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Wuyi University)位于
福建省武夷山市,是国家
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高校、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
发展历史
1958年8月12日南平专区师范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
1959年秋,开始通过高考统一招生,学制二年,设有中文、数学两个专业3个教学班,共招收新生150人。同年上半年在城西的官沙田建校。1960年正式迁入,是年秋季招生,新增物理、化学和俄语共5个专业7个班级320人。同时招收60人一年期短训班,解决闽北初中师资紧缺的问题。
1961年秋,省委决定福州师专并入南平师专,更名为南平师范学院。
1962年,南平师范学院承担培养本科生的任务。
1963年秋,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在漳州成立
福建第二师范学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批准复办南平师专,称建阳师范专科学校。1979年秋,建阳师范(地址在
建阳)大专班并入。
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
1986年,学校为副厅级制,省、地共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0年3月,国家教委决定将1985年依托该校创办的南平职业大学合并设立职教部。
1993年,经国家批准又开办业大,还与省内外几所大、中专院校联合设立一批专业大专函授站。
2003年9月,学校陆续从原南平校区迁往武夷山。
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
2022年5月,武夷学院成为首批试点招收台湾学生的福建省高校。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院(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5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比超过93%。一批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有100余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有省级教学团队8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一流)专业2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59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践教学及就业实习示范基地1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
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福州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
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应用型)学科8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先后有来自40余个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在全国率先创新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与台湾2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设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支。
科研成果
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
2013年11月14日,杨江帆教授主持的福建省2012年新兴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茶叶产品质量智能溯源综合管理系统”,顺利通过南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
2016年,学校茶与食品学院李远华教授主持完成的“闽北茶树种质资源圃建立、筛选与无公害岩茶开发”项目喜获2015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1年9月,学校4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其中,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廖斌教授申报的“当代乡土小说的‘中国经验’书写及其价值研究”课题和赵鹏升副教授申报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万里茶道’跨文化传播研究”课题获批一般项目,体育教学部孙荣艾教授申报的“闽台村庙文化与民族民间体育现代传承研究”课题和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谢建娘博士申报的“20世纪以来闽籍作家方言写作现象研究”课题获批西部项目。
学术资源
学术期刊
《
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2109。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3月,武夷学院图书馆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7.71万册,报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16万册,电子期刊73.1万册,学位论文565万册,音频频资料6万小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拥有81个中外文数据库。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武夷学院校徽是由篆体“武、夷”二字变形组合而成,以示武夷学院所在地武夷山的悠久历史;整体外形酷似“钟鼎”,用以表示武夷学院作为高等文化教育场所的属性;造型中融入中国传统雕花窗扇的风格,喻示武夷学院是传承和发扬武夷传统文化的窗口;标志采用红色与绿色的搭配,来表达武夷山“碧水丹山”的意境,又使标志看起来更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并与武夷山当地民间审美相融合。
武夷学院校旗以“红色土地,绿色希望”为设计理念。具体是:校旗为绿底及红底拼接,中上部为红底,中间为校徽。
红色代表学校地处闽北苏区,有红色历史土壤的孕育。
下半部为绿底,中间为黄色的中英文武夷学院字样。
绿色代表着学校地处闽北绿色腹地,有着丰富的自然绿色植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又与办现代绿色大学的宗旨相呼应。
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涵养穷索,二者不可废一,如车两轮,如鸟两翼”。“涵养中自有穷理功夫,穷其所养之理;穷理中自有涵养功夫,养其所穷之理,两项都不离。”
2、“涵养穷索”语义
涵养:修身养性,懂道理、明事理、知进退。朱熹《答徐子融书》:“如看未透,且放下,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久之须自见得。”《
朱子全书·论语六》:“盖必平日庄敬诚实,涵养有素,方能如此。”
穷索:苦心思索,反复探究。《
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识得此理,……不须穷索。……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等穷索?”朱熹《答林择之书》:“熹近只就此处见得向来所未见底意思,乃知存久自明,何待穷索之语,是真实不诳语。”
3、“致知力行”出自朱熹《答吕子约》(《
朱熹文集》卷四十)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朱子语类》卷九:“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4、“致知力行”语义:致力于获取知识并努力付诸实践。知、行“只有两件事,理会、践行”。“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朱子语类》卷九)
社团活动
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多个。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区情况
校本部
武夷学院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路358号,其内部设有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等多个学术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此外,学院内还建有逸夫图书馆和体育馆各一座,以满足师生的学术研究和体育锻炼需求。截止2024年5月23日,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5亿元,图书馆藏书273.71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
至2024年5月23日,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万人,本科招生专业44个,省级重点(应用型)学科8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一流)专业2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59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践教学及就业实习示范基地1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5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比超过93%。一批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有10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桃源校区
桃源校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大道26号。距离武夷学院本部1.8公里,校区有多班公交连接武夷山风景区、市区和武夷山高铁北站,交通便捷,分布有玉山健康管理学院。
校园环境
武夷学院设有水利风景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一武夷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景区总规划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21平方公里。景区主要由武夷学院、武夷和园、小武夷公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四大片区构成。2017年被福建省水利厅评为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作为该风景区核心区的武夷学院,校园占地3000亩,其中以明月湖、天心湖、三玄湖、荷花谷为核心的水域面积约300亩。校园内自然与人文资源类型齐全、景观丰富、风景优美,有一鉴桥、中流桥、三玄桥、泗水桥、白鹭岛、玉兰园、梅园、紫薇园、金桂园、茶种质资源圃、格物亭、致知亭等景点景观;核心区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知识的殿堂,沿湖建设的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文化研究院、宋明理学中心、朱子书院等研究机构,文化底蕴深厚,与湖光山色共同构建了一幅幅优美的园林画卷。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