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拔爵士,GCMG,FZS,JP(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1876年10月13日—1947年12月7日),旧译史塔士,
英国殖民地官员,曾长年在
白厅供职,后来罕有地获外调到
锡兰的殖民地政府工作,并且在十分短的时间内升任总督之职。司徒拔曾先后出任
香港、
牙买加、
塞浦路斯与锡兰(1972年锡兰改名斯里兰卡共和国)的总督,任内以作风率直强硬和不易妥协著称。在任香港总督期间,司徒拔就因为拒绝对海员大罢工与省港大罢工作出让步,结果酿成了轩然大波。他后来在任锡兰总督时,复遇上了布雷斯格德尔事件,并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引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司徒拔在1876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
牛津郡牛津,在家中五名兄弟中排行最小。司徒拔的父亲威廉·斯塔卜斯(William Stubbs,1825年6月21日—1901年4月22日)是
牛津大学著名的钦定讲座教授,精研现代历史,后来并曾经先后担任过车士打主教和牛津主教。至于司徒拔的母亲名叫凯瑟琳·戴勒(Catherine Dellar,生于1838年),来自尼夫斯托克(Navestock),在村庄学校任职校长。
司徒拔早年入读拉德利公学(Radley School),后来凭奖学金入读
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在大学中,司徒拔曾在1897年的第一次古典文学考试中取得一级荣誉,至1899年取得文学士资格毕业,并同时在人文学科中取得了一级荣誉。后来在1920年,他进而取得文学硕士资格。
在1900年1月,司徒拔加入
英国殖民地部的东方司,任职二级文书,负责监管
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
香港和锡兰各殖民地的发展。在1907年,他升任署理一级文书,至1910年更正式出任一级文书。未几,在1910年至1911年,司徒拔出访马来亚半岛与
香港,就外籍公务员薪俸水平进行调查。调查结束返国后,司徒拔复在1912年获委任为西非土地委员会委员。
在
殖民地部工作期间,司徒拔曾在1906年负责编辑查尔斯·普勒斯伍德爵士(Sir Charles Prestwood)的《英国殖民地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British Colonies)一书中,地中海及东方殖民地部份的第二版内容。另外,他也是《
殖民地办公室名单 (1911年—1912年)》的联合编辑。
作为一位在
英国本土供职的公务员,司徒拔在1913年获罕有地外调到英国的海外
殖民地,到锡兰出任辅政司,期间曾数度署任
总督之职。到1919年,他更意外地获委任为
香港总督,接替身体状况欠佳的
梅含理爵士。司徒拔在1919年9月30日正式履新,成为第16任
香港总督。
香港总督
①社会发展
司徒拔上任以后就积极发展基建。其中在交通方面,随着汽车的日渐普及,司徒拔任内大力开辟马路,除了在1920年建成通往新界的
青山公路外,又在1924年建成了通往
石澳的
石澳道,以及一条途经
黄泥涌峡,通往浅水湾的
浅水湾道。另外在1921年,司徒拔批准成立九巴和中巴两所巴士公司,使
香港开始出现公营巴士服务。
司徒拔亦曾大力开辟
香港岛的土地,并在东区以及北角七姊妹海傍进行大规模填海,但这些受到连串罢工的影响,工程未及在他任内完成。此外,司徒拔又在1923年于中环主持盛大的和平纪念碑揭幕仪式。和平纪念碑乃仿照伦敦
