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
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
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现有关于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教学影片超过2000段,机构的使命是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创办初衷
1、创办人
萨尔曼·可汗拥有
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以及
哈佛大学的
MBA学位,曾从事金融业。为了帮助住在远处的亲人,他试着把自己的教学影片放上网络,主要是在
YouTube网站。
2、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影片观看次数急速成长,受到鼓励的萨尔曼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
相关课程的录制。已有自己的独立网站。该机构曾获得2009年
微软教育奖,2010年
谷歌的一百次方计划教育项目的两百万美元资助。
教学特点
1、可汗学院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
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十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以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互相衔接。
2、教学者本人不出现在影片中,用的是一种
电子黑板系统。其
网站开发了一种练习系统,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哪些观念不懂。
3、传统的
学校课程中,为了配合全班的进度,教师只要求学生跨过一定的门槛(例如及格)就继续往下教;但若利用类似于可汗学院的系统,则可以试图让学生搞懂每一个未来还要用到的基础观念之后,再继续往下教学,进度类似的学生可以重编在一班。
4、在美国某些学校已经采用回家不做功课,看可汗学院影片代替上课,上学时则是做练习,再由老师或已经懂得的同学去教导其他同学不懂的地方这样的
教学模式。
5、可汗老师教学的方式,就是在一块
触控面板上面,点选不一样颜色的
彩笔,一边画,一边录音,电脑软件会帮他将他所画的东西全部录下来,最后再将这一则录下的影片上传到网上,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6、他的
教学视频,没有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主讲人,只想带领观众一点点思考。
学院发展
可汗的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社会认可。2009年,“可汗学院”被授予“微软技术奖”中的教育奖。他本人也因此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随之而来的物质支持,让这个
免费网站更加活跃。一方面,由于教学视频
点击量极高,可汗每月可从YouTube网站获得约2000美元(约合1.3万元
人民币)的广告分成。另一方面,许多学生会自发给他汇钱,从几十到一两万美元不等。据报道,美国著名
风险投资家多尔夫妇,就曾捐给他10万美元。2010年,“可汗学院”先后接到了两笔重要捐助:一笔是
比尔·盖茨夫妇的
慈善基金捐助的500万美元,另一笔是谷歌公司赞助的200万美元。利用这些钱,可汗将现有
视频翻译成了
西班牙语、法语、俄语、汉语等10余种语言,并聘请了一些助手。
大量捐助的到来,意味着可汗获得了肯定。比尔·盖茨曾说,可汗的成功“令人难以置信”:“我和孩子也经常使用‘可汗学院’。他是一个先锋,他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爱达荷州在2011年立法通过中学毕业47学分中的2分必须为线上学习课程,而2013年可汗学院的课程会在二十多所
公立学校采用。
学院影响
有分析认为,“可汗学院”的成功,对当前的
教育体系是一种抗议和挑战。根据
YouTube网站的统计,可汗的课程比他母校
麻省理工学院制作的免费网上课程还受欢迎。许多大学的网上课程,不过是把教授上课的过程摄制下来,强调的是“教”;而可汗的
教学视频,则突出“学习”的过程。有媒体指出,“可汗模式”让人们对
高等教育的许多“不二真理”产生了质疑——是不是只有专家才是最好的老师,每节课一小时左右最合适……
美国教育中,也有视频教学课,但是效果一直不佳,学生们一人对着一台电脑,与老师的交流也有限。如今,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的两个学校,已在五年级和七年级试用“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学生们在家里观看视频自学,老师则在课堂上答疑解惑,辅导学生们完成功课。可汗表示,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我的目标就是做出大家愿意跟着学习的视频课程。看到人们在‘可汗学院’的帮助下进入大学,或取得好成绩,我实在是太高兴了。”可汗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制作出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以及部分大学课程,如
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等。
不足
不过,也有人指出了“可汗模式”的不足。
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可汗的教学方式存在“过度简化”的缺陷,“他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但不管怎样,可汗凭借一己之力,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将“
