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文制
一种语言使用两个文字系统的状况
双文制指一种语言,意思是使用两个文字系统的状况。双文制可分类为两种。第一为共时性双文制,在共时性双文制下两个书写系统可同时用在同一个语言上。第二种为历时性双文制,历时性双文制则可理解为书写系统转换期间的过渡时期。
共时性双文制
南斯拉夫时期,领导人铁托为了解决民族和语言问题,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为官方语言,并同时以拉丁字母(适用于今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与科索沃)与西里尔字母(适用于今日马其顿、黑山),而相当于今日的塞尔维亚有西里尔与拉丁字母混用的情形;后来在南斯拉夫内战后,各民族先后脱离贝尔格莱德中央政权纷纷独立,并回复了各民族的语言;目前仍只有塞尔维亚语同时使用拉丁字母与西里尔字母书写,并可相互转换。
蒙古国内蒙古自治区两地的蒙古语族人,最早在元朝时期的中古蒙古语使用了从西藏引入的八思巴文字;而外蒙古独立后,由于外蒙曾在苏联势力范围内,苏联当局在外蒙境内使用西里尔字母,并成为今日蒙古国的官方文字。现今内蒙的察哈尔族、科尔沁族、巴林族使用的察哈尔语、科尔沁语、巴林语以从八思巴文字改良蒙古字母的书写,而外蒙的喀尔喀族人使用的喀尔喀语则以西里尔字母书写;但两种版本的卫拉特语可共通。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国共内战在中国大陆的全面胜利,后来在1950年代末,为了解决教育水平偏低的农工阶层识字率不足的问题,当局提出了“汉字简化方案”,并创立了简体中文;后来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曾试办了“二简字”的推广,但二简字的变化过于离谱且不普及,最后仍未被接受。同时,当时仍在中共控制外的香港、澳门与台湾,繁体中文仍使用至今。不过随着两岸三地交流频繁,部分的书面和影视出版品、电脑软件都可相容于繁简体中文,以供两岸不同文字用户使用。
历时性双文制
土耳其鄂图曼帝国统治时期,鄂图曼土耳其语阿拉伯文书写;后来在一次大战后,凯末尔为求土国现代化并与国际接轨,引进了拉丁字母转写系统,后来拉丁字母取代了阿拉伯文,成为土国的官方文字,但民间亦有希腊字母或西里尔字母的巴尔干加告兹语。
中亚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塔吉克阿塞拜疆等国,早年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曾以阿拉伯文书写当地语言;后来并入了苏联控制范围,苏联当局也向这些国家推广西里尔字母;最后在苏联解体后,各国回复了自己的语言,阿塞拜疆、乌兹别克与土库曼改用了拉丁字母,而哈萨克、塔吉克和吉尔吉斯则使用西里尔字母。
越南曾在早期从中国引入了汉字并依照越南国情改良为喃字,后来在法国殖民时期,法国殖民当局将原本的越南喃字全面改良为拉丁化书写方式,并成为今日的越南文
满族人与其前身女真人,先后建立了金国满清。在完颜阿骨打创立的金国时期,使用了模仿汉字的女真文,后来于蒙古人消灭金国后逐渐没落;女真人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并采用了改良自蒙古文字的满文做为女真人自女真文之后的书写方式,而北京的清朝古迹,如紫禁城雍和宫等地,都有满汉双语并列书写的牌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6 21:00
目录
概述
共时性双文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