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
外键,它与基本关系S的
主键Ks相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的每个
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即参照的关系中的属性值必须能够在被
参照关系找到或者取空值,否则不符合数据库的语义。在实际操作时如更新、删除、插入一个表中的数据,通过参照引用相互关联的另一个表中的数据,来检查
对表的
数据操作是否正确,不正确则拒绝操作。
在学生(
学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号,班长)关系中,“学号”属性是主键,“班长”属性表示该学生所在班级的班长的学号,因此它应用的本关系“学号”属性。按照参照完整性规则,“班长”属性可以取以下两类值:
这两个关系之间存在着属性的引用(含有相同的属性“专业号”),学生关系引用了专业关系的主键“专业号”,专业号则是学生关系的外键。而且按照参照完整性规则,学生关系(并非专业关系)中的每个
元组的“专业号”属性只能取两种值:
(2)非空值,这时该值必须是专业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专业号”值,表示该学生不可能分配到一个不存在的专业中去。就是说学生关系中的某个属性的取值需要参照专业关系的属性取值。
这里的“学号”和“课程号”属性都是选课关系的外键,但只有“学号”和“课程号”联合起来才能确定选课的关系,所以这里存在一个复合主键关系,(学号,课程号)是选课关系的主键。虽然按照参照完整性可以取两类值,但是由于
实体完整性,复合主键中的每个属性均不能取空值。所以选课关系中的”学号“和”课程号”属性实际上只能取被参照关系(学生关系和专业关系)中已经存在的主键值。即选课关系中的“学号”值必须是确实存在的学生的学号,学生关系中有该学生的记录;选课关系中的“课程号”值也必须是确定存在的课程的课程号,即课程关系中有该课程的记录。
参照完整性属于表间规则。对于永久关系的
相关表,在更新、插入或删除记录时,如果只改其一不改其二,就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例如修改父表中关键字值后,子表关键字值未做相应改变;删除父表的某记录后,子表的相应记录未删除,致使这些记录成为孤立记录;对于子表插入的记录,父表中没有相应关键字值的记录;等等。对于这些涉及表间数据的完整性,统称为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则是相关联的两个表之间的约束,具体的说,就是从表中每条记录外键的值必须是主表中存在的,因此,如果在两个表之间建立了
关联关系,则对一个关系进行的操作要影响到另一个表中的记录。
如果实施了参照完整性,那么当主表中没有相关记录时,就不能将记录添加到相关表中。也不能在相关表中存在匹配的记录时删除主表中的记录,更不能在相关表中有相关记录时,更改主表中的主键值。也就是说,实施了参照完整性后,对表中主键字段进行操作时系统会自动地检查主键字段,看看该字段是否被添加、修改、删除了。如果对主键的修改违背了参照完整性的要求,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强制执行参照完整性。
例如,如果在学生表和
选修课之间用学号建立关联,学生表是
主表,选修课是从表,那么,在向从表中输入一条
新记录时,系统要检查新记录的学号是否在主表中已存在,如果存在,则允许执行输入操作,否则拒绝输入,这就是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还体现在对主表中的删除和更新操作,例如,如果删除主表中的一条记录,则从表中凡是外键的值与主表的主键值相同的记录也会被同时删除,将此称为
级联删除;如果修改主表中
主关键字的值,则从表中相应记录的外键值也随之被修改,将此称为
级联更新。
参照完整性的体现:不可以在表二中插入“200103”数据,因为值“200103”在主表中不存在加入“200103”数据破坏了完整性的原则,也就是破坏了多表间(A表主码=B表
外码)的一致性。不同的表相同的列名的数据保持不变,不能单独增加,就算要增加(或删除)也要同时增加(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