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是位于
交城县城北3公里处的山脉,在
山西吕梁交城山东麓,距
太原约67公里。卦山因群峰环列形同
卦象而得名,满山的
松柏树千姿百态,终年常青,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有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毗卢阁、唐槐等景点。宋代书画家
米芾将它跻身于
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基本介绍
卦山因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这里八峰耸峙,层峦叠嶂,
古柏参天。古柏为卦山的一大奇观,其树形怪异,趣味横生,别有风韵。卦山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它以山形
卦象、古柏参天、寺宇巍峨、华严道场而早在唐代就闻名遐迩。宋代书画家
米芾将它跻身于
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有北方罕见的
龙堂寺天然溶洞怪石嶙嶙,
形态万千。始建于
唐代的古建筑天宁寺
古香古色,耐人寻味。
建筑时间
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是卦山诸多寺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
佛教寺院。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
法顺(亦称
杜顺)(557-640年)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
太原节度使
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
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卦山山峰耸峙,层峦迭嶂,古柏苍翠,千姿百态,衬托出古宁寺幽雅风姿。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创建,后经历代扩建与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山门内两廊有古
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
卦山天宁寺为
山西省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每年
大年三十,
交城附近的老百姓便会寻踪而至,去聆听寺内零点的钟声响起。当宏亮的钟声伴随着风过松林的涛声,在山间此起彼伏地传递时,早早赶来的人们便会纷纷烧上新年的第一炷香,在送走既往的一年的同时,祈祷新的一年里全家幸福平安。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宁寺全天开放,迎接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善男信女与观光者,跑步上山参拜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山上山下热闹非凡。
民间传说
在天宁寺东的山巅,有一处非常肃穆,幽静之所,这里
墓塔林立,是卦山历代高僧圆寂之后的安息之所。在此远眺,整个卦山全貌一览无余,只见卦山漫山遍野的
松柏,躯干扭曲,树身南倾,万株皆同,为什么这里的松柏如此之多又如此神奇呢,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上天之神,
把一聚宝盆赐与了一个终年辛劳的牧童,但是被贪婪的财主得知,千方百计地想据为已有,牧童怕聚宝盆落人财主之手,贻害百姓,便把它埋在了卦山之中,并以扭曲的树干为标志,但消息还是让贪婪的财主知道了,财主决定第二天进山盗宝,町是,一夜之间,漫山的古柏躯干尽皆扭曲,树叶同向南指,财主难辨真伪,盗宝未成,只好悻悻而归。从此,漫山遍野扭曲的松柏便成为“卦山一绝”。
古柏资源
卦山古柏千姿百态,细心的人可以观察到,古柏的扭曲全都是指向同一方向的。这些古柏被誉为“卦山一绝”。
七星柏
主杆分5枝,好似举手迎客,因主干上有7个孔洞,所以称“七星柏”。
虎头柏
牛头柏
根部树围1.07米,该树西南裸露着树根,形似牛头,双角弯曲有致,门面广阔扁平,朗目微睁,其头圆乎乎、胖墩墩、毛茸茸,悠然处得憨态可掬。
绣球柏
树主干7米处分3枝呈伞状直上,主干距地面2.1米处生
绣球花似菌球,
树冠下有绣球怒放,绣球上有伞形树冠,人称“绣球柏”。
龙爪柏
因裸露根而得名,主干距地面2米处,裸露着五条
主根如巨龙之爪,牢牢地攀扶在地上。
钢鞭柏
形似无皮
