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
北京市辖区
石景山区,隶属于北京市,东与海淀区毗连,南与丰台区接壤,北与海淀区搭界,西与门头沟区为邻。介于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之间,总面积85.7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石景山区下辖9个街道。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常住人口56.3万人。
历史沿革
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封帝尧之后于蓟,都城蓟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封召公爽于燕,都城在今房山区董家林一带。石景山地区属蓟国地。后蓟国衰落,约西周末年被燕国兼并,燕迁都蓟城。石景山地区属燕国都邑地。
春秋战国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兵攻占燕都蓟城。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废止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石景山地区属广阳郡蓟城蓟县地。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汉实行郡、国并立制度。石景山地区属燕国蓟城地。元朔三年(前126年),汉武帝废燕国置“燕郡”。地属燕郡蓟城地。元狩六年(前117年),封刘旦为燕王,燕郡复称燕国。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汉始设十三州部。石景山地区属幽州燕国蓟城地。元凤元年(前80年),燕王刘旦谋反失败自杀,改燕国为“广阳郡”。石景山地区属广阳郡蓟城地。本始元年(前73年),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地属广阳国蓟城地。王莽新朝元年(9年),废广阳国设广阳郡(曾改名广有)。石景山地区属幽州广有郡伐戎县地。
东汉,形成州一郡(国)一县三级政区,建武二年(26年),复置广阳国。地属广阳国蓟县地。建武十三年(37年),废广阳国并入上谷郡。地属上谷郡蓟县地。永平八年(65年),恢复广阳郡。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州并入冀州。地属冀州广阳郡蓟县地;不久,幽州复置。石景山地区属幽州广阳郡蓟县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实行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度,前后虽有幽州燕郡、燕国等称谓变化,石景山地区始终为蓟县辖地。
开皇元年(581年),隋取代北周,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一县二级制度,石景山地区属幽州蓟县地。大业三年(607年),废幽州置“涿郡”。地属涿郡蓟县地。
唐初,武德元年(618年),废涿郡,复置幽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石景山地区属河北道幽州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划全国为十五道,开始形成道一州一县三级政区。地属河北道幽州蓟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称“范阳郡”,析蓟县置广平、广宁二县。地属河北道范阳郡广平县地。天宝三年(744年),撤广平、广宁复并蓟县。至德元年(756年),于蓟县西置广平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范阳郡为幽州。石景山地区属河北道幽州广平县地。大历三年(768年),改幽州为“范阳府”,地属范阳府广平县地。建中二年(781年),设幽都县。地属范阳府幽都县地。唐末,广平县废,后在幽州(唐代称蓟城为幽州)城西设玉河县。石景山地区属范阳府幽都县、玉河县地。
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为报答契丹援立之助,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石景山地区属幽都县、玉河县地。
契丹天显十一年(936年)末,契丹进占幽云十六州。辽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设南京道,同时改国号为“辽”。辽实行道一府一州一县四级政区,南京道下辖幽都府。石景山地区属南京道幽都府幽都县、玉河县地。开泰元年(1012年),幽都府改称“析津府”,幽都县改称“宛平县”。地属南京道析津府宛平县、玉河县地。金天辅六年(1122年)底,金攻占南京。翌年,宋宣和五年(1123年)三月,北宋接管,改燕京为“燕山府”,析津府改为“燕山府路”。石景山地区属燕山府燕山府路宛平县、玉河县地。金天会三年(1125年)年底,金国夺占宋燕山府,恢复燕京和析津府,并置燕京路。天眷元年(1138年),废玉河县,辖地并入宛平县。石景山地区属燕京路析津府宛平县地。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下诏迁都燕京。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改燕京为“中都”,析津府改为“永安府”(翌年又改为“大兴府”),燕京路改称“中都路”。石景山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将中都改称燕京,中都路改称燕京路。石景山地区属燕京路大兴府宛平县地。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为中都,燕京路改称中都路。地属中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翌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中都路改称“大都路”。石景山地区属大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占大都城,将大都路改为“北平府”,十月,北平府隶山东行省。翌年三月,设北平行省,北平府隶北平行省。石景山地区属北平行省北平府宛平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地属顺天府宛平县地。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攻占北京。石景山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顺天府辖域内设东、南、西、北四路厅。石景山地区属西路厅宛平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4月2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以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石景山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地。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10月5日,顺天府改称“京兆地方”,地属京兆地方宛平县。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京师警察厅在近郊设东、南、西、北郊四个警区,石景山地区归西郊警署管理。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当时,北洋政府仍设在北京,统治北方地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6日,北伐军进占北京。6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直隶省改名“河北省”,将原京兆地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为“北平”,设北平特别市。10月30日,行政院确定北平特别市区域,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特别市西郊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地。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设立市辖区,将全市分为15个区。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十三区(西郊区)正式成立。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特别市十三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地。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12月14日,日军扶植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翌年4月17日改北平为北京。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伪河北省公署划全省为4个“道”,宛平县分属“津海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改为8个道,宛平县分属“燕京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9月,伪“公署”废除以数字命名的市辖区为内、外城郊排序,4个郊区改称东郊、南郊、西郊、北郊。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京市西郊区、南部属河北省燕京道宛平县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各级伪政权垮台,北京恢复北平名称。12月6日,北平市政府恢复以数字命名市辖区,共16个区,西郊区定名为“十五区”。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市十五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北平市警察局将4个郊区分局调整为8个,称郊一至郊八分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北平市政府将十三至十六4个区调整为8个区,称十三至二十区,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十七区;当时,郊区各区按警察分局的顺序习称为郊一至郊八区。故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市郊五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石景山地区划为北平市;二十七区,为石景山区独立建置之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下旬,北平市第二十七区人民政府成立,区政府设在北辛安大街。5月,市政府批准,田村、模式口、高井、五里坨、三家店等地划归二十七区管辖,辖区面积由31.25平方千米增加到99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日,北平市第二十七区改称北平市第十九区,辖域不变。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自8月1日起,第十九区改称第十五区,辖域不变。
1951年4月7日,根据北京市郊区委员会决定,第十三区(今海淀区)所辖东杨坨村地区划归第十五区管辖,辖区面积增加到124平方千米。
