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走廊位于江西省
吉安市,涵盖了三县四区,包括
吉安县、
吉水县、
泰和县,包括中心城区的
吉州区、
青原区、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庐陵新区,面积2540平方公里。
走廊介绍
吉泰走廊是原吉泰工业走廊的延伸和拓展,以105国道为主线,以京九铁路、赣粤高速为两翼,北起吉水县醪桥镇,南至泰和县
塘洲镇,东起
青原区富滩镇,西至泰和县
螺溪镇,吉泰走廊涵盖了三县四区,包括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包括中心城区的吉州区、青原区、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庐陵新区,面积2540平方公里。走廊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平均宽20公里,总面积约1400 平方公里,占吉安市总面积的5.5%,人口127万,其中核心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占吉安市总面积的3.6%,总人口103万,占吉安市总人口的19.7%。吉泰走廊区域包括中心城区及各县县城、“三县三区”工业园区及24个乡镇。具体组成如下:
(1)城区:市中心城区、吉水县城区、吉安县城区、
泰和县城区。
(2)园区: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州区工业园、河东经济开发区、吉水县工业园、吉安高新区、泰和县工业园。
(3)乡镇:吉水县
文峰镇、醪桥镇、金滩镇、黄桥镇;青原区
天玉镇、富滩镇、值夏镇、文陂乡;吉州区兴桥镇、
樟山镇、长塘镇、曲濑镇、禾埠乡;吉安县
敦厚镇、横江镇、凤凰镇、永和镇、桐坪镇;泰和县
澄江镇、沿溪镇、
螺溪镇、南溪乡、塘洲镇、万合镇。
推动发展
体制创新
申请设立井冈山综合保税区 吉安将加快推进吉安综合物流园、吉安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创建吉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进吉州区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形成全省中部金融服务集聚区。
加快吉泰走廊建设国家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创新“飞地工业园”、“飞地服务业集聚区”共建模式,吸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组团式、整体性向吉泰走廊转移。鼓励与沿海地区加强铁海联运等合作,申请设立井冈山综合保税区,建设内陆
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在土地集约利用、户籍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将先行先试,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先试区。
城镇建设
2.5万峡江库区移民全搬入新居。按照“核心带动、两翼联动、带状发展”的原则,构建“一核两翼三带”吉泰走廊城镇体系,打造江西中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与核心区、副中心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支持适当调整城市行政区划,进一步合理配置城市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实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工程,支持创建森林城市、
生态园林城市和生态示范镇,大力推动国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线百里生态廊道建设。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加大省级帮扶力度,高标准建设移民新村,确保2013年2.5万峡江水利枢纽库区移民全部搬入新居。
基础建设
在综合交通体系方面,加快建成衡茶吉铁路,开工建设岳阳至吉安煤运通道、昌吉赣铁路客运专线,启动井冈山至赣州、吉安至建宁铁路前期工作。构建联通区域内外的公路通道,建成抚吉、吉莲和井睦高速公路,推进吉安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开展昌赣韶高速吉安段规划研究。实施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密已有航班,支持新增航线,打造国内一流支线机场。
能源保障方面,加快推进国电井冈山水电站前期工作。支持
华能井冈山电厂三期工程尽早开工,神华吉水、新干电厂列入国家规划。推进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和天然气管网输送工程建设。
水利建设方面,提升吉安中心城区以及
赣江沿线县城防洪能力,支持中心城区防洪堤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
社会发展
同时,规划建设庐陵文化保护区,支持吉安博物馆、庐陵民俗博物馆、庐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庐陵文化生态园和吉州窑遗址公园建设。加大
新干青铜遗址、
白鹭洲书院、欧阳修纪念馆、
文天祥纪念馆、
安福孔庙、
净居寺等的保护和利用。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将吉水县、吉安县、青原区等县区纳入国家基层就业和
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计划。
政策扶持
我省将推动吉泰走廊升格为国家级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央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将向吉泰走廊倾斜。加大省级支持力度,统筹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向吉泰走廊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倾斜。加大
均衡性转移支付等财力性补助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吉泰走廊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统筹协调大企业、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吉泰走廊,促进产业集聚。
资源概况
吉泰走廊是吉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在历史上就是江西较为富庶的吉泰盆地,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
区位条件
吉泰走廊位于
江西中部,处于全国重要经济发展带——沿京九经济带上,是江西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闽东南的重要节点。境内有
井冈山机场,已经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成都等城市的航班航线;有南北向的京九铁路,有东西向沟通京九、京广两条铁路大动脉的衡茶吉铁路。吉安火车站开通了到福州、定南、南昌等地的始发列车及到各大城市的列车。国家干线公路网的大广高速贯穿南北,泉南高速连接东西,区域内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有樟吉、泰井高速等,形成了“水陆空”三路并进的立体交通网络。