槁木而未枯,顶端有枝尺余,茂叶犹生。主:于秃兀,出地面即水平
逆时针旋转扭纹赫然,一扭到顶,形似
钢鞭,昂然挺立。
风景介绍
卦山属
吕梁山一支脉,此地八峰耸峙,因其山的形状酷似“八卦”而得名。山上有天宁寺、书院、朱公祠、
关帝庙、三教堂、文星阁等构成的建筑群。这里峰峦叠嶂,古柏参天,天宁寺等众多的古建筑与卦山古柏交相辉映,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天宁寺
在沿山路上山途中,有一小亭,造型精巧,别致,色彩古朴典雅,古称“环翠亭”,俗称“半道亭”,为游客小憩之所。沿着进山的公路前行,可以看到卦山古刹天宁寺,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最先开凿石佛堂石佛,相传有印度僧人“华严法师”在此讲经说法。贞元二年(786年),
河东节度使李说夫妇捐赠巨资扩建天宁寺,使其成为千年的华严宗名刹。
天宁寺历代都曾加以修建,现存殿庙已多为明、清所建。天宁寺内,前、后、中三处院落由低到高顺次排列。
前院,有东厢、
西厢、千佛阁。千佛阁建于院中央,宋代结构,明代重建,清代重修,上层有扶栏。天宁寺内,有明代铁钟、铁碑、石碑,还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重建天宁寺碑记。1977年,赵朴初游卦山时所作“黛色参天多古柏,
崇楼峻阁备庄严”的亲笔,为
卦山天宁寺增添了色彩。
毗卢阁,是寺内最高的重檐三层高阁。登阁俯视,院内
地藏殿、藏经楼、卦山书院、朱公祠、娘娘庙历历在目,月门幽深,角铃叮当,别有情趣;汾河湾、晋阳川尽入眼帘,
汾水如带,良田似锦,美如画卷。
一入天宁寺山门,只见山门檐檩之下悬有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手迹“第一山”横匾,字迹苍劲有力,有副楹联上所书之“坎象至高,山位表阴阳之度;佛乘最妙,四谛断生灭之疑”是卦山名胜古迹的高度概括。在两廊是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等。其中的明代铁碑,碑身碑座是一体的,这种碑身与碑座用铁一起浇铸而成的碑刻,在中国的碑记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其碑文或苍劲挺拔,或饱满稳健,功力颇深,是碑刻中的稀世珍品。
越过山门,正面便是千佛阁,高二层,阁内是元朝铸造的三尊铁佛,高6米,每尊佛像旁又有六尊铁铸和尚相侍,高约2米。在千佛阁四壁上可以看到有两层木阁,原来在每阁中都有
风格迥异、做工精巧的大小坐佛各一尊,大者如成人,小者不盈尺,可惜早巳毁坏了。
穿过千佛阁下的“龙云虎风”洞,便进入了中院,中院开朗宽阔,正北月台之上,有亭式琉璃
薰炉一对,正中八卦石周围雕有暗八仙图案,乃匠人想象丰富之杰作。正面即为大佛殿,在大佛殿正面的匾额上“佛教之宗”四个大字金光闪闪,笔力雄健,气度雍容。殿前八角石檐柱是北方古建筑粗犷雄伟风格的具体表现。柱下以青狮、
白象,
朝天吼为柱础,雕刻精细,巧夺天工。
大殿旁这一建筑,名曰“虚堂”,斗拱飞檐,五脊六兽,雄伟壮观。虚堂的右边有一座
明代大铁钟,声音可达几十里外。绕殿沿
石磴而上,就可以达到重檐三层的毗卢阁,这是天宁寺的最高建筑,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
重檐歇山顶,阁体明三暗二层,下面四面檐柱,中层四面围栏,阁内上下层置
木楼板,有
木楼梯可登,阁顶绞龙吻高达2米。上通下达,亭阁玲珑,回廊曲折。
石佛堂
过毗卢阁,穿过柏树林,沿4阗余石阶拾级而上,是卦山最早建筑石佛堂,内外两进院落,
里院正殿为“宝灯王佛殿”,殿中有高达5米的唐代圆雕石佛,石佛双目低垂,面含微笑,形态逼真,为中国唐代石雕精品。两侧观音、文殊、
普贤、地藏
四大菩萨胁侍左右,仪态端庄。殿前古柏上雕有一座精细的殿宇式
佛龛,别致雅静,较为罕见。
书院
在天宁寺前的卧龙岗上,有清代所建的“卦山书院”,为文人学士讲学之所,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
朱公祠
天宁寺的左侧为朱公祠,是为纪念山西
布政使朱硅而建的。在清
乾隆年间,因寺院的产权和资金问题,县令庄绳祖与县民发生了纠纷,时任山西布政使的朱硅派太原知府前往调查勘验,使官司得以明断。交城县的百姓为纪念他的这一功德,专修了这座祠堂。
圣母庙
朱公祠的左隅为圣母庙,庙分前后两进院,前有乐台,每年五月初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卦山庙会,乐台便是当地人自娱自乐的集会场所。
三教堂
在卦山有一处较为独特的庙宇“三教堂”,顾名思义佛、儒、道三种宗教共聚一庙,堂内供奉着释迦牟尼、
孔子、老子的塑像,反映了山西古老
黄土文化博大宽广的
包容性,为他处所少见。
旅游信息
交通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