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表明它并不是独立的完整的句子。
王力《
古代汉语》第二册中解释:“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
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文言文中,
虚词“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时,我们把它的词性界定为“
结构助词”,把它的作用界定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细分起来,则有两种:
一、降级作短语,成为更大句子的成分;二、降级成为分句,隶属于一个
复句。
汉语有五级
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句子、
句群。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
顺序排列的。不能作句子了,那么,降一格就是短语,然后这个短语作更大句子的成分。
如果没有句中的“之”字,“师道不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
主谓句,但是,有了这个“之”以后,作句子的资格就没了,成了大句子的主语。
“行李往来”(使者往来于东方)这个句子,有了“之”后,变成了“当(秦国)使者往来于东方的时候,(我们
郑国)供给他缺乏的物资。”作了状语。
“公视”(你们看)的独立性被取消后,在句子中做插入语,插入语是一种独立成分,不与句子的六大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发生
结构关系。在这里,“公视”(你们看)只起说话人引起对方注意的作用。
构成复句的
单句,语法上叫作分句。这时,它只能和它的另一半相互依存成为一个大句子。否则,它只能成为半句话。
(二)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一个“之”字,化成短语的形式,做句子的主语,原来的
附加语则提升为句子的大谓语,占据重要的地位了,从而突出了大谓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