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
汉语词语、修辞手法
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修辞方法。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词表和词里的极端偏离,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词语解释
1.即反切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且郑玄以前,全不解反语;《通俗》反音,甚会近俗。”
2.修辞格之一。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宋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宣和中有反语云:‘寇莱公之知人则哲,王子明之将顺其美,包孝肃之饮人以和,王介甫之不言所利。’此皆贤者之过,人皆得而见之者也。”按,上述四句都是取成语而反用之。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3.魏晋南北朝时的一种隐语。以两个字先正切,再倒切,成为另外两个字。
《南史·刘悛传》:“悛本名忱,宋明帝多忌,反语‘刘忱’为‘临讎’,改名悛。”按,刘忱反切为临;忱刘反切为雠。
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多以反语作谶》:“《梁书》武帝创同泰寺,后又创大通门以对寺之南,取反语以协同泰也。”
基本概念
研究古汉语的声韵搭配,其格式除了双声、叠韵,还有一种叫“反语”。把一个双音节词语拿来,用第一个音节的声母跟第二个音节的韵母相拼,用第二个音节的声母跟第一个音节的韵母相拼,得出一组新的双音节词语来,这种反复相切的方法就叫反语。
但有时候反语也指反切,如,《颜氏家训·音辞》:“汉末人独知反语。”这句里的反语就是反切。
反语有表面和里面两层意思,表面上的意思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而里面一层意思则是说话者的真正意思,这个意思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所赋予的。
基本成因
反语出现在口误中有必然性。它是一种自然的发音现象,与我们说话时的神经机制有关。当人想说而未从说话之前,神经上会出现一种语前意识。在这个意识中,他想说的一切字音作为发音趋向已经聚集在意识中形成一种潜在的序。话语行为,只是通过嘴巴将已经等待在口内的潜在的序释放出来而已。这潜在的序作为一个抑扬顿挫的声音框架相当坚固,故即使说话时发声器官调配失误,也只会是个别字音的对换,摆脱不了那大体框架的制约。因为这大体发音框架已经在语前意识中固定了。古人不能从科学上去认识它,所以觉得它很神秘,于是把它当成谶语来解释,另外从语音演变的角度上说,一个固定的词流传得久了,其所发生的声转、音变也很可能以反语的形式出现。
基本种类
根据说话者的对象不同、说话者的感情不同,反语可以分为两大类:讽刺反语和风趣反语。
1.讽刺反语
讽刺反语是为了揭露、批判、讽刺、嘲弄,表达贬义的反语,是通常所见的用法。如:
①“……这样也可算是将功赎罪吧。那么,我也希望你们能够知恩感德……”
“哈哈哈哈”一阵大笑,打断了沈百万的话。老宫用他那洪亮的声音,讽刺地说:“谢谢你,我的好心的沈老太爷。我们很知你的恩,很感你的德。而且对你的这份‘恩德’,我们是定要报的,你放心就是了。”
峻青《海啸》)
这里老宫说的都是反话,其实他心里根本不是这样想的,但嘴里偏偏又要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谢谢你”相当于“哼”,“好心”相当于“狠心”、“黑心”,“恩”、“德”、“恩德”相当于“仇”、“恨”、“仇恨”。“报”也是反语,不是指报恩,而是指报仇。这些
反语都批判、讽刺了沈百万假扮好人的丑恶嘴脸,表现了老宫的极端愤怒,因而是讽刺反语。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
作者写《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的背景是:1926年,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与得到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奉系军阀作战,并炮轰日本帝国主义军舰。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还联合其他驻北京公使提出各种无理条件,并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的主权,于3月18日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政府竟命令士兵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造成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本文中出现的“文明人”、“伟绩”、“武功”等都是反语,揭露了中外反动派的野蛮暴行,竟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和“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事件都相形见绌。“文明人”其实相当于“野蛮人”,“伟大”相当于“卑鄙”,“伟绩”和“武功”相当于“血债”。这些反话猛烈地抨击了北洋政府的残暴行为,是讽刺反语。
贾瑞道:“我在嫂子跟前若有一点谎话,天打雷劈!只因素日闻得人说,嫂子是个利害人,在你跟前一点也错不得,所以唬住了我。嫂子最是个有说有笑极疼人的,我怎么不来,——死了也愿意!”凤姐笑道:“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看他那样清秀,只当他们心里明白,谁知竟是两个胡涂虫,一点不知人心。”