白厅的同款纪念碑而成,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阵亡将士。
其它司徒拔任内的贡献还包括在1920年1月重设教育委员会,又在同年9月为
香港大学设立金额达100万港元的基金,以及在1923年10月宣布动工兴建规模庞大的城门水塘,以为九龙提供足够的食水。
②妹仔问题
香港过往不时也曾经就妹仔的问题展开讨论,但往往都是无疾而终的。惟到了1919年,一位克拉克·黑斯伍德夫人(Mrs Clara Halsewood)与其任职于海军部,驻守
香港的丈夫开始就妹仔制度展开探讨,并公开认为香港的妹仔制度等同于奴隶贩卖。司徒拔认为妹仔制度乃中国传统,所以对黑斯伍德夫妇的言论感到十分不满,并罕有地对黑斯伍德夫人作出公开谴责。司徒拔另外又向海军部施压,迫使黑斯伍德调离
香港。
尽管黑斯伍德夫妇因此返回
英国,但事件没有因此平息。他们反而在
英国展开了一连串的运动,使英国舆论也开始对
香港的妹仔问题表示关注,甚至于下议院也就问题展开辩论。当时的
殖民地大臣
丘吉尔也感到非常不满,丘吉尔一向作风强硬,他在1922年2月向司徒拔发电报,要求港府立即采取相应行动。然而,由于司徒拔反对废除妹仔制度,而定例局内一些好像
周寿臣的华人议员也对取缔妹仔表示强烈反对,结果港府对
丘吉尔的指令一再拖延。
丘吉尔未几在1922年10月因失去下院议席而去职,未能作出跟进,港府于是成功继续向继任的
德文郡公爵采取拖延策略。
一直到1923年3月,港府才通过了法例,禁止为利益而转让妹仔,并授予
总督权力对全港妹仔进行登记。惟由于定例局议员的激烈反对,法例有关登记的条款被暂缓执行,所以事实上法例并没有落实过任何实际措施解决妹仔问题。有关
香港的妹仔问题,要至司徒拔卸任,
金文泰爵士继任后,港府才作出进一步的行动。
③新界事务
在1923年,为限制新界农地建屋,司徒拔宣布了一项新界农地建房的补地价政策。由于港府以往没有这种限制,再加上新例有损新界居民之业权,而其中不少人更认为补地价政策与《展拓
香港界址专条》存在抵触,这遂引起了新界乡民的强烈反对。为使港府撤回政策,新界乡绅曾先后约见过华民政务司和定例局华人议员
周寿臣等人,要求司徒拔“收回成命”,但司徒拔仍然无动于衷。
其后,荃湾、
粉岭和元朗等地的乡绅复在1924年8月组成了新界农工商业研究总会,继续对补地价政策提出反对,惟司徒拔始终不作让步,直到
金文泰爵士继任
港督以后,港府方才在补地价的事情上接受乡民的提议,收回政策。另一方面,为了挽回民心,平息新界氏族不满,司徒拔在1924年答应新界乡绅邓伯裘之请,寻找在1898年英军进占
吉庆围后,被夺走的铁门之下落。经过一轮周折,铁门终在1925年5月26日由爱尔兰运回
吉庆围。为郑重其事,当时司徒拔更亲临
吉庆围,还主持了铁门的交还仪式。
④中国事务
在中国事务上,司徒拔曾作出过不少甚具争议性的行动。在他上任
总督后不久,粤系军阀
陈炯明在1920年11月率兵驱逐广州的桂系与
滇系军阀,并迎接身在上海的
孙中山返回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展开第二次护法运动。未几,护法军政府就照会驻北京的各国公使,要求将一笔来自广东,但却上缴予
北洋政府的海关关余转拨护法军政府。可是,由于护法军政府当时未获国际承认,所以其要求遭到了各国公使的拒绝。
不过,司徒拔却认为,护法军政府如果得到这笔关余,就可以作为担保,向
香港进行借贷。因此在受到护法军政府的提请后,司徒拔大胆向外交部建议接受
孙中山的建议。然而,司徒拔的提议传至外交部后,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时任
外务大臣寇松勋爵认为,司徒拔的建议除了与
英国政府一贯的立场相左外,他本身更没有资格向
英国的外交事务横加干涉,结果司徒拔在关余事件不得要领。
