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BUAA),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高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同年10月24日,教育部签发关于成立北京航空工业学院(成立后正式名称为北京航空学院,简称北航)的批文,并签署《正式成立北京航空学院并由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的决定》。学院由清华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院系合并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的八所院校为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今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
10月25日,学院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礼堂)举行了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
1953年5月,北京航空学院在西北郊海淀区柏彦庄选定校址。10月,全校学生及部分教职工迁居新校。
1954年6月,武光被任命为学院第一任院长。
1958年,学院开展勤工俭学,提倡并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的四结合,开展了航空型号研制工作,相继研发“北京一号”轻型旅客机、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
1959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学校成为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
改革发展
1977年,全国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学校恢复研究生招生,开始按6大类21个专业组织本科生招生。
1978年7月,学院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8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北京航空学院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标志着北航从单一工科发展成为工理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
1989年,学校成为国家八五期间全国14所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5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行列。同年,成为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200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同年,学校沙河校区开工建设。
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同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学校成为国家“珠峰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院校之一。2012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2016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月,成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同年,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2018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成为“111基地”建设高校。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并落户宁波北仑。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举行。7月,学校首批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
2020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并举行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大会。同月,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揭牌成立。同月,学校入选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2021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入园仪式举行。5月,学校成为“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之一。同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2022年2月,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9月,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
2023年4月1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5月29日,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航空校园启用仪式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6月10日,学校发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10月28日,参与发起成立全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4年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选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空间法联盟。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智慧交通、运动康复2个本科专业。6月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总务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代理服务竞价结果公示》,“官宣”了将建设雄安校区的消息。6月1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新主楼第一报告厅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关于第十六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关于第十六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7月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分析测试中心。9月23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第四中学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北航如心会议中心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有40个教学科研机构。其中包含1个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法航空学院。8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交叉10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36个一级学科,其中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引领优势,高峰学科占博士点比例超30%,形成了空天信优势突出、理工文医深度交叉、新方向持续引领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国防科技主干学科稳居国内一流水平。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校教职工总数6155人,其中专任教师3109人。专任教师中,79%具有高级职称,84%具有博士学位。入选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657人次,其中在校工作两院院士37人,领军人才267人次、青年人才355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45个。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完善“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三位一体的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设立“立德树人奖”作为最高荣誉,连续6年评选表彰74位师德楷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9名、教学团队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2个。建立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6个。名师、名课、名教材和教学成果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4门。
学校获国家级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奖3项,12项成果获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发动机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与国内高校、院所进行合作,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2017年6月,加入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组成的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
2022年2月,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组建的“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正式批复成立。
2023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发布《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北斗星链”内涵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跨校选课、联合培养学士学位、校间身份互认、开放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协同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具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作为副主任单位承建2个国家实验室,参与8个国家实验室建设。获批建设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另有10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4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1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承担“机载”“高分”等百余项重大任务,在无人机、增材制造、发动机叶片涂层、紧缩场、电磁兼容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克难题,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十五”以来,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80项,2004年以来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十三五”以来,主持获得含2项特等奖、21项一等奖在内的国防科学技术奖61项。以18篇Nature和Science论文为代表的原创成果在热电材料、磁存储材料、仿生智能界面等领域引领国际学术前沿。与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发动机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中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
