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地处
华蓥、
邻水交界处,含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和小山坝景区,总面积116平方公里,主要
地质遗迹面积35.5平方公里。其中,石林景区是公园的核心景区,也是国家4A级景区。
地理环境
地质公园类型为中低山
岩溶地貌、
地质构造、
地层剖面。东部为山区,西部为阡—陵平坝区。高登山为
华蓥山最高峰,海拔为1704.1 米,地势起伏较大、山势陡峭。华蓥山
国家地质公园内的
地质遗迹主要以
华蓥山断裂带、石林、
天池湖、碧家洞、
白岩、
仙女洞、白崖、小山坝温泉、
响水洞漏斗群、高登山双壳化石采集地、十里大峡谷、杨家河一线天、天池高点褶皱断裂、龙王洞背斜、高登山向斜等为主。根据华蓥山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空间展布以及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
高登山景区、
天池湖景区和
小山坝景区。
华蓥山地质公园内的石林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石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亚热带中山石林景观。石林的形成条件是:(1)厚层产状平缓的
灰岩:(2)湿润多雨的古气候条 件;(3)有利于垂直淋溶作用的古地形条件。石林发育于
岩溶发育的任何阶段。
高登山石林景区地处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区域海拔1200~ 1400米,气温适宜,年降水量 1359.7 毫米。园区内出露的地层为
下二叠统,岩性下部为深灰、黄灰色
炭质页岩夹
粘土岩及煤线岩,上部为深灰色
灰岩、泥质灰岩、燧石灰岩。这种地层结构下部透水性较弱成为挡水层,容易形成地下水的集中
径流,有利于上部
灰岩的溶蚀,从而发育
岩溶作用。如果岩石破碎,裂隙发育,
岩溶水将垂直下渗,从而形成
落水洞、漏斗等岩溶景观,石林所在地地层产状近似水平,构造上处于
断裂带上相对受力较小区域,岩石破碎程度低,故其岩溶特点异于其它地方。
亿万年地质历史造就了景区区别于其他石林的独特性,石林中植物茂盛,石依树生,藤绕石长,藤缠石,藤包石,盘根错节,关联衔接,石林与森林相映成趣,形成了典型的“林中林”景观。这种石中藏树、树中透石,藤绕石,石生树,树缠石的
绿色石林是全国罕见世界少有的生态现象。
主要景点
高登山景区
景区面积约 21 平方公里,以富集的
生态资源和石林景观为主。这里的石林不像
云南石林那样奇险,也不像桂林石林那样暴露,而是将自己的秀美风姿隐于丛林之中,以清、雅、隐、奇独秀天下,石林与森林镶嵌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林中林景观,为我国西南
岩溶良性生态景观之代表,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主要景点有:高登山石林、十里
大峡谷、高登山、
竹海、龙王洞背斜、高登山向斜, 高登山
古生物化石采集地、冬季雪景、秋季枫叶及其它景观。其中,高登山海拔 1704米,为
华蓥山最高峰,可以登山揽胜,观云海日出。
天池湖景区
景区位于公园北部
天池镇境内,是公园内最重要的导向性
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区之一。面积约20 平方公里。主要景观有:
天池湖、天池竹海、碧家洞、天池褶皱断裂、响水洞漏斗群等。其中
天池湖是由多个构造
岩溶洼地集水而成的,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构造湖泊,天池湖为天然构造
岩溶湖,湖盆海拔 487 米,水面约3800亩,最大水深50 米,平时可蓄水2.6亿立方米,在全国亦属罕见。碧家洞为天然
溶洞,海拔1080米。洞长 700余米,由5个大厅和连接大厅的走廊组成。大厅高10 米~70 米,长40 米~80 米不等。洞顶有天窗,洞内
石柱、
石笋、
石芽、
石钟乳千姿百态,
石柱最高可达38 米。洞内
石钟乳、石柱、
石笋、石瀑布广泛发育,形态各异。
小山坝景区
该景区位于
双河镇境内,公园中西部面积约 24 平方公里。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地貌主要为中低山。
喀斯特特征明显,景区内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景区内有鬼斧神工的
溶洞,晶然如玉的
白岩,集雅秀险奇壮于一身的然山。同时还是
华蓥山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20世纪30 年代华蓥烽火,四十年代的华蓥武装起义,以及
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故事均发生于此。
旅游信息
公园交通
华蓥山
国家地质公园有公路和广渝高速公路、
襄渝铁路连接,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线上,对外交通十分便捷。距成都300公里,至
南充80 公里,至重庆123 公里,由公路、铁路、水路构成的交通十分便捷。重庆江北和四川南充两个机场,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香港、澳门等城市直航相连。
游览路线
科考旅游路线
(1)
响水洞漏斗群—
天池高点断裂—天池向斜—碧家洞—高登山石林—大
天坑—小天坑—罗家沟
玄武岩采集点—高登山
古生物化石采集点—高登山向斜—龙王洞背斜 。
(2)高登山出露
地层剖面—高登山石林—天窗、天坑—高登山
向斜—老龙洞大背斜—中低山及
峡谷典型地貌—高登寺。
(3)
天池出露
地层剖面—天池向斜—天池构造
岩溶湖—
响水洞漏斗群、
落水洞—碧家洞重要旅游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和地质、地理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
生态旅游路线
天池湖—天池竹海—
水杉山庄—高登山—小山坝游客对象较广,但主要对象为青少年、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生态旅游爱好者。
探险旅游路线
天池湖—天池竹海—水杉山庄—高登山—小山坝一条生态旅游线,响水洞漏斗群—碧家洞—十里
大峡谷—高登山—小山坝—白崖
古栈道—仙女洞。主要旅游对象为青年旅游爱好者、登山爱好者,对远程游客有较大的吸引力。
红色文化旅游路线
小山坝—何家
碉楼—新华纸厂遗址—
华蓥山游击队纪念馆—游击队浮雕墙—
双枪老太婆打靶场—高登山石林—游击队瞭望台—游击小道—游击队警戒哨—游击队指挥部—游击队集合练兵场—游击队藏枪存粮洞—游击队防御掩体—游击战壕其游客对象涵盖了各年龄阶段和各阶层人士。
周边旅游
邓小平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广安市协兴镇
牌坊村,占地830 平方米,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的诞生地。清末修建,为穿斗木结构
三合院农家平房
住宅建筑,坐东朝西,青瓦粉壁。
灵宝山石刻
位于
邻水县鼎屏镇南2 公里处城南乡三合村灵宝山。两山夹峙,二水交流,幽谷中巨石兀立,并于
孤石上建亭。山上有“中流砥柱”、“爱此山川佳”、“天然图画”“还我河山”等10 余幅石刻。
大足石刻
以
北山、
宝顶山、南山、
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
大足石刻是中国
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 世纪末至13 世纪中叶间最为壮丽辉煌的珍品。
红岩村
坐落于
化龙桥畔
嘉陵江南岸,为 1938~1947年间中共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周恩来、
董必武、
叶剑英等长期在此同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45 年
重庆谈判时,
毛泽东曾住在这里。
张飞庙
位于
古城阆中,唐代称“张侯祠”,明代叫“雄威庙”,清朝又改为“
桓侯祠”“
张飞庙”。张飞庙已历时 1700 余年,1996 年被国务院列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