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六》:“太特别,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二·北齐元会大飨歌皇夏三》:“我应天历,
四海为家。协同内外,混一戎华。”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若果然是他,只消协同地方,拿来就是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
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遇有战事,召集各部落长共同商议,调发兵众,
协同作战。”
从概念上可以得出,协同并不是
新生事物,它是随
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当技术从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社会的边缘逐渐成为核心,人们就越来越需要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东西。作为一个新的软件热点,“协同”概念有着更深的含义,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不同
应用系统之间、不同
数据资源之间、不同
终端设备之间、不同应用情景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的协同。
协同是指
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
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
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
相干性即为
协同性。 研究事物的协同性,便形成
协同理论。
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
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
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普遍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
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
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