1952年8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第十五区所辖三家店、东杨坨、五里坨、黑石头等村划归京西矿区管辖,第十五区改称石景山区。区政府设在北辛安和平街3号。辖区面积61平方千米。
1954年5月,北辛安镇建置撤销。
1956年3月17日,市政府将京西矿区所辖五里坨乡、黑石头乡、高井乡和海淀区所辖八大处乡划归石景山区。
1958年5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石景山区,原辖区大部并入丰台区,田村、西黄村乡划归海淀区,五里坨乡划归门头沟区
1963年7月8日,北京市人委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景山,为市人委派出机构。
1967年8月7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决定,石景山改名为石景山区,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划归石景山区管辖。
1978年,区委、区革委会机关从北辛安和平街3号迁址石景山路35号。
1980年12月24日—29日,石景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南苑区、石景山区,隶北京市。
1958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
1963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区分出成立石景山,1967年建为石景山区。丰台区人民政府驻丰台镇
2005年,石景山区辖9个街道:鲁谷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133个社区。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石景山区下辖9个街道。石景山人民政府驻鲁谷街道石景山路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西部西山风景区南麓和永定河冲积扇上,介于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东至玉泉路与海淀区毗连,南抵张仪村与丰台区接壤,北倚克勤峪与海淀区搭界,西濒永定河与门头沟区为邻。辖区东西宽约12.25千米,南北长约13千米,最东端距天安门14千米,总面积85.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山地,属太行山北端余脉向平原的延伸部分,有克勤峪(曾称荐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龙山、虎头山等山峰40余座。山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部和南部为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微倾斜平原,有海拔200米以下的石景山、金顶山、老山、八宝山等残丘横亘其间。最高处为北部的克勤峪,海拔797.6米,最低处为东部石槽东南的农田,海拔仅为58.1米。
气候特征
石景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73.11毫米,是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石景山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17.72公顷(265.80亩)
其中水浇地2.96公顷(44.40亩),占16.70%;旱地14.76公顷(221.40亩),占83.30%。
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15公顷(32.25亩);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8.51公顷(127.65亩);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0.28公顷(4.20亩);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1公顷(1.50亩)。
二、园地56.89公顷(853.35亩)
其中,果园56.56公顷(848.40亩),占99.42%;其他园地0.33公顷(4.95亩),占0.58%。
三、林地2376.11公顷(35641.65亩)
其中,乔木林地1856.45公顷(27846.75亩),占78.13%;灌木林地454.79公顷(6821.85亩),占19.14%;其他林地64.87公顷(973.05亩),占2.73%。
四、草地20.59公顷(308.85亩)
其中,其他草地20.59公顷(308.85亩),占100.00%。
五、湿地0.73公顷(10.95亩)
其中,内陆滩涂0.73公顷(10.95亩),占100.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576.41公顷(83646.15亩)
其中城市用地5307.13公顷(79606.95亩),占95.17%;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69.28公顷(4039.20亩),占4.83%。
七、交通运输用地268.66公顷(4029.90亩)
其中,铁路用地122.78公顷(1841.70亩),占45.70%;轨道交通用地24.92公顷(373.80亩),占9.28%;公路用地78.91公顷(1183.65亩),占29.37%;农村道路42.05公顷(630.75亩),占15.65%。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8.61公顷(1779.15亩)
其中,河流水面90.71公顷(1360.65亩),占76.48%;水库水面2.46公顷(36.90亩),占2.07%;坑塘水面5.20公顷(78.00亩),占4.38%;沟渠14.68公顷(220.20亩),占12.38%;水工建筑用地5.56公顷(83.40亩),占4.69%。
生物资源
2024年11月22日,石景山区发布2024年全区野生鸟类名录,共观测记录242种鸟类,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石景山区鸟类资源。这些鸟类分别记录于城市绿地、山地、湿地三种不同生境,展现出石景山区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野生鸟类名录中,有5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野生鸟类,分别为黑鹳、彩鹮、遗鸥、乌雕、黄胸鹀。其中,彩鹮作为北京市的“明星”鸟种,在石景山区永定河畔单日记录种群数量达到8只,在全市范围内监测记录中极为罕见。此外,名录还有3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和73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鸟类,涵盖了北京市的常见鸟类品种。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常住人口56.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7%。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6‰,死亡率为7.51‰,自然增长率为-1.15‰。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石景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2.5亿元,下降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67.7亿元,增长4.7%。产业构成(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比)为13.2:86.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7.7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石景山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7.3%。其中,建安投资下降6.6%,民间投资下降21.6%。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5%。
财税收支
2022年,石景山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8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增值税19.4亿元,比上年下降21.0%;企业所得税2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个人所得税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1.3亿元,下降3.3%。
人民生活
2022年,石景山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994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4383元,增长1.9%;人均财产净收入9400元,增长8.9%;人均转移净收入23211元,下降2.5%。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4837元,比上年增长0.1%。
第一产业
石景山区为北京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石景山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0.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43.5亿元,比上年下降20.5%。从主要行业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比上年下降2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下降0.6%,通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45.9亿元,比上年下降20.6%。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3.7亿元,比上年下降47.1%。
建筑业
2022年,石景山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4.8%。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2.2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在本市(京内)完成133.4亿元,下降24.3%;在外省完成718.8亿元,下降1.6%。本年新签订合同额3006.3亿元,下降1.6%。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石景山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6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1-12月,第三产业实现收入4793.4亿元,比上年下降3.7%,利润总额767.2亿元,比上年下降8.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9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金融业实现收入合计1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0.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2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2%;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227.2亿元,比上年下降24.2%。
