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
北京市石景山区下辖街道
古城街道,北京市石景山区下辖街道,地处石景山区中部,介于东经116°08′10″~116°11′26″,北纬39°52′50″~39°55′39″之间。东至古城东街、北京地铁1号线古城站东北口与八角街道相接,东南至京原路三号桥与八角街道毗连,南至永定河大堤与丰台区长辛店镇接壤,西起首钢总公司西侧石景山、永定河东岸与门头沟区永定镇相连,北至京门铁路路南与金顶街街道苹果园街道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6千米,总面积15.4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54年前,古城地区属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家属委员会。
1954年,古城地区属石景山区。
1958年,撤销石景山区,划归丰台区,古城地区成立居民生产大队(政社合一)。
1963年7月,古城地区成立新古城街道。
1979年1月,新古城街道改名古城街道。
1992年12月,古城街道和北辛安街道合署办公,统称古城街道。
1996年,北辛安街道建置撤销,其辖区并入古城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古城街道辖八千平、古城路、南路东、南路西、西路南、西路北、北小区、天翔、特钢、环铁、十万平、老古城前街、老古城后街、北辛安大街、北辛安铁新、北辛安南北岔、水泥厂、南大荒、白庙、庞村20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050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古城街道下辖2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石景山区古城路6号。
地理环境
古城街道地处石景山区中部,介于东经116°08′10″~116°11′26″,北纬39°52′50″~39°55′39″之间。东至古城东街、北京地铁1号线古城站东北口与八角街道相接,东南至京原路三号桥与八角街道毗连,南至永定河大堤与丰台区长辛店镇接壤,西起首钢总公司西侧石景山、永定河东岸与门头沟区永定镇相连,北至京门铁路路南与金顶街街道苹果园街道毗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6千米,总面积15.4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古城街道辖区常住人口59783人。
2011年末,古城街道辖区总人口8.0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3万人,城镇化率60%。另有流动人口24974人。总人口中,男性44828人,占55.7%。女性35725人,占44.3%。14岁以下6624人,占8.2%。15~64岁66045人,占82.0%。65岁以上7884人,占9.8%。
2011年,古城街道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0.6‰。
经济
2011年末,古城街道共有商业网点832个,职工3138人。
2011年末,古城街道共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4家银行开设了营业网点。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城街道共有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590人,专任教师166人。小学3所,在校生1222人,专任教师11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43人,专任教师5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01人。普通高等院校1所(民办),在校生351人,专任教师73人。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5所。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古城街道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社区业余文化艺术团体10个,各类社区业余艺术表演团体5个,演职人员212人。剧院3座,座位2300个,每万人拥有285个,年演出30场次,观众达1.8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2个,电影院3座,座位2300个,每万人拥有285个,年放映6300场次,观众达23万人次。社区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藏书1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64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北京都市歌舞团。
2011年末,古城街道共有体育场地1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75%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1%。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城街道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病床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专业卫生人员10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5人,注册护士4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4.91万人次,出院病人336人次。重点医院有北京泰康医院。
社会保障
2011年,古城街道共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0户,人数1955人,支出1238万元,比上年减少0.2%,月人均449.3元,比上年增长18.1%。城市医疗救助641人次,共支出80.8万元,比上年减少14%。
2011年,古城街道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1%。社区服务设施2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0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6张。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5.1万元,接收捐赠衣被0.8万件。新增就业人员2226人,有2039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2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44人。
交通运输
古城街道辖区内南北主干道有古城大街北辛安路等,东西主干道有石景山路阜石路等,北京地铁1号线在辖区内有古城站
历史文化
非遗项目
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是北京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节庆舞蹈。它明代即出现于北京地区,清代以后日渐盛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京西太平鼓早期是一种来自满族妇女的集体歌舞,至20世纪初才有男子加入。太平鼓活动在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举行,所以北京地区也称之为“迎年鼓”。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天下太平安乐,具有特殊的祈福迎新之意。
石景山太平鼓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以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五里坨、模式口、北辛安、古城村、衙门口等村最为盛行,每年正月和腊月是它的活跃期。太平鼓大如蒲扇,下安鼓柄,有正圆、扁圆、梯形、八角形等多种鼓形。它以三种方式在民间传承,其中最主要的是家族传承,其次是村民自发学习传承。
石景山太平鼓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可以通过节奏变化表现出不同情绪。鼓既是乐器,又是道具,表演时和舞有机配合,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者左手摇环,右手击鼓,发出清脆的音响,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女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扭劲”和“颤劲”,男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搧劲”和“艮劲”。太平鼓音乐主要由鼓点和曲调两部分组成,鼓点有十几种之多,击打太平鼓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一系列的技艺。
石景山太平鼓是京西太平鼓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地域色彩浓厚,带有很强的自娱性,深受群众喜爱,具有较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是京西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和村民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石景山太平鼓逐渐丧失表演空间,后继乏人,急需抢救保护。
2008年6月7日,石景山太平鼓作为京西太平鼓扩展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名由来
古城街道因境内原有古城村而得名。
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日,古城街道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7 19:56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