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京市西城区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平图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原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所在地,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开工建设,民国二十年(1931年)6月25日竣工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图书馆,现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历史沿革
民国十四年(1925年)6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决定利用美国第二次退还的庚子赔款,与北洋政府教育部合作建设国立京师图书馆的新馆舍;新馆舍的建设费用由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承担,土地则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提供。同年10月,北洋政府教育部请拨北海公园西南方西安门大街上的旧御马圈以及养蜂夹道迤西的旧操场空地作为国立京师图书馆的建筑用地,并得到国务会议批准,但北洋军方依然占用此两处地块。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北洋政府资金紧张,无法继续提供经费,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停止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建设新馆舍,决定自行建设图书馆,并取名为“北京图书馆”,成立“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委托北京长老会建筑师丁恩氏绘制设计草图。同年,北京图书馆委员会聘请建筑师安那为图书馆建设顾问,安那拟定了《北京图书馆征选建筑图案条例》,采用公开遴选的方式征集北京图书馆建筑式样。
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共收集到17份设计方案,并寄往美国建筑师协会进行审查。同年6月,美国建筑师协会收到设计方案。同年8月24日,美国建筑师协会公布中标方案,为由工程师莫律兰设计的8号方案。同年9月1日,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另设建筑委员会管理图书馆建设项目。同年9月24日,建筑顾问安那与中标工程师莫律兰签约建设北京图书馆。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北京图书馆设计工作基本完成。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北洋政府退出北京,北京更名北平,“国立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并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筹备委员会”,原“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并入该筹备委员会,还未动工的“北京图书馆”被划为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新馆舍。同年底,北洋军阀将北海公园西南侧的操场地块交出,用于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舍(原北京图书馆)的建设。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舍开工建设。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初,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舍竣工,因收入了原来藏在承德文津阁里的《四库全书》而取名“文津楼”。同年4月10日,国立北平图书馆致函北平市公安局,请求将门前道路西安门内大街更名为文津街。同年5月18日,北平市公安局函复国立北平图书馆,同意更改道路名称为文津街。同年6月25日,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街馆舍对外开放,时任馆长蔡元培主持开馆仪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中心南移至昆明,图书馆原馆舍被日本军队侵占。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2日,日伪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接管国立北平图书馆,并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图书馆复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人民政府接管了国立北平图书馆。
1950年,国立北平图书馆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管理,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
1951年,国立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北京图书馆。
20世纪50年代,北京图书馆的书库已不复使用,图书馆按照当初计划书的规划,在该建筑北侧续接了“T”字形书库,与原有建筑形成一体,此次扩建面积达3800平方米。
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兴建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出旧馆(文津楼)要保持原样。
1987年,北京图书馆紫竹院新馆建设完工,北京图书馆馆务中心主要移至紫竹院新馆,文津街馆舍仅保留古籍借阅功能,称北京图书馆善本部。
20世纪90年代,北京图书馆对文津街馆舍进行了系统性地修葺。
1999年1月,北京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街馆舍改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建筑格局
结构
北平图书馆旧址由欧洲工程师莫律兰(V. Leth Moller)与丹麦艺术家尼尔摩(Erik Nyholm)等人设计,总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其主楼东西向面阔77米,南北向进深65米,高19.89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扩建的书库,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
北平图书馆旧址由大门、院墙、主楼(即文津楼)、配楼等组成。其大门为三开间琉璃顶门座式朱钉红漆大门,门上挂有牌匾“国家图书馆”,门前有两座石狮。大门后为广场,广场宽阔,内有华表一对,国旗杆一根,周围以绿瓦红墙围绕。
特点
北平图书馆旧址主楼的建筑设计仿造了清代宫殿楼阁,尤其是太和殿的设计;采用绿琉璃庑殿顶,绿色柱身,周围是汉白玉须弥座式栏杆,主楼地上共有二层,配楼地上有一层,楼间由平顶连廊连接,各楼均有地下层。主楼一层左右各有一报告厅、展览厅,二层为阅览室,后部是书库,连接走廊两侧为办公用房。
