基本概念
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祇、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
郊天、
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
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天子宗庙、袼禘、
功臣配享、
上陵、
释奠、祀先代帝王、祀
孔子、巡狩
封禅、祭
高禖等。历代
兴革不一,但极为
统治阶级所重视。
《周礼.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
禋祀祀
昊天上帝,以实柴祀
日月星辰......以
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通典.礼六六》:“
大唐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
雩祀于圆丘;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
青帝于东郊......五十五,王公以下拜扫、
寒食拜扫。”
活动内容
主要内容有:
祀天神:
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
雨师。
祭地祇: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尝、享祭先王、先祖。
吉礼内容
中国古代
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
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祇qí)。」为敬奉
神与鬼的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王、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天神
祀天神时,只能由天子来祭祀,受祀的天神不仅多,而且有尊卑之别,第一等为
昊天上帝,或称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天子选择在冬至这天,阴尽阳生之日,在国都南郊
圜丘圆形的祭天之坛(
阴阳五行中南方为阳位),祀昊天上帝。第二等为祀日月星辰。日月为天之明,星辰指「
五纬」(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
十二辰和
二十八星宿,即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职所有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
风师、
雨师等。
此外还有祈谷于天的雩(yú)祭。
雩祭分为「
常雩」和「因旱而雩」两种。常雩为固定的祭祀,即使没有水旱之灾,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祭祀。常雩的时间,《
左传》曰「龙见而雩」。所谓「龙见」,是指
苍龙七宿在建巳之月(夏历四月)昏时出现在东方,此时万物始盛,急需雨水,故每年此时有雩祭。「因旱而雩」是指因
旱灾而临时增加的雩祭,多在夏、秋两季,雩祭的对象,除上天外,还有「山川百源」即地面上所有的水源。
祀天神的各种仪式与祭祀用品都经过精心设计,一名一物,无不含着深意和敬意,在祭天仪式中,通过虔诚地祈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地示
“示”通“祇”。地祇,地神。【《周礼·春官·大宗伯》:“掌建邦国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
经典释文》“示,或本作祇。”
郑玄注亦作只。《说文·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此为地祇之
本字。
远古时已有对土地的崇拜,大地生长
五谷,养育万物,犹如慈爱的母亲,因此,古代有「父天而母地」的说法。祭地示时,也依照尊卑分为三等。第一等为社稷、
五祀、五岳。社为土地,稷为百谷之主;五祀在此为五行之神;五岳为东岳
泰山、南岳
衡山、西岳
华山、北岳
恒山、中岳
嵩山,此五山被认为是天下五方的
镇山。第二等为山林、川泽。此类祭祀的对象还包括社稷、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等,主要祭祀四方的大河、大山;第三等是四方百物。所谓四方百物指的是,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种小神,包括户、灶、霤(liù)、门、行等五祀。《
礼记·月令》说,春祀户,夏
祀灶,中央祀中霤,秋祀门,冬祀行。此五者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厚于民生,故要祭五者之神。
人鬼
祭祀人鬼,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祭必于庙,《礼记·
王制》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昭、穆是指宗庙的排列次序,各个庙都向南,昭庙在左,穆庙在右,依次排列。
《诗·
小雅·天保》云:「禴(yuè)祠尝烝,于公先王。」禴、祠、尝、烝分别是
春夏秋冬四时的祭名,所谓四时祭,就是每逢岁时之首,用时令
蔬果祭祖。对父祖的祭祀还大量集中在丧礼中,有奠、虞、
卒哭、袱、小祥、
大祥、禫(dàn)等名目,甚为复杂,并包括历代帝王、先圣先师、贤臣、先农、先蚕、先火、先炊、先医、先卜等。
关于先圣先师的祭祀,中国古代重视礼教,对于在伦理教化上有突出表现者,即所谓「礼乐读书」之官,国家将其纳入祭奠「先圣先师」的祀典。最初的祭奠没有特定的对象,至汉代,先圣定为周公,孔子定为先师。到
唐太宗时期,从国学角度出发,尊孔子为
先圣。此后,孔子在国学祭祀中的独尊地位再也没有变化。配享先师的人,后来渐渐增加到四配、十哲。四配为
颜回、
曾参、
子思、
孟轲,十哲指颜回、
闵子骞、
冉伯牛、
仲弓、
宰予、
子贡、
冉有、季里、
子游、
子夏(后来颜回升为配享后,升
颛孙师为十哲之一)。他们都是
孔门弟子中非常优秀的人。到清代,增加
有若和
朱熹为
十二哲。此外,在孔庙中还有一些受祭者,他们的级别低于四配、十二哲,被称为先贤(仍是孔门弟子)、
先儒(历代
儒家杰出学者)。祭祀这些先圣先师的地点在学宫孔庙,每年春秋行祭祀大礼。
参考资料来自《大方广文化公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