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7年2月15日,在其堂兄
宇文护的扶持下,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国号大周,史称北周。宇文觉称帝后想亲自执政,与大冢宰宇文护冲突,被逼退位,一个月后被杀。
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
宇文邕诛杀宇文护,下令为宇文觉上谥号。于是派遣蜀国公
尉迟迥在南郊上谥其为孝闵皇帝,称其陵墓为静陵。
已经确定了北周帝陵的所处位置,但五座帝陵仅发现了北周武帝
宇文邕的
孝陵和北周静帝
宇文阐的恭陵,
宇文觉的
静陵、
宇文毓的
昭陵和
宇文赟的
定陵的位置仍未得到确认。
557年9月,宇文护废黜孝闵帝,迎宇文毓继位。武成元年(559年),宇文毓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故改称皇帝,建元武成。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毓被宇文护派人毒死,时年二十七岁,谥号明皇帝,庙号世宗,葬于
昭陵。
已经确定了北周帝陵的所处位置,但五座帝陵仅发现了北周武帝
宇文邕的
孝陵和北周静帝
宇文阐的恭陵,
宇文觉的
静陵、
宇文毓的
昭陵和
宇文赟的
定陵的位置仍未得到确认。
宇文邕(543年―578年),
北周武帝,字祢罗突,
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
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
宇文觉和北周明帝
宇文毓异母弟,母
文宣皇后叱奴氏(
叱奴太后),
南北朝时期
北周第三位
皇帝,560年—578年在位。575年,宇文邕大举进攻
北齐,并于一年半后消灭北齐。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讨伐
突厥,未出发即病死,时年仅36岁,
谥号武皇帝,
庙号高祖,葬
孝陵。
孝陵位于今
陕西省
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马村东南约1000米处,西距唐顺陵约1500米。墓葬总体坐北向南,墓道全长68.4米,由斜坡墓道、5 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及甬道、土洞式单墓室组成。这样的形制,与已发现的
北周皇室、
贵族、
大臣的大、中型墓大体相同。孝陵虽经多次盗掘,但出土物仍很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百件之多。其中有各类陶俑150多件、陶瓷器近40件、玉器8件、铜带具1套、金器21件及志石2合。金器中的“天元皇太后玺”尤为珍贵,纯金,重802.56克,
獬豸钮,正方形玺面,边长4.45、宽4.55、盒钮通高4.7厘米。玺面篆书阳刻“天元皇太后玺”6字。章法独特,世所罕见。二合志石,一为“大周高祖武
皇帝孝陵”;一为“周武德皇后志铭”,志面阴刻“大隋
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甲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祖谥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证明确为
北周武帝与皇后阿史那氏合葬的孝陵。
北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字乾伯,鲜卑族,北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李娥姿,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578年―579年在位。宇文赟初封鲁国公,建德元年(572年)成为皇太子,曾率军西征吐谷浑。宣政元年(578年)即位,年号大成。宇文赟即位后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大象元年(579年)禅位于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葬于定陵。
已经确定了北周帝陵的所处位置,但五座帝陵仅发现了北周武帝
宇文邕的
孝陵和北周静帝
宇文阐的恭陵,
宇文觉的
静陵、
宇文毓的
昭陵和
宇文赟的
定陵的位置仍未得到确认。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 ,《隋书》作581年7月9日 ),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北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位皇帝,579年―581年在位。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被立为皇太子。二月受父传位登基,改元大象。大定元年(581年),被迫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灭亡,被杨坚降封为介国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时年九岁,谥号静皇帝,葬于恭陵。
恭陵位于中国
陕西省
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上召窑村内。是
周宣帝长子周静帝
宇文阐(573年—581年)的
皇陵。今只存一个较大的封土堆。渭城区人民政府于1992年6月立“恭陵”保护碑于封土堆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