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岭位于新界的东北部,东面包括横山脚新村、马尾下、马尾下岭咀、岭皮村及南山,连接沙头角,南面包括和合石、龙山及石坳山(部分),与大埔区为邻,西面包括蝴蝶山、粉岭围、扫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邻上水,北面有恐龙坑、马头岭、松山、横岭及大砍笃而与打鼓岭相邻。粉岭以粉岭火车站及联和墟为两个商业中心。粉岭与上水、沙头角、打鼓岭组成了北区,其中上水和粉岭已发展成为粉岭/上水新市镇。
地区简介
粉岭位于中国香港新界东北部,与
上水、
打鼓岭和
沙头角同属于1979年成立的北区行政区。新界五大族中的邓氏及彭氏分别定居于粉岭的龙跃头、粉岭楼、粉岭围及扫管埔等地。战后港英政府开始对新界进行深化管治,将新界分成27个乡事委员会,粉岭原来属于大埔理民府管治,于1954年由彭富华(太平绅士、彭族原居民)、
李昌(新界乡议局创办人李仲庄的儿子)、罗泽棠(客籍原居民)等创立粉岭区乡事委员会,管理辖下的29条乡村及联和旧墟。
地名由来
粉岭名字的由来,与区内一座名叫大岭山的地方有关。相传山上有一块石壁,雪白如粉,居于附近的乡民,便称之为“粉壁岭”,位于附近的乡村,便成为粉壁岭村。在天旱时,乡民会带备三牲酒礼,跑到壁前祈求天降甘霖。据说由于有求必应,村民渐渐称这座山为“灵山”,现在香港的地图也有显示灵山的位置。山既已改名,粉壁岭村也被简称作“粉岭村”,粉岭也就逐渐成为附近一带的名称。
地理环境
尾下岭咀、
岭皮村及南山,连接
沙头角,南面包括
和合石、
龙山及石坳山(部分),与大埔区为邻,西面包括蝴蝶山、粉岭围、扫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邻上水,北面有恐龙坑、马头岭、松山、横岭及大砍笃而与打鼓岭相邻。粉岭以粉岭火车站及联和墟为两个商业中心。粉岭与上水、沙头角、
打鼓岭组成了北区,其中上水和粉岭已发展成为粉岭/上水新市镇。
历史沿革
粉岭早期不见经传,直到清嘉庆编制的《新安县志》卷二收录“粉壁岭”。粉岭于1898年签订的《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随新界一并割让给英国。日占时期粉岭由上水区役所管治。1979年北区升格为18个地方行政区一员,而粉岭是北区的四大分区之一。
联和墟
联和墟于1949年由粉岭、沙头角、打鼓岭和部分大埔区村民集资成立。1951年正式建墟。2002年9月26日停止运作。
安乐村
安乐村于1915年立村,是一条杂姓村落,包括李、邓、冯等姓氏。安乐村是文人道侣聚集及富人修建别墅之区,有李园、本立园、镜湖别墅、瑞胜书室等,其中于1925年建成的轩辕祖祠最为著名。1980年代,该村的土地逐渐改建成工厂区。
龙跃头
龙跃头是
新界五大族之一邓氏的聚居处,于元朝末年迁移到龙跃头,开村(即老围)立业至今历800多年,因子孙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庄,成为现时的五围六村。龙跃头的五围是指老围、麻笏围、永宁围、东阁围(或称岭角围)和新围(或称觐龙围),六村则是麻笏村、永宁村(或称大厅)、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觐龙村,五围六村给沙头角公路从中分隔。
粉岭围
宋朝末年(1120年至1280年期间),新界五大家族之一彭氏家族从潮州揭阳县迁居扺港,初居于龙山,后迁粉岭楼,于明朝万历(1573-1620年)年间定居粉岭围。
风景名胜
北区公园
北区公园于1990年开始启用,占地共8.6公顷,设有多种动态及静态设施。其中以中国古典式园林组成人工湖为中央部分,并有露天剧场及各类球类活动的运动场,更大型的儿童游乐用的地和休息花园等。
粉岭围彭氏宗祠
粉岭彭氏于宋朝在粉岭立村,拥有七百多年历史,之后更圹大成粉岭围,以围村中的风水鱼塘及古炮等最为著名,附近更建有的思德书室及
彭氏宗祠。建筑方面依然保存清代风格,当中保存著极之丰富文物资源。
蓬瀛仙馆
蓬瀛仙馆由广州道教全真龙门派的道长所创,崇奉老子、吕洞宾及邱长春,创办初期只为道士潜修之所。及后注册为非犀利及宗教团体,香火鼎盛而且信众渐多,现为香港最具规模的道观之一,除景观外,馆内斋菜更是著名卖点。
云泉仙馆
云泉仙馆位于坪莗的云泉仙馆本位于广东西樵山,因日军占据西樵而来港建馆。仙馆以仿古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外观庄严肃穆,值得旅客欣赏。而且馆内的荷花池及冬季赏菊活动,每年都吸引不少游人到场参观。
香薰园
让各游客在香港都可置身于紫色的薰衣草包围内,就已经值回票价。这个位于粉岭鹤数的香薰园除了可欣赏薰衣草外,还可以烧烤、钓鱼、喂锦鲤、睇山羊 、喂海龟和进行做香薰蜡美容活动,享受一下宁静和谐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龙山寺
龙山寺原名龙溪俺,建于六百多年前,本来因为失修已经陷入荒废。不过近年来得到乡绅父老和善信支持集资重建,历数年的策划和工程,终于重建成一座崭新的寺院,并正名为龙山寺。龙山寺楼高七层,则是取“七级浮屠”的意思。寺院内亦附设佛具精品和斋菜供人选购。
辖区中学
粉岭官立中学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马锦灿纪念英文中学
明爱粉岭陈震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