未几,护法军政府在1921年1月单方面宣布,将于2月接管境内海关。这时司徒拔立场已变,他除了立时派出军舰保护粤海关外,又支持外交部的提议,建议对护法军政府进行封锁。面对这种强硬姿态,再加上广州局势不稳,遂迫使
孙中山在之后搁置了接管境内海关的计划。
在关余事件完结后,为了获得国际承认,护法军政府在1921年4月召开“非常国会”,并选出
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之职。
孙中山在同年5月5日正式就职,但港府却在5月4日贴出告示,明令
香港不得进行任何相关的兴祝活动,两日后,港府复表示不可在香港进行关于军政府的筹款活动。告示贴出后,广州军政府对港府做法十分不满,并向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提出抗议。至5月23日,司徒拔终就事件作出答复,他认为,由于
北洋政府才是英国承认的合法政权,所以港府的做法没有不妥;司徒拔又表示,他于港府发出告示时并不在港,所以他并不知情,他本人亦仅就告示之行文有欠礼貌致歉。司徒拔的答复进一步激起护法军政府的不满,在5月24日,军政府的外交部次长
伍朝枢对司徒拔的解释作出了措词严厉的批评,而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与本地英文报章亦齐声对司徒拔的行动不予赞同,在各界反对下,港府最终收回告示。
尽管司徒拔与护法军政府关系不美,但却随着军政府的混乱局面而有所转变。在1922年6月,
陈炯明策动六一六事变,将
孙中山驱离广州,但是在不久以后,陈炯明复在1923年1月被拥护孙中山的滇、桂军阀打倒,使得孙中山得以在是年3月返回广州。在这个时候,司徒拔选择支持了重新得势的
孙中山,并郑重其事地邀请他于2月17日访问
香港,其间更于2月18日与司徒拔举行午宴,以及在2月20日到
香港大学发表了一次有名的公开演讲。司徒拔曾希望大力支持
孙中山,他甚至因此差点被去职丢官。
可是,这种友善关系并不持续,其后更在1924年8月发生了广州商团事件。在事件中,汇丰银行在广州的华人买办
陈廉伯涉嫌走私军火到广州,并企图发动兵变占领广州。但是该批私人军火却被广东政府及时发现,最终使兵变失败,
陈廉伯更因此出逃
香港。当时舆论普遍认为广州商团事件在背后得到
英国的支持,而汇丰银行总经理更认为司徒拔至低限度对事件予以默许。不过司徒拔却对指控感到十分愤怒,并对
英国背后支持的说法加以否认。尽管事件到最后仍然是扑朔迷离,但司徒拔与广州军政府的关系始终蒙上了阴影。
⑤罢工连连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拖累,
香港战后的经济受到一定的困扰,而战后的通货膨胀,百物腾贵,更使社会上的低下阶层深受困扰。比如在1919年,由于南亚地区稻米失收,触发
香港米粮短缺,米价甚至急升10倍之多,并引起抢米风潮;后来司徒拔入市平抑米价,实行价格管制,情况才有所改善。不过,港府一直没有措施改善低下阶层,尤其是工人的生活,结果就酿成一连串的大型工潮。在1920年4月,受生活所迫,
香港华人机器会率先要求资方增加工资40%,资方初时拒绝,遂使9,000名工人愤而返回内地,最终资方迫于无奈下,加薪32.5%,事件才得以解决。
受到
香港华人机器会罢功成功的鼓励,新的工会在此后接踵成立。至1922年1月,
香港海员工会更仿效华人机器会,发动海员大罢工,要求渣甸和太古一类的外资船务公司增加华籍海员薪酬30%,好让华籍海员与外籍海员得到同等待遇。由于没有得到资方的答复,工会遂如期在1月22日正式开始罢工。
海员大罢工最初只有1,500人参加,可是在各大小工会的加入下,罢工人数很快就上升至12万人,而且数以万计的工人更相约返回内地,使
香港上百只轮船滞留,各行各业渐渐陷于停顿,甚至
港督府也只余下2名华籍佣工,亦使后来
