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港
广西港口
北海港地处广西南陲,南海北部湾畔,是广西对外开放的重要港口。至1995年底,北海港港区陆域面积15.71平方公里;有码头泊位11个,码头总延长为1218.5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最大靠泊能力3.5万吨;库场面积8.2万平方米;装卸机械52台(套)。同时拥有邮轮母港。
历史沿革
北海港古称海门,原为合浦郡门户。汉武帝鼎元四年遣路博德率水军由番禺至合浦,开 辟了广州至合浦航线,促进了合浦港口的发展。唐代,港口主要位置移到南流江出海口附近 的海门镇(今廉州镇)。明朝初期,港口的主要埠地逐渐为水深港阔的南面海港所代替,冠头 岭一带(即北海港区域)已成为合浦港的主要埠地。
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 清政府设粤海关后,又设廉州口海关管理北海港。清咸丰八年 (1858年)上,梧州府设上、中下三关,负责管理梧州港口秩序及出入船舶的稽查和征税。
清同治七年(1868年),总税务司署设海务部门后,各通商口岸的海关相继设立理船厅, 兼管港务事务。北海海关设立下设理船厅。
光绪五年(1879年),北海关理船厅配合英国“纳彼号”轮船长麦彼绘制成北海港海图, 供各国船舰使用。北海关理船厅为方便船只出人北海港,在北海港航道设立浮标3个。光绪八年(1882年),北海关税务司将北海港海图及航道航标设置情况通过《中国海关统计年刊》 向世界公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海若理船厅为方便船舶进出港口安全,在其办公楼顶设置讯号台。
民国2年(1913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在北海设航政局。北海港口的管理大权由北海关控制达72年之久。解放后,1950年由北海海关将港务管理业务移交地方政府。
民国3年(1914年) ,北洋军政府规定北海、梧州、南宁海 关内设理船厅(或港务司)专职管理港口船只停泊、航标设置、航道疏浚等业务。
民国22年后,港口逐步归广西省航务局管理。民国23年,因省财政拮据,裁撤航务局, 其业务归省饷捐局设科代办。
民国26年(1937年) 9月11日,于梧州重建广西省航务管理局,各港口码头水筏及船舶管理、运输业务均由广西航务管理局及其下属机构管理。
抗日战争初期, 民国27年7月广州航政局迁设梧州,民国32年将广州航政局改称珠江航政局,将广西航务局改称广西省船舶管理处。在港口管理方面,码头泊位及拖驳船的检丈给照、航路标志等事项归珠江航政局管理,码头水筏之管理则由广西船舶管理处负责。28年1—10月因西江遭日军封锁,广西进出口货物全部集中北海港,11月日军封锁北海港,28年11月—34年北海对外贸易几乎全部停顿。36年1月民国政府宣布北海港重新开放, 并修复被日军破坏的航标和冠头岭灯塔。
1949年12月8日,北海军政委员会派员接管港口,次年1月10日成立北海港务管理处。10月,正式向北海关收回港口业务管理权,设置了港监机构。
广西的沿海港口,在解放初归广东省管。1951—1954年,北海等沿海市县先后划归广西省管辖,沿海港口归广西交通厅管理。1954年8月至1956年底, 初步建成外沙西港口。
1955年,北海等市县又划归广东省管辖,沿海港口归交通部广州区港务管理局统管。
1957年1月,原属北海港条处管理的几个作业区从党江至龙王庙一带 陆搬迁到西港口。
1958年,北海港下放合浦专署领导,改为航运管理局,内设港务科管理本航区港口业务。
1963年2月,交通部直接管理北海港。1965年5月将北海港务处改为北海港务管理局。
1969年8月, 交通部批准在外沙西港口兴建千吨级小轮码头, 定名为“6981” 工程,1972年,码头工程建成投产。
1972年2月,广西计委批准在北海港兴建外沙西港口中级码头,1976年初建成投产。
1985年1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将北海港下放给北海市人民政府管辖。同时, 将南宁至北海公路扩建为二级公路,修建宽80米的北部湾西路直达石步岭港区,改善港口通讯设施。
1986年7月1日,北海港第一个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同年12月,第二个万吨级泊位建成投产。
1992年9月27日,北海港新港区(石步岭港区)第二期工程开始动工兴建,新建一个3.5万吨级泊位和一个2万吨级泊位。
1993年底,北海国际客运码头动工建设,建设1000—2000吨级客运泊位3个,滚装船泊位4个,游艇和辅助泊位5个。
