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预期学派
社会学术语
合理预期学派是货币主义的一个分支,形成于七十年代,有人称之为新货币主义,但此派形成后又不少观点同弗里德曼的观点相背离,故又被看成是独立的学派.它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于1961年首先提出,七十年代初,芝加哥大学青年经济学家卢卡斯连续发表论文,宣扬合理预期假说。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家萨金特(Sargent)、华莱士(Wallace)也支持这种观点。随即形成了以此三人为核心的合理预期学派,近年来甚至有人称之为“合理预期革命”。
特点介绍
首先,合理预期学派假定每个经济主体对未来事件的预期均是合理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假定消费者的行为准则是换取财货效用最大化,而生产者的行为准则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二是假定预期为“完全的”,即各经济主体在形成预期时使用了一切可以获得的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理智的整理。
其次“持续的市场清扫假说”。市场清扫意味着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供求均衡时,其供给量正好等于需求量,市场上不再存在该商品或要素的余留。
最后,合理预期学派宣称政策无用论。合理预期学派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笃信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当然,合理预期学派自宣告成立后,也引起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观点
合理预期学派对货币中性的观点
货币中性论是合理预期学派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与基点。他们认为由于公众的合理预期和防范性对策,货币量的变动将对实际变量不发生作用。只有当货币数量突然而剧烈的变动才可能使人们的预期出现误差,从而对失业率、产量和收入等实际变量产生暂时的影响,但公众很快就能从各种信息中察觉出来,并迅速的调整预期,一旦人们作出合理预期,这种短暂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因此,从长远来看,增发货币即使是突然和一次性的,其效应仍将是中性的,从而在合理预期条件下,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合理预期学派对菲力普斯曲线的看法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由于合理预期的存在,菲力普斯曲线甚至在短期内也是不存在的。因为通货膨胀一旦被人们预期,雇员在提出工资增长率就会加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而雇主也知道通货膨胀将达到某一水平,他们的产品价格将与通货膨胀率按比例的上涨,从而同意雇员的要求。由于通货膨胀发生后实际工资并不降低,雇主说就不会增雇工人,失业率在短期内也不会了降,因此,充分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实际量不产生任何影响。如果政府长期实施通货膨胀政策,在公众的合理预期作用下,不但失业率不会下降,反而会加速通货膨胀。
合理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主张
合理预期学派认为,从总体上看,无论松的或紧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如果货币政策是按固定规则来实施的,或只是符合常规的,那么公众就能对这些政策的实施及其后果掌握充分的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政府将采取的政策作出判断,拟定自己相应的预防性对策,使这些政策失去效果。如果政府要实行的货币政策是突然和反常的,其效果不仅十分短暂,而且公从上当受骗仅此一次,他们将保持高度的警觉和采用严密的防范措施,政府再次运用这种反常政策就不会生效,而只能自食反常政策的苦果。因此在存在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最明智的货币政策就是公开宣布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长期坚持实行,取信于民,在这种方式下逐渐了降的通货膨胀率,不会伴随失业率的上升和生产的上降。
预期理论
预期理论在期货市场中的运用很多。比如说大豆涨停以后我们自然就推断出未来近期还会涨,一个不断上涨的趋势我们也自然而然的就会预期价格近期还会继续上涨,但是由于我们的外推法预期理论会大部分时间只运用到短期实际经验。而对长期信息和经验不是特别重视,所以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的错误。比如说近期玉米在价格上涨过程中,10月10日有突然打跌停的过程,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是短线每日过夜单,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个体的散户投资者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把近半财富都丢在了期货市场。
这样为了防止这种系统性的后果出现,我们的预期理论也就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出了适应性预期理论。也就是说一旦我们的预期和现实出现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就要表现为修改预期以符合现实情况。以期货市场为例,比如说我们以5日均线和5周均线组成的交易系统,以5周均线代表我们的预期情况,5日均线则代表现实价格情况对预期的反应。
价格在5日均线又在5周均线以上表明市场支持我们的上涨预期。而当价格跌破5日均线又处在5周均线之间的时候表明市场还在支持我们的上涨预期但是预期已经没有那么强劲。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预期。把当前的预期调整为价格正在调整,而把长远的价格预期还是确定为上涨的预期。而我们调整预期的工具就是仓位控制,比如说价格处在5日和5周以上时我们的仓位是50%,而当下了5日均线同时又处在5周均线以上时我们就可以变为20%的仓位。
可以说适应性预期理论在期货市场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在价格跌破5日均线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剧烈的波动,而当分时图表中跌破均线的时候,一般的投机品种都会出现比较剧烈的波动,可以说和适应性预期理论在期货市场中自觉不自觉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11 15:13
目录
概述
特点介绍
观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