韦尔斯亲王在4月访港的行程安排遭到打乱。在事件中,司徒拔的态度十分强硬,他除了发出戒严令外,又下令关闭
香港海员工会,并限制工人离开香港时所携带的金额数量。及至3月4日,一批正离开
香港的工人途经沙田时遭到军警开枪,造成6名工人死亡,史称“沙田惨案”。惨案发生后,民情更为沸腾,司徒拔始作出让步,答应取消取缔工会,并对沙田惨案死者家属赔偿。同时,资方又承诺加薪15至30%,并且补发工人在罢工期间的薪金,罢工始正式告终。
在1925年,
香港发生了另一次大罢工,这次罢工史称「
省港大罢工」,规模比海员大罢工更大,也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型的罢工。
省港大罢工始肇因于1925年的五卅惨案,当日一批上海学生在公共租界游行示威,抗议日本棉纱厂非法开除及殴打工人,惟游行进行期间,有英籍巡捕开鎗射杀学生,造成多人死伤。惨案发生后,遂立即促使中国各地出现反帝国主义和反英的浪潮。至同年6月19日,在共产党的带动下,
香港即出现了大罢工,到6月21日,
沙面英租界的华工也响应罢工,使罢工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后在6月23日,广州更发生了
沙基惨案,有工人和学生游行至沙基时遭英兵和法兵开枪镇压,造成了50多人死亡,百多人受伤。
司徒拔之
港督任期原本在1925年6月底届满,但
省港大罢工发生后,他立即自告奋勇,提出要求延长任期,直至罢工完满解决为止。一如1922年的海员大罢工,司徒拔在这次大罢工也坚拒不退让,并立即宣布戒严,勒令华籍警员缴械,并封锁广州政府,阻止广州政府支持工人。但同时间,在工会的号召下,踏入7月初,
香港罢工返回内地的工人数目已上升至25万人,银行更在7月5日出现挤提情况,社会上各行各业基本陷于停顿状态,市面秩序更陷于混乱,而不少的基本服务则十分依赖英军作有限度的维持。
司徒拔坚信大罢工背后由共产党指挥,所以他极力主张
英国应该出兵,推翻有共党人士参与的广州政府,不过司徒拔之建议未获外交部所接受;此后,他复建议英政府出钱300万元贿赂北洋政府,以设法结束广州的反英运动,但建议仍为英政府所否决。在失望的情况下,司徒拔甚至曾秘密地动用为数5万元的信托基金,暗中指令东华医院在广州策动兵变,不过事败。以上事件后来得到曝光,使社会舆论对司徒拔陷于一遍哗然,但其时司徒拔已经卸任离港。
由于司徒拔的态度强硬,又不愿与广州政府展开对话,结果使大罢工陷于胶着状态。至同年10月,英方因司徒拔过于强硬,遂决定以熟知中国文化的
金文泰爵士接任
港督。司徒拔在1925年10月31日离开
香港,正式卸任
港督一职。尽管司徒拔离开
香港之时,罢工高潮已经过去,但罢工则一直持续至翌年10月才正式结束。后来根据《泰晤士报》在1927年4月作的估计,虽然
省港大罢工对
香港的长远经济损失有限,但仍然造成了1亿英镑之经济损失。
另值得一提的是,司徒拔卸任当日乃取道新落成的
皇后码头离开
香港。他是第一位使用码头的
总督,也是第一位从
皇后码头离开
香港的总督。
殖民地生涯
退任
港督以后,司徒拔在1926年4月26日转到
牙买加出任
总督,并同时取得都督(Captain General)军衔。司徒拔在这个
英国于
安的列斯群岛最大的
殖民地当了6年
总督,任内他主张
牙买加以理性的步伐,慢慢地引入新宪法,以及实施全民普选,结果拖慢了当地的独立步伐,并引来本地民族主义者的不满。
至1932年10月29日,司徒拔转到
塞浦路斯出任
总督约一年多的时间。期间,
塞浦路斯正值希腊合并运动的兴起,当地的塞浦路斯希腊人热切希望与希腊合并,但塞浦路斯土耳其人和
英国人则齐声表示反对。由于
塞浦路斯希腊人曾为此多次发动动乱,甚至在1931年将
总督府烧毁,因此司徒拔任内大抵沿行前任的政策,对支持合并者加以镇压,并通过了法律以增加塞浦路斯总督的权力。
