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理工(NJUST)”,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隶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
教育部与
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
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1952年初,毛泽东主席把在朝鲜指挥作战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调回国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6月,又根据彭德怀的意见,把代替彭德怀指挥的陈赓调回国,创建一所陆海空军综合性的军事工程技术学院。1953年9月,在哈尔滨创建了军事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即为陈赓大将。当时,学院分设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工程系。
1956年2月,武昌高级炮兵技术学校更名为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
1959年11月19日,陈赓院长给中央军委写报告,建议将学院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3个系单独成立工程学院。1960年4月16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文,转达军委办公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决定以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1960年6月,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迁往武昌,并与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
1966年4月,炮兵工程学院改名为华东工程学院,下设基础课部、一系(炮兵兵器系)、二系(火箭武器系)、三系(火炸药系)、四系(炮兵仪器系)、五系(留学生系)等四部一室五系。1971年8月,太原机械学院90余名专业人员调入学院一、二系和基础课部。1976年5月,撤销基础课部。1977年10月,恢复基础课部,成立兵器制造系;11月,机械制造工艺和金工金相两个教研室从基础课部分出,成立机械制造工艺系(五系)。1978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航炮专业22人,调来学院,划入一系炮专业。1980年4月,一系的火炮随动专业并入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系(六系);二系的非接触引信专业并入电子技术与光电技术系(四系);10月,原基础课部下属的机械制图和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教研室划归五系。1981年4月,内、外弹道专业自一系、二系分出,建立弹道研究所。
1984年10月,华东工程学院更名为华东工学院。1992年9月,信息自动化与制造工程学院成立。该学院由机械制造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自动控制系组成。同时,材料专业自机械制造系分出,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教研室划入二系。1993年3月,一系、二系合并,成立机械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首次加入“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同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5年,科技部发文公布了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南京理工大学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的“先进光电成像理论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7年度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立项名单。同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7年6月,南京理工大学入选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12月,南京理工大学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被评为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2020年4月,南京理工大学入选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典型经验。2023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2023年9月15日,南京理工大学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启用仪式在盱眙举行。2023年12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2024年12月14日,南京理工大学国防教育与国防动员研究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21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开设招生专业65个,学科专业分布于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专任教师2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600余人。高层次人才7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7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6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5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9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10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数学、一般社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10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进入前1‰。博士后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1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1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3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2个基地获批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精品、规划教材81部,省部级教材160余部,兵工高校优秀教材50余部。
截至2024年3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
英国牛津大学、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新加坡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比利时
鲁汶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省部级国合基地13个,建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设格莱特研究院,与法国
洛林大学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
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工业设计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与
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欧亚研究院,下设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开展国别(区域)研究。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南京理工大学每年根据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类别包括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同时南京理工大学也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17年6月,加入工信部所属7所高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组成的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同月,南京理工大学与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签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医工结合创新研究院。2021年5月16日,
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成立大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标准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国家级检测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哲社基地)75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发明了世界领先的全等式模块装药技术,作为总师单位研制的某型车载炮武器系统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并列装部队;首创复杂装备系统动力学快速计算方法,建立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合成了全球首个氮五阴离子盐,成果在《Science》《Nature》发表,引领国际新型高能含能材料发展;发明高温PST钛铝单晶,攻克钛铝合金室温脆性大和服役温度低两大国际性难题,推动中国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发展;研制出国内首个固态图像增强器件和红外图像信号处理专用芯片。“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71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
