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树石幽润,峰峦清深,得山神之气,是历代中国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句曲松风图》是一幅笔墨秀润的中国山水画精品,在空间的整体感方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其空间的安排层次分明,山川高旷。随着画面逐渐向上发展,空间也循序渐行渐深,由近而远。明显可见的是,树林一丛接着一丛,越走越高,空间感极强。另外,画家将山谷的纵深分成几段间隔,段与段之间,也是越来越高。构图的高潮仍是一座“主峰”作为聚集点,主宰了上半段的画面空间,画幅的形状则依旧窄而长。张宏采取了较为直接的方式,将自己观察自然的心得,融入作画的过程之中,但这并非只是“应物象形”而已,而是创造一套刻画自然形象的新法则。
张宏(公元1577年—1652年后)字君度,号鹤涧,
明代著名画家,
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重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所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主要宗法
沈周、
文征明,并上追
元四家和
米芾、
董源、
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生年一般说是一五七七年,卒年则已无考。在文献记载中,张宏一六五二年画了一幅《
蜀葵图》,这是他留给人们的最后资讯。再过一年,将近八十岁的张宏随之杳如黄鹤,彻底隐居在了山林之中。
张宏的这幅作品经由色彩的
晕染,巧妙地捕捉了天朗气清下,山丘青赭相间的柔软色感;画中并未使用任何更为强烈的颜色,确保了此一色彩效果不至于被画面上其他醒目的造型元素所抵消掉。此图视角是由上而下俯视观景,而景中每一段落的空间安排大抵颇为连贯一致。由上望下,我们看见位于右下方的道观;同样的视度看下去,道观之后,跨过溪流,远处则有一座围绕在松林之间的院落人家,只不过,看起来没有道观的角度那么陡斜;再往后看去,则是一道在山谷间蜿蜒的溪流,暗示了更为平坦的视线。在设色方面,张宏于水墨晕染之中,加入赭红和淡青两种色调,这一直是吴派绘画自陆治以来所常见的手法。不过,陆治及其他画家晕染的手法较为平板,色调的深浅变化较为平淡,同时,也倾向于将冷暖二系的色彩分开使用,张宏则调和此二色系,为的是营造出较为自然的效果,运用变化细微且更为中性的色调,同时,也在淡赭灰色的山石部分,加入各种不同色度的青绿,或是以淡墨笔触暗示出幽暗凹陷的空间等等。由张宏署年1636年的一幅《仿夏圭山水》可以看出,夏圭的作品正是此一技法重要的源头之一。
根据
题跋可以得知,画是他客居于端家时所作。从于家可以眺望句曲山,每天他坐在书桌前凝视窗外句曲山的景色,想起了于端告诉他,5世纪末,笃信道教的
陶弘景曾经隐居于此。张宏便作了这张画来回报于端的殷勤款待。而“松风”实为古琴曲名,即《风入松曲》,张宏以“句曲松风”为题,为其所画之景多了一层声乐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