·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中贾瑞是个风流公子,王熙凤是个刁钻毒辣的女人。贾瑞想调戏王熙凤,他的不良意图早就被王熙凤识破,凭着她那毒辣的性格,自是不愿意轻易放过贾瑞对她的不恭,便设下圈套,等贾瑞上钩。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贾瑞是个衣冠禽兽,更着重刻画了王熙凤假装对贾瑞好,故意不让贾瑞瞧出破绽。“果然你是个明白人,比贾蓉两个强远了”是讽刺反语,实际上是贬斥嘲讽贾瑞,相当于“哼,你这个糊涂虫,死到临头还不知道”。
2.风趣反语
风趣反语是为了风趣、幽默、诙谐而说的反语,字面表达的是贬义,实际上是表达褒义,或因情深难言,或因避嫌忌说,并不包含讽刺嘲弄之意。如:
①吴淑兰的心,被革命竞赛的热情燃烧着,早已飞回她的队员中去,飞到田野里去了,无论张腊月和她的队员们怎样苦苦劝留,说什么也留不住。
最后,张腊月无可奈何地笑骂道:“我现在才认识你,你是个顶坏顶坏的女人啊!”她们两人,虽说只相处了一天,可是她们的友情是那么诚挚深厚……
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结合整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顶坏顶坏”不是骂吴淑兰,这个反语表达了张腊月对这位新结识的伙伴的由衷喜爱的感情。连用两个“顶坏”,语言诙谐风趣,也表达了她们之间说话很随便,没有隔阂,没有猜疑,十分融洽,十分亲昵,所以这是风趣反语。
黛玉听了,嗤的一声笑道:“你既要在这里,那边去老老实实的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黛玉道:“你就歪着。”宝玉道:“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宝玉出至外间,看了一看,回来笑道:“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那个脏婆子的。”黛玉听了,睁开眼,起身笑道:“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天魔星’!请枕这一个。”说着,自己枕的推与宝玉,又起身将自己的再拿一个来,自己枕了,二人对面倒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
“天魔”,佛家语,是魔界之主,经常率领众魔扰人身心,破坏善事,故“天魔星”的意思是纠缠人的、令人厌恶的魔头。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玩到大,彼此又真心相爱,她怎么会骂贾宝玉是个大魔头呢?这里就是反语的手法了。它表现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但她是女孩儿家,又不好意思说出来,于是以字面上的憎,以风趣反语来寄寓她那复杂而又浓烈的感情。
③一席话说的倪继祖一言不发,唯有低头哭泣。李氏心下为难,猛然想起一计来,须如此如此,冤家方能回去。想罢说道:“孩儿不要啼哭。我有三件,你要依从,诸事办妥,为娘的必随你去如何?”倪继祖连忙问道:“那三件?母亲说明。”
(《三侠五义》)
在这段文字中,倪继祖是李氏的儿子,李氏不可能和他是冤家,而且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这个语境中有骂他的意思,可见“冤家”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是爱称,以表示李氏对倪继祖的怜爱和疼惜,不忍心让孩子哭泣难过,所以是风趣反语。
基本作用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
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意思。
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
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语表达加强效果。
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1.运用反语可以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加语言的战斗力。如:
①至于男盗和女娼,那是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男盗——可以多刮几层地皮,女娼——可以多弄几个“裙带官儿”的位置。(鲁迅《伪自由书·赌咒》)
“无害”、“有益”都是反语,相当于“有害”、“无益”,借反语揭露了“男盗”的本质是“可以多刮几层地皮”,欺压老百姓;也揭露了“女娼”的本质是“可以多弄几个‘裙带官儿’的位置”。“裙带官儿”是指一切因女人关系而获得官职的人。“无害”、“有益”在文中的使用具有极大的讽刺性。
2.运用反语可以鲜明地表示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如:
①正值有个当案孔目,姓孙,名定,为人最鲠直,十分好善,只要周全人,因此人都唤做“孙佛儿”。他明知道这件事,转转宛宛在府上说知就里,禀道:“此事果是屈了林冲,只可周全他。”府尹道:“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孙定道:“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府尹道:“胡说!”(明·施耐庵《水浒传》)
高太尉因儿子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娘子,欲夺之,便屡屡设计陷害林冲,引林冲误入白虎堂,再押往开封府定罪,不料林冲却得到孔目孙定的援救。这段文字正是孙定为林冲洗冤时说的一段话。孙定最后说的那一句“这南衙开封府,不是朝廷的,是高太尉家的!”是反话,鲜明地表现了孙定不与权势同流合污的态度和立场,揭露和讽刺了高太尉耍权弄势、横行霸道的行为。
3.运用反语可以使语言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风趣感。如:
①我们五月以后的生活费简直毫无着落了。啊,幸亏上天开眼,天气渐渐和暖了起来,冬服完全没用处,被条也可以减省了,我们便逐渐把去交给一家质店替我们保管……(郭沫若《致成仿吾书》)