1996年7月1日,进港铁路通车并投入营运,结束北海港没有铁路的历史。万吨级码头二期工程简易投产,增建6000平方米标准仓库和20万平方米简易堆场,4号泊位8条散装化肥灌包线安装调试。
2024年8月,北部湾港北海港铁山港配套的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7号至南10号泊位的专业化化肥仓库带式输送机作业线项目顺利完成空载联动调试。
2024年11月29日,北部湾港北海港域首个集装箱无轨站在石步岭作业区正式揭牌启用。12月3日消息,北海港侨港港点5号、6号、7号客滚船码头泊位工程通过交工验收。
2024年12月21日,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19号泊位工程的3台卸船机正式集结完毕,标志着该项目卸船机整机滚装运输工作圆满完成,也为后续投产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位环境
位置境域
北海港区位于东经109°05′, 北纬21°29′,地处北部湾北面,南流江入海口之南, 北海半岛西端,处于广西海岸线的中心位置,是一个以对外贸易为主的综合性港口。1965年由交通部审定为北纬21°31′00″, 向东伸延至东经109°08′55″;南界线为北纬21°23 ′15″;东界线东经109°05′00″,向北伸延至岸;西界线为东经108°59′36″。范围包 括引水锚地、 北海水道, 装卸锚地、 南澫港、侨港、高德港等水域,面积124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该港风向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常风向为北向,其次为东南东向,频率分别为22.1%和10.8%,夏秋两季受台风影响每年平均2-4次。台风由南海进入北部湾时,因受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阻挡,一般只有6-10级,风速大于8级的大风平均每年出现11.1天。
每年降水量在849.1毫米至2211.2毫米之间,年均降水量为1664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以雷阵雨为多,并明显受台风过境的影响。年均雾日数为13.2天,主要集中在春季,出现时间一般从02时开始09时结束,多为平流雾,能见度为100-800米。北海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6℃,历年最高气温为37.1℃,历年最低气温2℃。本港地处亚热带,全年无冰冻。
水文特征
北海港属于不正规日潮为主的混合潮型,一个月中大潮汛期为全日潮,每天出现一次高 潮,一次低潮,日潮出现天数,平均为22天。一个月中小潮汛为半日潮,每天出现两次高潮, 两次低潮, 半日潮出现的天数,平均为8天。最高潮位6.00米,最低潮位0.03米,平均高潮 位3.9米, 平均低潮位1.35米,平均潮位2.55米。潮流主要属于往复流,涨、落潮流方向基 本呈东北——西南向,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最大涨、落潮流速分别为0.25米每秒和0.38 米每秒,有利于深水槽的稳定和廉洲湾的海水交换。
概况
北海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广西沿海主要外贸港口之一。位于北海市。是港湾航道畅通、港阔水深的天然良港。汉代,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点。清光绪三年(1876)北海开埠。1984年北海市对外开放。有旧的海角大道作业区,新的石步岭作业区。海岸线长562公里,有多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泊位200多个,其中10至20万吨级泊位可建20多个,有的地方还可以建3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是发展大型深水码头、临港工业区和大型石油储备库的理想之地。公路可直达广西各地,铁路通过即将建成的钦(州)北(海)线与南防线相连,民航有至各地班机。 至1995年底,北海港港区陆域面积15.71平方公里;有码头泊位11个,码头总延长为1218.5米,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个,最大靠泊能力3.5万吨;库场面积8.2万平方米;装卸机械52台(套)。
