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焕华
原浙江督军府军事参议
叶焕华(1884-1947),字南坡,乳名小勤,是浙江青田水南人。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督军府军事参议。
基本信息
叶焕华幼时家境贫寒,父叶裕德,课教蒙童,母项氏,养蚕纺织,赖以维持生计。他随父读书,兼业农樵,在亲戚资助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6岁时应处州府试,考取秀才,名列前茅。以天资聪敏,并代人作应试文章,取得若干酬谢,方能赴外地游学。初念家计维艰,就读于杭州蚕桑实业学堂。后考入南京陆军师范学堂,毕业后派往山东省实习,期满回浙,任浙军管带(营长)。叶焕华才华横溢,思想激进,1907年春加入蔡元培为会长的革命团体光复会,后又加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同盟会。9月中旬,策应宁波革命党举旗起义,成立军政分府。辛亥革命时,参加浙军攻克南京天堡城战役。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督军府军事参议,浙江督军蒋尊簋以其人貌口才出众,特派往参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袁世凯“登极”典礼,补授陆军少将军衔,授予“三等文虎勋章”。
历史背景
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杨善德夺取浙江政权,任浙江督军。民国六年(1917年)11月,叶焕华为响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护法活动,当时驻守宁波任浙军第三混成旅旅长的叶焕华,联络前浙江督军蒋尊簋,会同驻省城的第十二旅旅长童保暄和顾琼洲、朱光斗等率先在宁波举旗独立,宣布“自主”,与浙江军政两署脱离关系,并推拥蒋尊簋为浙军总司令,派兵进驻上虞县百官镇,讨伐北洋军阀,旋因童保暄出卖而失利,随后叶焕华率师退避吴淞口。1918年1月,因参与护法运动的叶焕华、蒋尊簋、周凤歧等人被北洋政府剥夺了勋位、勋章和军职,并通缉拿办,叶焕华只得转赴日本避难。回国后,叶焕华重新活跃在浙江军政界。民国十年(1921)五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嗣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并制宪。八月十三日,浙江省制宪委员会举行立宪会议,宣布浙江自治,九月九日宣布《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诞生,史称“九九省宪”。会议选出曾为护法运动做过贡献的蔡元培、卢永祥、虞和德、王正廷、朱庆澜沈金鉴陈榥、叶焕华、黄郛等九人为省宪法执行委员。诸辅成、王廷扬王文庆阮性存、陈时夏、吕公望沈钧儒周继、俞炜等九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以符合“九九之数”。夏超任浙江省会警察厅长、省长后,叶焕华任浙江水上警察厅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后,叶焕华痛感军阀专横倾轧,政治腐败,以“君子群而不党”为古训,解甲归田。居家时,不时替乡里排难解纷,主持公道,颇得乡人称誉,时人尊称为“南坡相”。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焕华被推选为青田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任由县长兼),负责后方支援任务和抗日宣传工作,协助吕公望筹建难民工厂,对进步青年姚立(即柯里,青田人,后任中共青田县工委第一任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经济干部局局长)的抗日爱国热忱给以支持和奖掖。他善于演说,声如铜钟,铿锵有韵,令人动容,他的抗日动员报告深受群众的欢迎。《青田报》创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年二月,一年后因经费困难停刊。1939年10月,为了宣传抗日的需要,在叶焕华等人的努力下,《青田报》复刊,他自任报社社长兼发行人,历任总编辑有李和(即李和恒,青田人,现任台北青田同乡会常务理事兼《青田会刊》总编辑)等人,一手包办,日夜奔忙。当时三天一刊,八开二版,以仿宋铅字排版,每期印行500份,发行全县各乡镇,后改四开四版。报纸版面分国内外要闻、评论、副刊及广告等。1944年4月起,每两周另出增刊十六开一张,名“艺园”,内容以新文艺创作为主,免费附报赠阅,颇获学生及青年所喜爱。当时日本侵略军多次犯境,报纸时停时出,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维持出版,对当时抗日宣传活跃和发展青田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青田报》曾登录于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浙江新闻检查处1945年6月编印刷的《浙江省报社通讯社一览》之内,登记证为警字9488号。后终因经费欠缺被迫停刊。这是青田有史以来第一份地方小报,难能可贵。
叶焕华还曾被推选为浙江省临时参议会第一、第二届议员。晚年到松阳县叶姓故里与堂弟叶芳创办“俭公中学”,任董事长、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1947年6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卒于故里水南村,终年64岁。叶焕华武为干将,文是才人,尤善联对。其书法独创一格,是当时青田县一支有名的“笔杆子”。抗日时期在县城官埠头城角树立的“七·七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础石上的“县长以定邦奠基”、“李乃常落成”等大字,即出自他的手笔。叶焕华有十子二女,居青田、杭州上海福州台湾葡萄牙等地,事业各有所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5 16:09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