“我们便逐渐把去交给一家质店替我们保管”中的“质店”是当铺的意思。当铺,是把物品拿去抵押而换取钱币的店铺。“保管”是保藏、管理。让当铺替我们“保管”,“保管”的意思有所转移,是反语“典押”的意思。作者不用“典押”而用“保管”,增强了幽默感,使语言富有变化,显得生动有趣。
4.运用反语可以表现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使憋在心里面、想说的话说出来,有时还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①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我天子好猎耶?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五代史·伶官传》)
这段古文意思是:庄宗喜欢打猎,一次在中牟县打猎,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中牟县的县令拦在他的马前极力劝谏,为老百姓请命。庄宗见县令打扰他打猎的兴致,一怒之下,呵斥县令滚开,并准备杀掉他。门客敬新磨知道庄宗这样做是错误的,于是带着其他的人把县令追回来,带到庄宗面前,责备他说:“你身为县令,难道不知道天子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任由老百姓种植庄稼来交纳税赋?为什么不让你的县民把这块地空出来,准备给我们天子骑马打猎呢?你所犯的罪应当处死!”于是请庄宗马上下令行刑,其他的人也随声附和敬新磨的话,请求处死县令。庄宗听后大笑,县令因而被免去罪刑。
中牟县的县令因为拦住庄宗的马头直接劝谏,反被庄宗怪罪,准备杀死他。在这种情况下,敬新磨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一绝招,用说反话来劝谏,比如说故意怪县令没有好好管束百姓,任他们种植庄稼来交纳税赋,不留空地而妨碍了庄宗打猎,要治县令的死罪。这样就不但维护了庄宗的面子,而且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庄宗认识到自己做错了,马上放了县令。
词语区别
反语与双关
反语修辞格和双关修辞格都包含着表里两层意思,表面上的一层意思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而心里想的所要表达的那一层意思则是由特定的上下文所赋予的,所以不容易分清。但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反语的表面和里面两层意思永远是正好相反,而双关的表面和里面的两层意思却不一定相反。如:
①后来,“北伐成功”了,北京属于党国,学生们就都到了进研究室的时代,五四式是不对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很容易为“反动派”所利用的。(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
这段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格。“北伐成功”和“反动派”两个词语是反语。实际上,1927年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之后,就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北伐运动失败了。而“反动派”一词,却是国民党反动派诬蔑攻击共产党的话,作者在此用作反语,实际上是指“革命派”。“成功”和“失败”、“反动派”和“革命派”永远是相反的,所以这是反语而不是双关。
词语示例
①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②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词语避忌
1.忌滥用。反语因为含有讽刺的味道,所以要注意立场,分清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同志要避免立场和态度不明确,有意见可提出来商量,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滥用讽刺性反语。
好的例子如: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
“正人君子”本意是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在此用作反语,指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人、军阀政客。作者在夜深人静疲倦的时候,一看见藤野先生的照片便“良心发现”、“增加勇气”,这不是说作者的良心原本不好或是个懦弱的人,而是指作者长期受到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便受到触动,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作者运用反语和鞭策自己的话,表明了他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誓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2.忌含糊。运用反语必须注意鲜明性,要避免含糊,要让人一听(看)就知道是反语。为了使表达鲜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
(1)可以用语言环境的烘托,正面意思与反面意思连在一起说。如:
那么,俄国也有这类骂法的了。但因为究竟没有中国似的精博,所以光荣还得归到这边来。好在这究竟又并非什么大光荣,所以他们大约未必抗议;也如“赤化”之可怕,中国的阔人,名人,高人,也不至于骇死的。(鲁迅《论“他妈的”》)
人们常会听到一些粗鄙的骂人的话,比如“他妈的”之类,鲁迅先生在本文中戏称它们为“国骂”。实际上,那些下流肮脏的骂人的话,无论是对于其创造者或者是使用者,也不管是俄国人的不精博,还是中国人的很精博,都不会让人“光荣”。因此在这段话中,“所以光荣还得归到这边来”很明显是一个反语,相当于“耻辱”的意思。这样,作者通过语言环境就把这个反语的意思烘托出来,使它明朗化了。
(2)注意上下文的配合、呼应。如:
