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拳
中国武术中的拳法
南无拳,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南无派掌门人谭处端创立于洛阳上清宫
创立背景
创立地
南无拳的创建地上清宫是道家学派和道教的发源地,除老子曾在此处酝酿《道德经》、创立道家学说外,后来道教的开山祖师张陵、万古丹经王魏翱、帛家道开山祖帛和、全真道开山祖王重阳等多人在此处修炼,创立各自的道派。
创立人
“南无拳”是曾任全真道掌门的道长谭处端所创。谭处端,洛阳人,初名玉,后迁山东海宁,字通正,号长真子,为王重阳次徒。
历史沿革
“南无拳”至今己有八百多年历史。一直在洛阳道教南无派内部代代单传。
首次创立
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谭处端回到洛阳,先在朝元宫(今洛南西霞宫)传道,后住持上清宫,并创立了“南无派”拳术。
历代传承
南宋末期,蒙古铁骑进犯中原,洛阳遭劫,全真道南无派传人迁到南阳玄妙观,也将南无拳带到南阳。
清朝末年,“南无派”第28代传人郭德禄从南阳到洛阳住持上清宫,遂把传承的“南无拳”带回洛阳。
1922年,郭德禄把“南无拳”传给第29代师惟新。师惟新是上清宫住持,曾任中国道教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河南省道教协会与洛阳市道教协会会长,1989年去世。
1962年,师惟新把“南无拳”传给刘成庄(在家弟子,道号刘良仙),刘成庄遂成为“南无拳”的第30代传人。
远播各地
1976年,刘成庄参军到广东省海南岛,遂把“南无拳”带到了海南。师惟新自刘成庄参军后到1989年去世,没有再传“南无拳”给其他人,刘成庄是“南无拳”在当代中国唯一的传承人。
2005年起,刘成庄决定打破此拳单传惯例,开始在海口市万绿园公园义务教拳,随后,海南上海台湾香港等地登门拜师者逾千。
回归故土
2008年10月央视播出《铁拳侠义:刘成庄》后,刘成庄更成了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同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传统武术拳种大赛上,刘成庄获特等奖。
2008年12月,西安市欲请刘成庄到西安坐镇,传授“南无拳”。
2009年正月初六,洛阳市副市级领导老城区区委书记翟应征亲自带队飞往海南,向刘成庄反复介绍洛阳市关于上清宫的近远期规划,千叮咛万嘱托,让刘成庄先把家乡的事情办好。
2009年5月,刘成庄受老城区之邀回到故乡,看到上清宫森林公园绿树成荫,刘成庄流下了热泪,说:“天涯游子,根在河洛。我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方土地。”刘成庄表示,上清宫园区的开发应有武馆、武校,他将到此传授南无拳,并婉转辞去西安方的邀请。
2010年4月14日,在刘成庄的带领下,几十名身着素白练功服的“南无拳”习练者在邙山之端翠云峰的上清宫内演练着“南无拳”的基本套路。
2010年底,洛阳南无拳文化研究会在老城区成立。
2011年,几十个台湾同胞看到报道刘成庄在上清宫教南无拳的消息后,慕名而来,但由于上清宫破败荒芜,一片断壁残垣,这些台湾同胞只好失望而归。
2014年10月,洛阳南无拳传习所成立。
传入欧洲
至2015年,刘成庄的弟子已遍布全国各地,除了在海口传授近千人,他还收了三四十名外国弟子,这些弟子还将南无拳带到了欧洲。
拳法内容
南无拳由掌法、步法、腿法、技法等内容组成,共有21式套路。目前普及的18式套路,是一套简便的养生健身术。习练南无拳,可在短期内激发人体潜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申遗工作
2009年5月底,由老城区区委书记翟应征主抓、老城区文化旅游局负责“南无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全面展开,大力投入了人力、财力,对“南无拳”文字和视频申报资料进行了编写和录制,报送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7月15日下午4时,老城区邀请洛阳市知名专家学者徐金星、蔡运章、宋继敏等6人对“南无拳”申报第二批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审论证,论证会由副区长陈巍同志主持,区委书记翟应征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在论证会上,专家对“南无拳”做了高度的评价,保护和传承是我们做这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列席论证的各位专家,一致同意“南无拳”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产,使其得以薪火传承,造福人类。
2010年4月,南无拳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南无拳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意义
南无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具有强大的实战效果,在中国武术界独树一帜。
南无拳完整保留了创立时的拳法形式,体现了道家的处世理念,对研究道教文化传承脉络和道家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无拳是在承袭全真教道家拳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拳法。它在遵循顺任自然、清心寡欲、德养结合、养练合一的同时,更加注重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攻防结合、防病去疾。南无拳以其特有的创意和独到的实效,对当今社会有非常积极地现实意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6 14:30
目录
概述
创立背景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