1.气候资源
吉泰走廊属于
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3-18.8℃,年均降水量1453.9毫米。
2.土地资源
走廊总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占吉安市总面积的5.5%;其中核心区总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占吉安市总面积的3.6%。走廊地形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荒山荒坡面积 180平方公里,占走廊核心区总面积的20%。
3.人口和劳动力资源
吉泰走廊总人口127万人,占吉安市总人口的26.3%;其中核心区人口约103万人,占吉安市总人口的21.4%。走廊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07人,是吉安市平均水平的4.77倍。走廊城镇人口86万人,城镇化率达67.7%。
4.水资源
吉泰走廊及周边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库密布。以赣江为中轴,有禾水、泸水、桐江、恩江、泷江等大小20多条支流,水资源总量为79.47亿立方米。
5.森林资源
吉泰走廊所在“三县三区”森林面积为362861公顷,占全市的20.9%。森林覆盖率为42.1%,
活立木蓄积量1374.7万立方米。
6.科教资源
井冈山大学位于走廊核心区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7万余人,专任教师980人,学校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走廊区域还有中等
职业技术学校27所,在校生规模约2万人。
7.农产品资源
吉泰走廊及周边地区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猪和全省肉牛生产基地。
8.旅游资源
吉泰走廊旅游资源种类多样,集“红、绿、古”为一体。有“山川第一江西景”青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鹭湖、省级森林公园大东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钓源和燕坊、“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江西“
四大书院”之一的白鹭洲书院、千年古窑吉州窑、文天祥纪念馆及“二七”会议旧址、公略县旧址、毛泽东《木口调查》旧址等遗址遗迹。区域内文风鼎盛,出现过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蜚声中外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紧邻走廊,景区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共有70多个景点,460多处景观景物,革命胜迹与旖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发展基础
吉泰走廊区域发展基础良好,产业、科教、文化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城镇建设管理水平较高,城市承载能力较强,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较好。
1、综合实力。2010年吉泰走廊实现生产总值330 亿元,占全市的45.8%;人均GDP达到28000元,是吉安市平均水平的1.87倍;实现财政总收入37.21亿元,占全市的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多1253元和630元。
2、城镇建设。2010年吉泰走廊城镇建成区面积9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86万人,城镇化率达67.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约26.7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形成了“一城三片、两水三岸、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框架,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和走廊各县域中心镇均布局在105快速通道附近,形成了中心城区“一刻钟交通圈”和走廊城乡一小时交通网络体系。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农村居民进城安居乐业、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逐步显现。
3、产业基础。基本形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2010年走廊区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2.02:54.05:33.93。尤其是工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2010年走廊区域完成
工业增加值和
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62.6%和56.8%。吉泰走廊被省政府认定为全省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产业和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其中,井开区获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国家生物源农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出口加工区。
4、园区建设。走廊内六大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0.3亿元,各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已投产工业企业493家。井开区已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开区和吉州区工业园区成功进入全省首批20个生态园区,并通过加强与沿海地区产业整体对接,逐步形成了井开区深圳产业园、泰和温岭产业园、吉水电镀集控区、吉州中兴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
5、公共服务。走廊内水、电、气等资源供应充足,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通讯网络、移动站点覆盖走廊核心区各城镇,以市中心城区为中心,三县各城区为副中心的快捷信息传输网络基本形成。由海关、检验检疫、市长直通电话、投资洽谈中心、外商投诉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构成的“七位一体”投资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6、生态环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达到92.3%,森林覆盖率在42.1%以上,吉安市已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走廊内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以上,赣江吉安段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