北平图书馆旧址建筑注重与周边环境协调,坚持民族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功能相结合,顺应了时代的风气。主楼文津楼的设计将现代图书馆的需要与中国宫殿式建筑互相调和。其支柱与屋顶完全采用中国式风格,且所有支柱全能直达于基础,采光良好。建筑各部分的布局与整体布局协调,且布置具有弹性,预留有扩建场所。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内还有经木质旋转门、衣帽寄存间、玻璃吊灯、铜质五金旋钮的中式推窗、直饮水系统、木质雕花的大楼梯等,阅览室可供200人阅读,内有柔软的软木地面和图书运送设备。
文物遗存
北平图书馆旧址主楼前有一对华表,为汉白玉石雕华表,通高约8米,下为八方形须弥座。华表来自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宫门外原竖有华表两对。民国十四年(1925年),燕京大学修建校舍时,由美国牧师翟伯雇人搬运三根,遭北郊警察阻止,其中一对运到燕京大学,竖于该校主楼前,另一根则被京师警察厅运往城里,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那一根华表曾横卧在天安门前道南;同年夏季,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楼新馆建成时,就将放置于天安门前的那一根华表,与圆明园剩下的一根华表运到新馆,竖立在文津楼前。
北平图书馆旧址主楼东侧立有《文渊阁记》石碑。此石碑原是圆明园安佑宫东亭之碑。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中山公园举办圆明园遗物展览时,此碑列为展览之物。展览结束后石碑移放到国立北平图书馆内院东侧,1990年前后转移到新开辟的花园之中。碑文为《文源阁记》,上题“乾隆甲午孟冬御笔《文源阁记》”,其中“甲午”即指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碑文,碑上汉字满文对照,各占一半,今已风化,字迹不清。
北平图书馆旧址大门前石狮由圆明园搬运而来。石狮做工细腻,扬颈低头,挺胸收腹,姿态威武。两只石狮身上靠内侧各有一只长56厘米的小石狮,小石狮爬在大石狮侧背上玩耍,增添了情趣,从中也看出清代中晚期石狮重视装饰化、多样化。
北平图书馆主楼前有一对石狮,个头较大,威严庄重,气势磅礴,总高3米多,是较为典型的清代石狮。石狮弓背蹲坐,头顶螺旋发卷个大数量少,眼凹眉卷,鼻子由三个圆球组成,较为夸张,方嘴张开,舌头上舔,下巴的须髯比较短,胸前雕花绶带上挂一銮铃两缨穗,雄狮爪下绣球旁象征权力的绶带短小,雌狮爪下小狮四腿朝天。石狮下有二层底座,上层底座为方箱式,座饰锦铺团花滕纹,下层底座为几案式,雕刻的山形纹。
这对石狮是从恒亲王府(五爷府)购买来的,恒亲王爱新觉罗·允祺为清康熙皇帝第五子,也称五爷,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恒亲王,清雍正十年(1732年)去世。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国立北平图书馆购得横琴王府内石狮,运至文津楼前。
历史文化
艺文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建筑学家梁思成著有《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一文,评价了国立北平图书馆建筑: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征选建筑图案,标题声明要仿宫殿式样,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对于新建筑物有此种要求之始。中选者虽不是中国人,但其图案,却明显表示对于中国建筑方法的认识已较前进步所设计的梁柱分配,均按近代最新材料所取方式,而又适应于与近代最新原则相同地中国原来构架;其全部外形之所以能相当的表现中国固有精神而不觉其过于勉强者,就在此点。可惜作者对于中国建筑各详部缺乏研究,所以这座建筑物,就只宜于远观了。”
馆务管理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下设二会八部,分别为购书委员会、编纂委员会、总务部、采访部、编纂部、阅览部、善本部、金石部、舆图部和期刊部,馆藏书籍包括汉文满文、蒙古文、日文西文普通书籍逾四十万册;宋元明清刊本、写本、抄本古籍逾三万册;金石拓片逾八千幅;舆图八千余幅;此外还有寄存图书六千余种三万余册。其中包括了《四库全书》等收藏。
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是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市民无需交纳任何费用,只需每次在图书馆入口处领取具有借书证性质的门牌就可以在图书馆中任意借书阅览,但并不提供外借。另外,图书馆对进馆读者的衣着有着严格的要求,读者必须着中式长衫或者西式衬衫西裤并衣着整洁方可入内,否则就要被挡在图书馆的大门之外。
文物价值
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新馆(文津楼)的落成,不但在国内外图书馆界与建筑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改变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无定所”的局面。此后,北平图书馆的人才培养、馆藏建设、目录索引编纂、学术研究成就卓著,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奠定了基础。
北平图书馆旧址主楼(文津楼)是中国最早一批采用公开方式遴选设计方案的国家级公共建筑项目,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并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专家、学者设计管理,是民国时期中国建筑的典范之一。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25日,北平图书馆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2月,北平图书馆旧址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公布为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北平图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东北邻北海公园,东邻团城、大高玄殿、景山公园、故宫博物院等,南邻中南海,西邻西四地区。
门票价格
北平图书馆旧址免费对外开放,参观前需通过“国家图书馆服务号”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预约场馆选择“古籍馆”。
开放时间
北京图书馆旧址,即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开放时间为每日09:00—12:00,13:00—17:00,周一、周日闭馆。
交通信息
乘坐北京地铁4号线,在西四站下车,向东步行1.2千米即可到达。
乘坐北京地铁6号线、北京地铁8号线,在南锣鼓巷站下车,沿北河沿大街、景山前街(文津街)步行2.6千米即可到达。
乘坐北京公交14路,在府右街站下车,向北步行约100米即可到达。
乘坐北京公交101、103、109、124、128路,在北海站下车,向西步行约200米即可到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0 20:3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