在1933年12月23日,司徒拔复派到锡兰出任总督。在任内,他多次拒绝锡兰国务会议的锡兰裔议员提出修订《多诺莫尔宪法》(Donoughmore Constitution)之建议,并认为将宪法修政成为完全的责任制政府,是一个不成熟的做法。司徒拔的做法获得到锡兰泰米尔人和穆斯林社团的支持。因为这个在1931年生效的《多诺莫尔宪法》让锡兰各个民族与农场主均可以在政治上达到均衡参与,故此他们担心宪法一旦修订,会使锡兰人一派独大,并诱发派系冲突。
此外,白人农场场主与本地锡兰人的不和亦在司徒拔任内不断加深,后来在1937年更爆发了“布雷斯格德尔事件”(Bracegirdle Incident)。马克·布雷斯格德尔是一位澳洲的左派份子,他于1936年前往锡兰,为当地的农场工人提供协助,并不时对农场场主提供的不合理待遇作猛烈批评。当时很多锡兰的农场场主都对布雷斯格德尔感到十分讨厌,并认为他身为白人,却出卖了白人的利益。结果在农场场主施加压力下,司徒拔决定在1937年4月22日下令将布雷斯格德尔递解出境。
递解令发出以后,布雷斯格德尔立即匿藏起来,而他所属的兰卡平等社会党(Lanka Sama Samaja Party)更发动民众上街示威抗议,并高呼“我们要布雷斯格德尔,递解司徒拔”的口号,要求司徒拔下台。一如以往,司徒拔作风强硬,对示威不作理会,亦拒绝收回递解令。至同年5月5日,锡兰国务会议以34票对7票通过动议,谴责司徒拔在未经咨询内政部长的情况下发出递解令。而同日亦有达50,000人示威声援布雷斯格德尔,期间,布雷斯格德尔更曾经突然现身,但由于在场警察所持的逮捕令过期,因此无法将他拘捕。
数天以后,警察成功逮捕布雷斯格德尔,并向他提出起诉。但同时间,兰卡平等社会党则入禀最高法院,对司徒拔发出的递解令效力提出质疑。有关案件同年在5月18日审结,主审的首席大法官悉尼·亚伯拉罕斯爵士(Sir Sidney Abrahams)认为司徒拔不可因为有人行使其言论自由,而将之递解出境,因此他裁定布雷斯格德尔胜诉,并宣布递解令无效。在布雷斯格德尔事件发生后不久,司徒拔在6月30日正式退休,返回
英国,结束其18年的
殖民地生涯。
晚年
退休以后,司徒拔退居于英格兰肯特郡比尔斯特德(Bearsted),但仍然十分热心于公共事务。在1938年,司徒拔曾获委任到西印度皇家委员会出任副主席,该委员会后来通过成立西印度福利基金(West Indian Welfare Fund),每年发放一百万英镑的拨款,并同时设立行政部门,以活化区内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司徒拔晚年获委任为肯特郡太平绅士,并在1941年担任北区拒服兵役者上诉审裁处(Northern Division Appellate Tribunal for Conscientious Objectors)主席。司徒拔在1947年12月7日因心脏衰竭在比尔斯特德去世,终年71岁。其遗产在1948年3月23日进行估值,结果共值34,558英镑3仙令10便士。
家庭
司徒拔在1909年迎娶马乔里·沃马克(Marjory Womack)为妻。司徒拔夫人的父亲叫腓特烈·沃马克,在伦敦任职医生,同时曾在下议院担任议员。司徒拔夫人向以热心社会事务著称,曾在1919年获授CBE勋衔,后来又曾自1920年至1925年出任首任
香港女童军总监。
司徒拔夫妇共有两子一女,其中女儿叫芭芭拉·司徒拔(Barbara Stubbs,1921年—1982年)。另外,司徒拔是伦敦动物学会院士,他十分热爱动物,其中尤其喜爱暹罗猫。
荣誉
勋衔
C.M.G. (1914年)
K.C.M.G. (1919年)
勋一等旭日章 (日本,1921年)
G.C.M.G. (1928年)
F.Z.S.
J.P. (根德郡)
荣誉学位
以他命名的事物
司徒拔盾(Stubbs Shield),斯里兰卡一项学界拳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