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称为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 JCET),简称“江苏工院”,坐落于江苏省
南通市,学校是
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历史沿革
民国2年(1913年),定名为南通私立纺织专门学院。
民国17年(1928年),合并至南通大学纺织科。
民国19年(1930年),为私立南通学院纺织科。
民国26年(1937年),学校停办。
民国27年(1938年),学校复办。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迁往上海组建华东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
1957年8月至9月,在私立南通学院纺织科原址继续举办纺织教育,在唐闸职工子弟学校中招收两个棉纺专业班。
1958年,南通纺织企业纺织专科学校正式挂牌。
1959年,学校由厂办改为省办,并更名为南通纺织工业学校。
1961年,学校停止招生。
1964年,学校复办,校名为江苏省纺织技工学校;后更名为江苏省南通纺织技术学校。
1979年1月,学校更名为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隶属于江苏省纺工局。
1999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2006年,学校取得了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
2007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08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
2011年6月,学校通过验收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2014年5月,学校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18年,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9年,学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2021年3月18日,
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按照教育部关于独立学院转设的有关要求,现将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合并转设为省属公办
本科学校。
2021年6月8日凌晨,南通大学通过官网发出公告: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权威发布,江苏省暂停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转设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终止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与高职院校的合并转设工作,不再转设为职教本科。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办48个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84人,其中博士9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6%,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约占84.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9.8%。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7人,江苏省“双创博士”3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6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0人,南通市教学名师10人,南通市“226工程”培养对象22人;另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师、技术员、能工巧匠430多人作为兼职教师。
教学建设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5项;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5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纺织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心、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职业院校分中心、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示范性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基地、江苏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9部,获评江苏省重点教材15部、江苏省规划教材8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4个省级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2023年,学校全年横向项目立项119项,合同金额1539.24万元,各类专利转化22项,转化金额近40万元,厅市级纵向项目立项95项,实现到帐金额200余万元。学校在省科技厅立项自然科学面上、青年基金各1项,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重大项目1项,实现了学校在这两个领域的重大突破。学校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州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和纺织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各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近70余万册、中外期刊8424种、报纸60种,有数据库19个,购电子图书600余万册。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期刊。学报设有技术应用、学术探讨、教育研究、经济管理、专题研讨、管理纵论、张謇研究、区域发展等栏目,还会不定期推出一些专题栏目。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和德国库卡集团合作建设了库卡机器人江苏应用与培训中心;与新疆、甘肃等省内外高职院校和职教中心开展广泛合作;与世界多所院校结成友好学校,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学校办学理念“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中的“用”字变形而成木牍形状,下方有“191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学校中文全称,下方是学校英文全称。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或刻有徽志的证章。
释义:学校校徽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的职教思想“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中的“用”字,充分体现了学校“知行并进、学做合一”的办学特点和“学以致用、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木铎外形体现学院数书育人特色。标志两踣为两个正在操作的人物图形,代表了江苏工院校企合作、师生合作、院校合作的精神。
标志整体图形饱含篆刻风韵,简洁大方,诉求明确,充分体现江苏工院的办学理念,以“人文、开放、卓越”为内涵的建设目标,以及百年老校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红色的校徽和校名中文全称。校旗、校门等标志性方位上出现的学校名称,一般采用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书写的“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字样。
精神文化
忠实不欺,力求精进
求实、创新、和谐、进取
敬业、爱生、严谨、勤奋
明德、励学、睿思、笃行
学校校歌为《江苏工程学院之歌》。
社团文化
2016至2017学年,学校有文化艺术类社团近40个,吸收相关社团会员400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名家讲坛、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巡礼节、艺术团专场演出、周末舞会、辩论赛、征文比赛、演讲朗诵比赛等学生活动。
校区情况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崇川校区”和“海门校区”2个校区,“崇川校区”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本部。
崇川校区(本部)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崇川校区)位置: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学田街道青年中路87号;就读专业:纺织服装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所有专业。
海门校区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海门校区)位置: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
海门港新区港西大道999-26号;就读专业: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所有专业。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