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本纪 卷三:帝性刚果,见晋公护执政,深忌之。司会李植、军司马孙 恒以先朝佐命,入侍左右,亦疾护之专,乃与宫伯乙弗凤、贺 拔提等潜谋,请帝诛护。帝然之。又引宫伯张光洛同谋。光洛 密白护,护乃出植为梁州刺史,恒为潼州刺史。凤等遂不自安, 更奏帝,将召群公入,因此诛护。光洛又白之。时小司马尉迟 纲总统宿卫兵,护乃召纲共谋废立。令纲入殿中,诈呼凤等论 事。既至,以次执送护第,并诛之。纲仍罢散禁兵,帝方悟, 无左右,独在内殿,令宫人持兵自守。护又遣大司马贺兰祥逼 帝逊位。遂幽于旧邸,月余日,以弑崩,时年十六。植、恒等 亦遇害。
及武帝诛护后,乃诏曰 :“慎始敬终,有国彝典;事亡如 存,哲王通制。义崇追远,礼贵尊亲。故略阳公至德纯粹,天 姿秀杰。属魏祚告终,宝命将改,讴歌允集,历数攸归,上协 苍灵之庆,下昭后祇之锡。而祸生肘腋,衅起萧墙,白兽噬骖, 苍鹰集殿,幽辱神器,弑酷乘舆,冤结生民,毒流宇县。今河 海澄清,氛沴消荡,追尊之礼,宜崇徽号 。”遣太师、蜀国公 (过)〔迥〕于南郊上谥曰孝闵皇帝,陵曰静陵。
墓葬地表原有围沟,围沟呈南北向长方形,南部中间一段向南凸出。沟内仅一座墓葬,居于中部偏北的位置。墓葬坐北向南,为斜坡墓道带4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南北水平总长56.84米、墓室底距现地表深10米,是北周时期中型墓葬。
静陵被盗扰严重,现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集中分布在墓室东南部,以各类陶俑为主,与西魏、北周墓葬出土陶俑形制基本一致,都是矮小的半模俑。墓志置于墓室入口东侧,盖盝顶方形,素面无字。
2023年9月,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前在
陕西省咸阳市洪渎原被发现,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北周宇文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该墓东北约7.8公里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西北约3.5公里为北周重臣豆卢恩家族墓地。
考古发掘表明,墓葬地表原有围沟,围沟呈南北向长方形,南部中间一段向南凸出。沟内仅一座墓葬,居于中部偏北的位置。墓葬坐北向南,为斜坡墓道带4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南北水平总长56.84米、墓室底距现地表深10米,是北周时期中型墓葬。该墓被盗扰,现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集中分布在墓室东南部,以各类陶俑为主,与西魏、北周墓葬出土陶俑形制基本一致,都是矮小的半模俑。
墓志置于墓室入口东侧,盖盝顶方形,素面无字。墓志方形素面,正面楷书“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15字,并以朱砂描红。据志文内容可确定墓主为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公元542-557年)。
据《周书·孝闵帝纪》载,宇文觉为宇文泰嫡子,9岁获封略阳郡公,周元年(公元557年)正月即天王位,十月被害驾崩。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追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陵曰静陵。本次发掘表明宇文觉于周二年(公元558年)以“略阳公”的身份安葬,该墓即北周静陵。
北周孝闵帝静陵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意义在于:首先,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其次,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另外,静陵位置的确定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