1995年北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01万吨,其中港务局完成186.9万吨;外贸吞吐量18.8万吨;集装箱6035个TEU;旅客发送量20.2万人次。前5位大宗货物所占比重为: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占19.14%,轻工医药产品18.51%,非金属矿石16.52%,化学肥料及农药8.6%,粮食7.2%。
八五期间北海港主要建设项目为百步岭港区二期工程,包括一个2万吨级和一个3.5万吨级泊位,已简易投产。
港区分布
北海港按统计范围来分,全港包含北海市区内的商用和专业货主码头。按管辖来说,北海港管辖北海老港区,石步岭港区,铁山港港区和大风江港区。北海老港区、石步岭港区是在营运港区,铁山港港区在建设中,大风江港区是规划建设港区。北海老港区、石步岭港区和铁山港港区的状况如下:
北海港老港区(第一作业区): 现有生产用泊位5个,非生产用泊位2个。生产用泊位:200吨级2个,700吨级2个,1000吨级1个。核定年吞吐能力35万吨。另外在200吨级和700吨级泊位之间改造成1000吨级客滚泊位1个,年旅客吞吐能力30万人次。
北海港石步岭港区(第二作业区): 现有泊位4个:10000吨级2个,20000吨级1个,35000吨级1个。年吞吐能力180万吨(其中集装箱4.8万TEU)。邮轮母港一座,2个邮轮码头泊位,设计客运量为100万人次/年,其中邮1为5万吨级泊位,水工预留10万吨级;邮2为2万吨级泊位,后方配套港区道路、客运中心、候船风雨廊桥等。
铁山港港区: 在建2个20000吨级杂泊位,年吞吐能力95万吨。因后续资金还未到位,而在陆域形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他工程项目现还未开工。
另外: 北海港货主码头有7个,年吞吐能力90万吨。其中海运公司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10万吨;航海公司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2万吨;外贸公司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10万吨;广西中油水产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10万吨;石油公司冠头岭码头一个,年吞吐能力5万吨;二级站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3万吨;化工厂油码头1个,年吞吐能力50万吨。
仓储能力
仓库十座,面积达3.5万m2,堆场面积达43.6万m2。建有硫酸库10个,容积4.6万立方;磷酸库3个,容积1.7万立方;沥青库3个,容积0.6万立方;植物油库3个,容积1.3万立方;机油库6个,容积2.6万立方。
装卸机械及能力
北海港共有装卸设备77台,其中:50吨汽车起重机1台,25吨汽车起重机1台;16吨轮胎起重机7台,25吨轮胎起重机1台;5吨门式起重机3台,10吨门式起重机4台,27.5吨门式起重机2台,16吨门式起重机1台;64立方米皮带输送机8台,5吨叉式装卸车26台;3吨叉式装卸车2台;1.5立方米单斗车13台;2.55吨牵引车8台。
港内交通
北海港运输配套设施完善。公路方面:随着中国西南地区到广西沿海地区高速公路的相继建成通车,北海港距南宁 204公里,距贵阳994公里,距成都1717公里,北海港的公路集疏运能力大大增强。铁路方面:随着钦北、南昆铁路的全线通车,北海与大西南的运输动脉已经贯通,形成西联大西南各省,中联湘西、豫西、桂西,东联广东的铁路交通网络,使北海港与全国铁路网络连成一片。海上客运方面:开通了海口、 涠 洲岛及下龙湾等国际国内航线。航空方面:北海机场已开通了至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航线十多条,年旅客吞吐量达 30多万人次。北海已经初步实现了以港口为龙头,港航结合,海陆空配套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运营情况
清朝中前期,广西靛青等土货和手工业品输往粤东线,由北海港经琼州海峡,沿粤西海岸至广州。
光绪五年(1879年),外轮进出北海港286艘次,定期航行北海与香港、海口、海防之间,以德、法、 英轮为多。光绪十五年(1889年),从北海港进口的有鸦片10万斤,布19.8万匹,棉纱931万斤,火柴45亿盒。同时运走了价值130万两关平银的货,其中,有八角60万斤、花生397万斤、花生油145万斤、糖796万斤、靛青486万斤。光 绪十六年至二十五年(1890—1899年),外商在北海港推销了价值2940万两关平银的商品,其中,鸦片3919担、煤油953万加仑、棉纱75万担、火柴1225亿盒,同时运走糖、 花生油、桐油、桂皮等土货价值1222万两关平银。