家庭教师”免费送给渴望知识的人,确实给了
现代教育更多的启发。
案例
当美国
佛罗里达大学新生妮科尔·尼西姆被三角
几何学困住时,她没有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而是在YouTube网站上找了一段“可汗老师”讲解三角几何学的视频,反复看了几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整个过程既方便又快捷,而且没花她一分钱。这个可汗老师,就是网络上“最红的教师”——
萨尔曼·可汗。他从2004年起陆续制作了2300多段视频辅导材料,内容从数学到
越南战争,无所不包。有统计显示,已有13亿人次观看他的YouTube“教学录像”。
创始人介绍
萨尔曼·可汗成为“网络老师”,完全出于偶然。他出生在美国
新奥尔良市,父亲是孟加拉裔,母亲来自印度。可汗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他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从此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可汗从小就聪明好学,中学毕业时曾作为学生代表上台致辞。后来,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一口气拿下了数学学士学位、
电子工程与
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此后,他又在
哈佛商学院拿了一个
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全能型”的可汗进入美国的一家
基金公司,做着与教育毫不相干的工作。
2004年,可汗上七年级的表妹
纳迪亚遇到了
数学难题,向这位“数学天才”表哥求助。通过
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
写字板和电话,可汗帮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妹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门讨教。一时间,可汗忙不过来了。他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他有意识地把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便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没想到,视频很快就受到了网友们的热捧。“他们的留言充满了感谢与鼓励,让我欲罢不能。”可汗说,那时,他每天下班后,就一头扎进卧室的衣橱间里,用放在其中的简单设备拍摄、制作视频,平均每晚要工作3个小时。不久,他又开始尝试制作科学、电脑等相关科目的辅导视频。
2007年,可汗成立了
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用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除了视频授课,“可汗学院”还提供在线练习、
自我评估及进度跟踪等
学习工具。很快,这个网站每月的平均点击量,达到200多万次。2009年,可汗干脆将基金公司的工作辞掉,全身心投入到“可汗学院”的建设中来。
如果你第一次看到可汗的教学视频,也许会感到有些失望。你看不到制作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眉飞色舞、口若悬河的主讲人。实际上,那些视频中根本没有人,只有一块写字板,上面有一堆文字、数字、公式等,偶尔配上一些颜色鲜艳的线条。但是,你可以听到可汗清晰的旁白。他是故意选择“不出镜”的。“传统的教学视频中,老师站在黑板前滔滔不绝,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让网友产生压力。我选择这种形式,是希望能更好地带领观众跟着我一点一点地思考。”
浏览“可汗学院”网站的,有功课遇到困难的学生,
有想从这里得到启发的老师,还有特意就某个问题前来求教的人。大家的留言总是让人振奋:“我刚想放弃
物理课,是你救了我”、“你简直就是数学上帝”……对于“可汗学院”的巨大魅力,伊塔卡学院的新媒体专业教授金·格莱格森指出:“大家都是在想学知识的时候来观看这些视频,因而效果比较好。而传统的
教育体制,多少都带有强迫性。此外,这些视频可以反复观看,直到你弄懂为止。”可汗给“可汗学院”的定位也非常明确:“我希望我所成立的是一个独立的
虚拟学校,所有人只要想学习,就可以来到这个平台,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不断前进。他们可以在这里得到反馈、评价和训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习,而老师更像是教练。”
可汗每天制作3段视频。精通数学的他,可以仅凭记忆就制作出大部分数学辅导视频。但是,随着“可汗学院”所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展,他意识到了充电的重要性。如果他对哪门想教的课不熟悉,就会自己先“恶补”一番。一次,可汗在制作一段视频前,花了两个星期来准备。“我打电话给所有认识的教授和熟人,对他们说,‘咱们出来喝杯酒,聊聊吧’。搜集了两周的材料后,我对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清晰的理解,这才开始动手制作视频。”在他看来,
网络教学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得到即时的反馈,让他可以根据网友的反馈,不断完善视频。“如果观众没能理解,或者发现了其中的错误,我会重新制作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