学术资源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创办于1977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校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光学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环境与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兵器装备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高层次学术论文,同时也有选择地发表校外作者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优秀论文。
2002年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首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奖,2004年教育部“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6年教育部“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7年江苏省新闻出版局“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奖,2008年教育部“第2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9年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2010年教育部“第3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2年教育部“第4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4年教育部“第5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6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18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20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8年,主办单位为南京理工大学,主管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双月刊。现为社科院A刊、RCCSE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苏高校优秀期刊,多个栏目获评“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华东地区期刊优秀栏目”“江苏期刊明珠奖特色栏目”。学报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工业现代化、经济与管理研究、公共事务与国家治理、知识产权研究、文史哲研究、高等教育学等,此外还开设“专题研究”和“笔谈”,聚焦学术前沿、学界热点问题。
《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杂志》
国际机械系统动力学杂志(IJMSD)是一本开放获取的期刊,旨在系统地揭示机械系统动力学对现代工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的重要影响。该杂志发布有关动力学的先进理论、建模、计算、分析、软件、设计、控制、制造、测试和一般机械系统评估的研究和评论文章。该杂志编辑委员会由来自18个国家的69位国际知名专家组成,其中21位是8个国家的国家科学院或国家工程院院士,20位是相关领域其他国际同行评议期刊的主编,17位是国际学术学会的现任或前任主席。
《材料研究快报》
《材料研究快报》是一本关于材料工程和技术、材料物理和化学以及新颖和新兴材料的高影响力期刊。材料研究快报提供有关尖端材料研究成果的快速交流。主要研究先进金属材料和物理冶金学,包括金属和合金的变形机制、结构、加工和性能。还将考虑其他材料,包括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和纳米复合材料。
图书馆
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3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炮兵工程系资料室,南京校区图书馆于2016年4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000余席。江阴校区图书馆2020年9月正式运行使用,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900余个。盱眙校区图书馆规划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图书馆设有信息共享空间、研讨室、高雅艺术欣赏室、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等现代化服务设施,开展了科技查新、信息素养教育、学校著作文库、学术成果产出分析等信息资源服务。截至2021年底,图书馆纸本馆藏总量273万册,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2个。收藏各类报纸60余种,囊括了中央及全国各省份的主要新闻报纸及专业性报纸。馆藏古籍873种、8047册、29316卷,收藏建校以来教职员工、校友以及对我校有特殊贡献的各界人士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论文、专著、译著、手稿等)近4000种。
兵器博物馆
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珍藏了一大批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武器装备,囊括了火炮类、轻武器类、引信类、军事通讯和光学器材类等诸多门类计6000余件珍贵藏品,其中不少武器装备由我国自行研制。这些展品反映了人类工业文明、军工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也记录了炎黄子孙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主独立而英勇斗争的历史。兵器博物馆目前设置了一楼火炮展厅,二楼枪械展厅和弹及引信展厅,通过大量详实的实物及模型,从种类、性能、原理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近现代兵器的发展史。火炮展厅有古炮、高射炮、火箭炮、榴弹炮、无坐力炮、迫击炮和航空炮等100余门,分探古溯源、革故鼎新、砺剑铸魂三个部分进行展示;枪械展厅展品270余支,分为手枪、步枪、高射机枪、重机枪等展区;弹及引信展厅分为引信、榴弹、火箭弹、钻甲弹、航空弹等展区,展示引信128类500余个,各种弹体500余个。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内圆中包括镌刻有“团结、献身、求是、创新”校风的二道门,建校时间“1953”字样,以及代表军工文化的盾牌、和平文化的橄榄枝、学术殿堂的书卷、放飞梦想的翅膀等形象;内圆与外圆之间,上方为规定字体的“南京理工大学”校名,下方为规定字体的“南京理工大学”英文大写。
精神文化
进德修业,志道鼎新
“进德修业”语出《周易·乾》:“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进德”,意为增进德行,体现学校崇尚“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将提高师生道德修养作为其立身治世的前提与目标。“修业”,意为修习学业、成就事业,体现学校办学育人的境界,即:教师诲人不倦,勤业、精业、乐业;学生孜孜以求,创新、创业、创优。
“志道鼎新”,取意“探究道理,创造新知”。“志道”语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蕴含着探寻事物的本质规律、追求科学真理之意,勉励师生把探索“道”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鼎,树立之意,语出《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新,引申为发现与创造新思维、新知识。
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
20世纪80年代,学校以1953年8月毛泽东主席为哈军工颁发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会训词》为指导,经过征集、提炼,将“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确定为学校校风。
团结是包容,是协作,是团队合作的凝聚力量;献身是奉献,是追求,是执着进取的精神境界;求是是探索,是求真,是理性务实的科学素养;创新是超越,是创造,是成就进步的不竭源泉。
南京理工大学校歌《使命》,由吴小平作曲。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南京理工大学共有2个校区,分别是南京校区和江阴校区。
南京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孝陵卫街200号,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8.4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
江阴校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福星路8号,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新工科办学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产学研合作基地、科研试验基地和水下科学实验中心正在建设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提升新域新质科研试验能力,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南京理工大学盱眙校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旨在打造一所集教学区、试验区、科研区为一体,功能完备的智能化高等教育学校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南京理工大学位于玄武区,北依紫金山,西临明城墙。与中山陵风景区浑然一体。交通便利,可高效通往全市各大地标景点与繁华市区等。
二道门位于二号路的中段,处于整个学校的中央位置,是名副其实的学校中心。二道门历史悠久,从最初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的营门保存至今,见证了学校的新老更替。
每当盛春三月,二月兰都如期在南京理工大学校园绽放。淡淡的紫色,不娇不媚,恬静柔美。挺拔的水杉、梦幻般的花丛、闲庭信步的师生,构成了早春时节里的一幅美丽画卷。
校风碑上的八个大字——“团结 献身 求是 创新”是从毛泽东同志为哈军工颁发的训词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而这八字校风也延续到南理工之中,并铭刻在高耸的校风碑之上。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