国内贸易
2022年,石景山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0亿元,比上年下降10.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为353.0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8%。从主要行业看,超级市场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汽车新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9亿元,比上年下降11.6%;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
对外经济
2022年,石景山区进出口总额83.5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额36.1亿元,增长1.6%;进口额47.4亿元,下降6.5%。
招商引资
2022年,石景山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
房地产业
2022年,石景山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0%。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末下降1.5%;全年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6.4%。
旅游业
2022年,石景山区接待旅游总人数60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7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05.9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53.7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境内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855.3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079.1亿元,比年初减少334.7亿元;个人存款1487.0亿元,比年初增加219.1亿元。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479.7亿元,比年初增加286.1亿元。其中,境内短期贷款537.5亿元,比年初增加146.5亿元;境内中长期贷款936.3亿元,比年初增加134.9亿元。
交通运输
石景山区境内长安街延长线、莲石路、阜石路三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与五环路、四环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20余条公交线路穿越石景山区。地铁1号线、6号线和S1线经过石景山区。到中关村核心区20分钟,到CBD商务区30分钟,到首都机场40分钟。
一号线地铁横贯石景山区;运营在长安街、阜石路、石门路等北京主要公交线路1、337、347、354、370、598、389、941、336、318及在区内运行的公交线路交叉成网。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2年,石景山区专利授权量5385件,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215件,比上年增长22.6%。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867件,比上年增长24.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12件,比上年增长11.4%。全年技术合同登记1773项,下降21.6%;技术合同成交总额207.7亿元,增长67.5%。
教育事业
2022年,石景山区普通高中招生1708人,在校生4590人,毕业生1216人。普通初中招生2921人,在校生8932人,毕业生2543人。普通小学招生4556人,在校生25839人,毕业生3270人。幼儿园入园幼儿5018人,在园幼儿16523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22人,在校生2057人,毕业生323人。特殊教育招生9人,在校生87人,毕业生12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22.5万册;博物馆4个,其中免费开放2个;文化馆1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医疗机构共有(实有)床位5554张,较去年增加234张。其中,医院床位5494张。卫生技术人员为96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54人,注册护士4313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731.0万人次,下降2.4%。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66.2%,比上年末上升1.1.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末,石景山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9.5万人、34.1万人、39.1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1%、0.7%、8.7%。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人数为0.7万人,比上年增长3.9%。
环境保护
2022年,石景山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o)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0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9.1%和8.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值为27微克/立方米,下降10.0%。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值为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持平。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24.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1249吨标准煤/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6.4%。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石景山区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
风景名胜
石景山区蕴藏着众多人文名胜。释迦牟尼炅牙舍利珍藏于灵光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明代壁画精品的法海寺,八宝山革命公墓、明代宦官田义墓和宝胜仙桥、万善桥、慈善寺、双泉寺、承恩寺等均位于石景山区。
荣誉称号
石景山区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16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区。
2018年,被评为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
2020年3月4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名单。
2020年10月20日,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2021年5月31日,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示名单。
2021年9月2日,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拟授牌命名对象。
2021年12月31日,被全国爱卫办表彰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2022年11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现任领导
常卫:区委书记
万隆: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
张利军: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
王晓东: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察委员会主任
钱行: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区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兼)
李先侠: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
迟志禹: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
王其志: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张维新: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
申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万隆: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代理区长
李先侠: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区长
王其志: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刘锋: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兼)
尹圆:区政府副区长,区工商联主席(兼)
李文化: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工委书记(兼)
曹世辉: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马斌: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参考资料
石景山地区的隶属沿革.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京西北辛安.石景山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18:1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