六八年初,开始“清理阶级队伍”,中央文革成立了某个专案组:小岳他爸妈、我爸妈、老翟、老林、老涛等等陆续被抓,并隔离。牵牵连连竟有上百人之多。分关在几个艺术院校的地下室进行刑讯,常有惨叫传出。据说专政队学了苏联电影中德国人的许多好办法,还另有“屏风审讯”等创造发明。并时有有人被打死或自杀的流言流出,但到底是谁?无谁能知。
郎郎《老涛的故事》)
作者先写“文化大革命”时成立了专案组,许多“阶级分子”被严刑拷打,并且“据说专政队学了苏联电影中德国人的许多好办法”。这个“好办法”是反语,因为作者在上下文中都提示得非常明显,如“牵牵连连竟有上百人之多”,“分关在几个艺术院校的地下室进行刑讯,常有惨叫传出”,“还另有‘屏风审讯’等创造发明”,“并时有有人被打死或自杀的流言流出”等。这样就使“好办法”这个反语的意思十分鲜明了。
(3)书面上可加引号表明反语,口头上可用特殊的语调表明反语。如:
上海话的难学不在于语言的复杂而在于上海人心态的怪异,广东人能容忍外地人讲极不标准的广东话,北京人能容忍羼杂着各地方言的北京话,但上海人就不允许别人讲不伦不类的上海话。有人试着讲了,几乎所有的上海人都会求他“帮帮忙”,别让他们的耳朵受罪。(余秋雨《乡关何处》)
“帮帮忙”是反语,不是真的要别人帮忙做什么事,相反是求他们不要那样做。这是上海人为了要求别人不要讲那些不伦不类的、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上海话而无可奈何说的话,用引号标明,使读者一看就明白,不会引起误解。
3.忌儿戏。反语要用在适宜的场合、语体当中,避免在科技、公文等语体中运用,因为那样会显得儿戏、不严肃。
例:小儿马狂蹦乱跳,两个后蹄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使劲揪着鬃毛,吓得脸像窗户纸似的煞白。马绕着场子奔跑,几十个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地跑了。郭全海慌忙从柱子上解下青骒马,翻身骑上,撵玉石眼去了。这儿老孙头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来。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他。
“怎么下来了?地上比马上舒坦?”
“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交也摔得漂亮,啪嗒一响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周立波《暴风骤雨》)
元茂屯农民斗倒了地主杜善人,抓住了特务韩老五,并把地主掠走的牲口拉了回来,又用搜查出来的金银元宝买来了牛马,全屯农民一起分。这时赶大车的老孙头选中了“玉石眼”(小儿马),爬上马背试马反被抛下地来,“半晌起不来”。人们不但不扶起他,反而说他“摔交也摔得漂亮”,“又响亮又干脆”。这是反语,很有幸灾乐祸的味道。但这种风趣诙谐的话不但不会引起全场人的反感,反而增添了全场的欢乐气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群众在分到胜利果实时的喜悦心情。
4.忌混淆。要注意反语修辞格和双关修辞格的区别,避免两者混为一谈。
对联
例如,在军阀混战时期,南京城内有人写了这么一副春联
许多豪杰;
如此江山。
“豪杰”的本意是指才能出众的人。但联中却指的是那些割地分封的军阀。“如此江山”原为褒意,在这里喻为军阀混战中的破碎山河。
再看下面这副对联:
红黑炭火,烫冷热美酒,名传远近;
大小布匹,裁老少新装,美化短长。
这是为一门两店写的对联。一店是酒馆,一店为裁缝铺。作者抓住两种事物的特点,发挥开去,使生意性质得到了升华。可以说,这种手法对于二者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是一副运用技巧非常高妙的反语对联。
再看下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这是蒲松龄早年应对一位姓石的塾师先生的对联。据说,一日老师将蒲松龄喂养的家雀摔死,放在原处,用砖头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蒲松龄发现家雀死了,又见墙上对联,断定是先生所为,于是续了一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当面质问学生不该这样来辱驾老师,蒲松龄从容地解释道:我是按老师的联属对的,如果写得有错,请老师指教。老师再仔细分析,发现联中用的反语属对,可以说是对得天衣无缝,挑不出半点毛病,无言以对,只好拂袖而去。
词语故事
人际交往中,应有“第三风耳朵”捕捉弦外之音,尤其是反话,才能免于被动。正话反说的“荒谬放大镜”有些话绝对不允许你说出来,为了避免尴尬,不妨从其反面说起。须知真理再向前一步就可能变成谬误,反面的话稍加引申,就可能走到反面的反面。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以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也无济于事,最后楚庄王还下决心说:“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很明显,不论怎样改头换面,只要一说“不”,必是自取其辱。优孟知道了,直入宫门,仰天大哭,倒把庄王弄得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那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要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用君王的礼节吧!”庄王越发想知道理由了,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材,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至此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终于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以优孟地位之微,如果直陈利弊,凛然赴义,固然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所作所言岂更不令人击节吗?