光绪二十六年至宣统三年外轮进出海港为3243艘次,船舶吨位222万吨。民国元年至8年(1912—1919年)仍保持每年船舶 进出335艘次、吨位18.8万吨以上的水平,其中民国8年进出口轮船408艘次,帆船3250艘次。
民国18—25年(1929—1936年)陈济棠主粤时期,北海土货出口(包括出口通商口岸) 总值为3035万元(银元),其中,民国22年(1933年)为628 万元(银元) ,曾居全国沿海商埠第10位。同时国产货进口为2085万元(银元) ,洋货进口为 1496万元(银元),进出口总值达6553万元(银元)。
民国26—28年(1937—1939年)上半年,抗日战争爆发,港口海上交通和贸易仍维持原状。26年,进出港口轮船为289艘次,吨位37万吨,货运贸易总值为725万银元。27年,进出港口轮船为365艘次,吨位51万吨,货运贸易总值为764万银元。其中,出口、转口土货为401万银元。28年1—4月,因日军封锁西江,广西进出口货运全部集中北海港,进出口贸易总值为3170万银元,比上年增加3.12倍,其中,土货出口总值1858万银元,增加3.6倍。
民国28—34年,日军占据涠洲岛,封锁港口,海上贸易停顿。抗战胜利后,北海港恢复与海防的货运。民国35年抵港货运贸易总值为28.5亿元(国币)。36年,全年货运贸易总值为320.3亿元(国币) ,其中,从海防运抵北海港的货值为98亿元(国币)。37年,北海港出口土货价值5156万美元。38年北海港土货出口主要运往香港、海防,其中,出口生猪13049头,价值25.6万美元。
1951年,运输船舶进出北海港为11721艘次,载重量28万吨;1958年升为20308艘次。1995年进出北海港货轮为545艘次。1950年港务处 (局) 完成港口吞吐量为4万吨,1960年为73.8万吨。1970年下降为37.1万吨,1980年升为52.7万吨。1990年升为72.3万吨,1994年突破200万吨。
2024年1至4月,北海港区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181.86万吨,同比增长4.13%,其中集装箱32.99万标箱,同比增长22.47%。
港作船舶
北海港拥有各类装卸机械设备及成套机械设备超过400台,作业船舶7艘。
助航信息
航道
(一)、北海港新(石步岭港区)老港区航道 北海新老港区航道基本上都是坐南朝北,面对廉州湾水域。走向为由南向北,向东折转进入新、老港区。
外航道已进行浚深、扩宽,航道的轴线相应调整为:
第一段:外海检疫锚地灯浮,位于21°21′20.8″N,109°00′06.8″E,-12米水深处,设立0号闪光浮标,由0号标至6号标走向为10°~190°,长约7海里。
第二段:由6号标向东偏北至9号标,走向为238°~58°,长约2海里。
第三段:由相交角对准新港区岸上导标,走向130°52′,至码头岸线长1700米。航道的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二段与第三段间,均由半径为600米的曲线半径过渡,内外航道总长约17.28千米。水深-8~-12.9米,航道宽为100~130米,助航灯浮19座,1~4号标为对标,检验锚地设0号专用标。
该航道顺直,无栏门沙,便于航行,已有7.0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入新港区4号泊位作业。
(二)、铁山港区航道 在排敦至青龙沙段,长10千米,宽750~1400千米,水深-6~-18米,从青龙沙开始分东西两水道,东水道长8.5千米,宽800米,水深-6~10米,出口栏门沙宽2.5千米,水深-2.2~-3.5米。西水道长10千米,宽800~1600米,水深-8~-10米,其中有浅滩长1.5千米,水深-2.7米(均属自然航道)。现航道上设有灯浮4个,东侧沙田附近设有富达灯桩和台风警报站,西侧有大牛石灯柱。港内有老鸭石灯桩,老鸭洲至钓鱼台还有红白灯桩4组。
锚地
位于廉州湾南部湾,即在天然深槽的末段,距地角码头约100米;据西港口约1200米。1、2、3号锚地共长2650米,宽450~550米,水深-5~9米,面积1.37万平方千米,海底为沙质,可同时停泊1~3万吨级轮船6~8艘。方位为21°29′14″N,109°01′14″E。
检疫锚地位于冠头岭南海域0号灯浮,(21°20′20.8″N,109°00′06.8″E)为中心,以800米为半径的圆周范围,水深-12米,海底平坦为泥沙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9: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