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园位于福州
台江区国货西路309号,原为清初靖南王耿继茂的别墅花园,民国4年(1915年)辟为公园,因它位于当时福州城的南部,故称为“城南公园”,简称“南公园”。
位置境域
南公园地处于福州市中心台江区国货西路,是市中心的一座公园,是一座带有浓郁皇室风格的园林建筑,是市民们脱离喧嚣都市生活,感受皇家风情的大好去处。凌波拱桥,1000多幅彩画及各式亭子,是这座王府花园的最大特色。
景区特色
采用最高等级斗拱彩画打造皇家园林
据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范思哲介绍,在清朝,
斗拱从
檐柱中心开始,向内外两侧挑出,每挑出一步,称为一踩,最高为十一踩,十一踩是
故宫等皇宫所采用的,而
九踩斗拱是皇家园林采用的,南公园牌坊是福州园林中规格最高的。
南公园的主建筑桑柘馆上的彩画,使用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牌坊上使用
旋子彩画,等级上仅次于和玺彩画,这两种彩画都是皇家标准的。
融合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南公园在设计上融入“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主要采用青砖、透水砖等渗透路面,辅以生态草沟形成雨水渗透、排放、净化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对人工湖水体进行补充,达到充分利用雨水的目的。
南公园的湖体,如今被命名为“长湖”。现场施工相关负责人说,公园里的湖水均采用生物和人工净化。在生物净化方面,在湖里种上荷花、藻类等水生植物,并养殖鱼类,对湖水净化。
公园的园路是用青砖和鹅卵石布置,图案好似四瓣的花朵。园路两侧设有排水生态沟,生态沟的垫层陶粒,主要是用于种花,保持花盆的透水性。
凌波桥重建开放后可进游船
因为公园新建了大量古典建筑,对于青瓦的需求量很大。施工方将数万片青瓦堆放在白墙边,做成砖墙的造型,成为独特景观。据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范思哲介绍,这些瓦片将来是用于修补的,“南公园有大量古典建筑,建成后施工单位要维护一年。为了统一风格,施工单位都是提前准备,将青瓦堆成造型,美观且实用。”
如今公园的长湖上有两座拱桥,栖凤桥和落虹桥,都是南公园保留下来的古迹。凌波桥则在两座拱桥之间,昨日已经拆除。对于做出这样调整的原因,台江区园林局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一是南公园是古典园林,拱桥更具古典风貌;二是南公园的长湖可通游船,平板桥的桥面太低。
假山群修旧如旧 以太湖石修缮
“修复后的南公园每个景点都有历史典故,丰富了游客的游览内容。”据介绍,王府假山群为南公园内不多的王府花园遗址。通过老照片进行比对,确定当时的假山为太湖石材质,故用太湖石对其进行修缮。
琉球亭则是明清时期,南公园为“贡赐贸易”的见证地,也是闽籍
琉球人乡愁承载地。琉球亭周边种植罗汉松和樱花,纪念中日友好往来历史。
请用国货石碑
曾经的石碑已作为文物被收入博物馆,如今立于门前广场的是复制品。
桑拓馆、望海楼
桑拓馆原是闽浙总督左宗棠所设“桑棉局”,民国初年改为“桑柘馆”,作饲蚕植桑之用,如今桑柘馆两侧种上桑树,以纪念桑棉局历史。
望海楼是明清时期古建筑,是整个南公园楼里的海拔担当,在这登楼远眺可观闽江通海。
彩画长廊
南公园内最值得一提的是长廊,它总长达300多米,为福州公园之最。而且全廊采用木质结构打造,横梁上采用苏式彩画,刻有自然山水和花鸟鱼虫,几百幅绘画长卷无一雷同,穿行其间,一步一景,堪称省内最亮丽的长廊。
曲影菡香长廊
苏式彩绘勾勒出福州秀丽山水,每道横梁上都有图案,图案无一雷同。
清如堂、万寿廊
南公园整个建筑格局是对称式的,在这里,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
“园林幽胜,甲于会城内外。”历史上,南公园与苏州古典园林在设计手法上有相似之处,园内亭榭参差,湖水澄澈。院内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亭子。在蜿蜒的小径上,或是在假山上。
各式亭子
连理亭
连理亭双亭合一,取“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意。传说,单身的人登上连理亭,能够寻觅到心上人。
藤花轩
它的特点是依墙建半亭,这是根据历史记载进行复建的。最浪漫的是,亭子的周围种满了紫藤。紫藤花开时为紫色,非常美丽。
荔枝亭
实际上呢,后人纪念左宗棠所立下此亭。
问梅亭
在这里看整个南公园十分美丽,曲曲折折,林荫僻静。
赏花草树木
南公园还有一个特点是,花草树木极多,品种丰盛。园内榕树茂盛、香樟成荫,而绘春园内广植梅花,四宜园里种着玉兰、海棠、迎春、桂花,藤花轩依墙而建,紫藤树相绕。最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1700㎡的荷花池。
古临水观景台
池子里种植了再力花、菖蒲、旱伞草。花开时,这里也是不能错过的一景哦。
开发建设
清初,这座耿家别墅花园占地4.2万平方米,有台榭林泉之胜。内有蜿蜒曲折的长湖,并有假山、亭台、回廊、曲榭等,风景迷人。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园内设桑棉局。左宗棠卒后,建左公祠于园门。
光绪年间,
王凯泰督闽令修复花园,并广植梅花,改名为“绘春园”。园内台榭林立,湖水澄碧,不亚于
苏州园林。
1915年,南公园正式辟为公园后,改从今门出入。并在公园中建造了忠烈祠。园内尚有桑柘馆、荔枝亭,藤花轩、藕池、望海楼诸胜。
1919年,立“请用国货”石碑于馆侧。
1962年铺设园内道路,遍植堤岸 ,将左宗棠祠堂拆建为影剧院,又移凤池书院的木牌坊作公园大门。
1972年,南公园面积缩为2万平方米,重砌曲曲折折的堤岸,再围以栏杆;又在湖上改建两座木桥为石拱桥,其中一座桥沟通了湖畔假山与湖心小岛的凉亭。临湖建双层楼船,可登临眺望公园全景。
1984年,添置许多儿童游乐设施和开辟老人娱乐场所。
交通线路
由于场地有限,南公园一期尚未辟出机动车停车场,请市民尽量乘公交车等
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游园。
市民们可乘坐8路、29路、60路、76路、77路、81路、101路、109路、112路、169路、173路、179路、301路、302路、313路、315路等公交车到“南公园站”下车即到。
除单座残疾人力轮椅及婴儿车外,各种车辆未经允许不可入园。
历史人文
清初,耿继茂之子耿精忠反清失败被杀,王府被废,花园被没收,改为烟商陈恒猷所拥有。
1866年,南公园由官府收购,左公祠成为入园必经之地。园内的荔枝亭楹联云:“亭馆问谁家,数里莺环排绿树;蚕桑兴美利,沿村衣被胜黄棉”,对
左宗棠提倡发展蚕桑纺织业之举深表怀念。
抗战时期,公园遭日军严重破坏,建筑物大部被毁,一片荒凉景象,忠烈祠也曾一度为日军关押、屠杀我国同胞的地方,后终圮废。
1952年南公园改名为“大众公园”,1962年又复南公园旧名。
1966年“文革”后,南公园曾一度改为他用。
1984年,根据《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20)》,南公园地区因保留的历史文物较少,只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不具备规划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条件,所以定位为城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