反语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
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故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齐国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绑在了殿下,要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这个人。为了防止别人干预他这次杀人举动,他甚至下令:“有敢于劝谏者,也定斩不误。”文武百官见国王发了这么大的火,谁还敢上前自讨杀头之冤。晏子见武士们要对那人杀头肢解,急忙上前说:“让我先试第一刀。”众人都觉得十分奇怪:晏相国平时是从不亲手杀的,今天怎么啦?只见晏子左手抓着那个人的头,右手磨着刀,突然仰面向坐在一旁的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齐景公赶忙离开坐席,一边摇手一边说:“别动手,别动手”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那个人早已吓得半死,等他从惊悸中恢复过来,真不敢相信头还在自己肩上,连忙向晏子磕了三个大响头,死里逃生般地走了。晏子在齐景公身边,经常通过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迫使齐景公改变一些荒谬的决定。比如,有一个马夫有一次杀掉了齐景公曾经骑过的老马,原来是那匹马生了病,久治不愈,马夫害怕它也把疾病传染给马群,就把这匹马给宰杀了。齐景公知道后,心疼死了,就斥责那个马夫,一气之下竟亲自操戈要杀死这个马夫。马夫没想到国君为了一匹老病马竟会杀了自己,吓得早已面如土色。晏子在一旁看见了,就急忙抓住齐景公手中的戈,对景公说:“你这样急着杀死他,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也不迟。”齐景公说:“好吧,我就让你处置这个混蛋。”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们的国君养马,却把马给杀掉了,此罪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不得不杀掉养马的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了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使得人人皆知我们的国君爱马不爱人,得一不仁不义之名,此罪又当死。鉴于此,非杀了你不可。”晏子还要再说什么,齐景公连忙说:“夫子放了他吧,免得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让天下人笑话。”就这样,那个马夫也被晏子巧妙地救了下来。我们发现: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了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幼谏效果。
东方朔用反语巧救汉武帝刘彻的乳母
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后,想依法处置她。乳母想起了能言善辩的东方朔,请他搭救。东方朔对她说:“这不是唇舌之争,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只是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但千万不要说一句话,这样做,也许有一线希望。”当传讯这位乳母时,这位乳母有意走到武帝面前,要向他辞行。当时东方朔正在旁边侍坐。只见乳母面带愁容地不停地看着汉武帝。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也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出东方朔是话中有话,面部顿时露出凄然难堪之色,当即赦免了乳母的罪过。总之,说反话的效果源于它的“显微镜”作用,荒谬之上再加上更荒谬,则荒谬就无处躲藏,显而易见了。
应用
因为反语为谶有吉有凶,故古时为人物、年号命名时,常常有意寻找吉祥的反语,而极力避讳在反语上有凶灾的名字。
《梁书》载梁武帝建寺名同泰寺,接着又改年号为“大通”,又在寺前建了一个“大通门”。“大通”是“同泰”的反语,故取之以求吉利也。
南史》载宋明帝多忌讳,大臣袁愍,反语为“陨门”,明帝认为不祥,乃令他改为袁湛。大臣刘忱,反语为“临仇”,乃令他改为刘悛。
旧唐书》载唐高宗改年号,本定为“通乾”,因为反语不祥(天穷),即下令停用。
《朝野签载》上说唐人郝象贤,友人送他字“宠之”。其父专门宴请送给他字的友人,席上声泪俱下地乞请友人们不要再侮辱自己的儿子。众问其故,其父说“宠之”的反语是“痴种”。
《金楼子·杂记篇》说,诗人何僧智曾在任昉家作诗,任昉看了他的诗,说:”卿诗可谓高厚”。何僧智多心了,不禁勃然大怒道:你为什么说我的诗是‘狗号’?很明显,他也想到反语上去了。
正因为如此,故过去写诗,需特别小心在反语上犯忌讳。
《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第十八种病为“翻语病”,“翻语”即“反语”。其论云:“翻语病者,正言是佳词,翻语则深累是也。如鲍明远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辰。”伐鼓,反语为“腐骨”,是很不吉利的话,所以为“病”。
水经注》中提到莆坂那地方出产一种酒,因为是深秋桑落时酿制,所以叫桑落酒,然人们传久了,则音转为“索郎”,“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而索郎,就是桑落的反语。段成式怯酒赠周繇》:“诗中反语终回避,尤怯花前唤索郎”,即咏此也。
滦河以西的人管“立刻”、“马上”叫“疾溜”,而河东的人叫“就立”。就立,也是疾溜的反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5 21:27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