在科研基金和科研项目方面,学校年度科研经费50多亿元,居中国高校前十。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直接费用破20亿,获批2项亿元量级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连续五年每年超过300项,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6项。
此外,学校结合航空航天及信息技术,对接高端医疗装备和医疗技术需求, 系统构建了医工学科布局和组织结构,在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及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自主研制出中国首台个性化建模手术模拟器、中国首个CFDA认证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中国首款四声调可调电子喉等。研发疫情大数据分析系统、新冠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攻克多项ECMO全系统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性能长效ECMO系统产品样机,并通过14天动物在体测试。
学术资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2年,由沙河校区、学院路校区、杭州国际校园等“三区五地”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馆舍总面积5.5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底,馆藏印刷型书刊资料已达314.69万册,拥有航空航天等特色馆藏资源,以及AIAA、ProQuest、美国四大科技报告等专业特色类电子资源。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拥有电子期刊234万册,电子图书859万册,电子学位论文1466万篇,中文学术电子期刊已基本全面覆盖。此外,图书馆还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北京地区近80余所图书馆以及全国100余所高校图书馆实现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为月刊,主要刊登有关航空航天及相关学科的优秀学术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刊物——Ei Compendex、CA、INSPEC等收录,中国国内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所统计核心期刊的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CNKI系列库、万方、维普、超星、源文鉴学术中国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创刊于1988年,为双月刊,主要刊登反映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前沿性、交叉性和创新性的最新学术成果,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关注中国国内外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论文、报告、综述等;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中和评价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全文收录,该刊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优秀学报、北京市高校优秀社科学报等。
航空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航空学报》(《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创刊于1965年,中文月刊;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刊于1988年,英文月刊。 两刊均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两刊文章均分为4个栏目,流体力学与飞行力学、固体力学与飞行器总体设计、 电子电气工程与控制、材料工程与机械制造。两刊均被美国工程索引 收录,《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
《复合材料学报》1984年创刊,为月刊,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为中国材料领域学术性核心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中国复合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是《EI Compendex》、Elsevier的《Scopus》等国际著名检索数据库的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等中国国内数据库收录。2010年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并获工业和信息化部“优秀期刊”奖。
《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创刊于2001年,中文月刊,曾名为《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24年1月更名为《集成电路与嵌入式系统》,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主要刊载与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相关的综述和学术论文,具体涵盖电路与系统理论及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等方面。该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徽整个标志的外部为内外两层的同心圆形,象征宇宙的无限深远、时空浑一而又参差多态的多层次结构。其核心图案,昂扬向上的双箭头(飞行器)是航空航天器的抽象图形,和展开的书卷、椭圆的卫星轨道以及星座闪烁的太空,突出了北航的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特色。标志中的1952字样,是北航的建校年代。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由赵朴初先生题写,中文校名显示了学校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英文校名则展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决心。校徽的基础色调为科技蓝,具有开放、严谨、稳重、进取的内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旗为蓝色,表面图案由校徽图案和中英文校名组成。
精神文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训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德才兼备,意为德才并育,以德为先,先立德而后树人。要求师生既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才能。知行合一,意为既要追求真理、善于学习,又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代同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歌为《仰望星空》,由温家宝作词,刘晖作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风为“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艰苦朴素”表现为艰苦创业,脚踏实地,朴实无华,扎扎实实,行胜于言;“勤奋好学”表现为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孜孜不倦,追求真理;“全面发展”表现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知行合一,突出素质,认真做人、做事、做学问;“勇于创新”表现为勇于探索、不断攀登、敢为人先、百折不挠、止于至善。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100个学生社团,涵盖人文、科技、艺术、实践、体育五大类别。其中包括蓝天志愿者协会、“生”入人心实践队、关爱动物协会、心起点实践队、北航川航e家实践队、北斗巡星会、超算社、武术协会、北航轮滑社、飞梦 ACG 联盟、行者自行车协会、阿卡贝拉清唱社等社团。社团创作出一系列高质量、原创性的校园文化作品,组织了一系列高品味、广覆盖的文化活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补充和延伸。2024年3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学院路、沙河两校区田径场举办“航程乘风启,百团踏春归” 2024春季百团招新活动,各社团在活动现场展示各自的社团特色。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市拥有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2023年建成启用北航杭州国际校园。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杭州国际校园总占地约4000亩。
学院路校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整个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三个部分。校园内铺设了五条主要干道,共有五个校门。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中北部,分为南区和北区两个部分,其中北区学生公寓多为建校初期建筑。校园中生活区设有食堂、思源楼(老年活动中心)、青年公寓以及运动区等。另外,位于校园中部偏东的北京航空馆、北航美术馆、北航音乐厅、北航(新)体育馆、北航游泳馆和网球馆也归入生活区。教学区位于校园东北部,建筑包括主楼、主M(主翼)楼、主楼南翼、主楼北翼、图书馆等。在教学区外,还设有用于科研教学、行政等用途的建筑。
沙河校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南三街9号。占地面积9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在规划功能分区上,分别有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教学实验区、后勤基础保障区、国家实验室和专家公寓区等几个方面。沙河校区是学校基础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沙河校区已累计完成近5000余棵绿化树木,有银杏、梧桐、国槐、杨树、桃树等,建有中央景观长廊,建有一个人工湖(南湖),以及6米高的《世纪之声》和《校训树》主题雕塑。沙河校区宿舍主要分为东区和西区宿舍,共有五幢教学楼,其中二号教学楼为临时图书馆,其余四栋用于教学授课。实验楼按1-10编号,集中分布在大钟广场西面,有机房、航概现场课教室和物理实验室等。
杭州国际校园
2023年5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国际校园正式揭牌启用,校园位于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区域——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双红桥街166号,校园一期占地面积1000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设有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校园内教学科研实验设施、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生态宜人,为师生提供学习生活环境和科研创新条件。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今日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