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仁大学简称辅大。旧称:辅仁社、北京公教大学、私立北京辅仁大学、私立北平辅仁大学、国立辅仁大学。分国立和私立两种。其中私立北京/北平辅仁大学是民国时期高校,创始人之一同为
震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创始人
马相伯先生。
基本概况
创办于1925年的辅仁大学曾与北大、清华、
燕京并称北平四大名校,是一所由
罗马公教创办的天主教大学。
前身是北京公教大学
附属辅仁社,1927年更名为北京辅仁大学,1931年在南京中央政府教育部正式立案。1950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接办。至
1952年院系调整,与
北京师范大学合并,共有27年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历年在北京辅仁大学
注册入学的学生共12355人,历届毕业本科学生4812人,研究生76人。
辅仁大学前身是
英敛之、
马相伯创立的辅仁社,英敛之是《
大公报》的主要创办人,他因揭露
慈禧太后暴政、
袁世凯卖国、斥责
清政府杀害
徐锡麟和
秋瑾而名震海内外;马相伯学识渊博,不惜变卖家产办学。二人共同聘请了史学一代宗师
陈垣先生出任校长。
抗日战争时期,辅仁大学成立以研究
顾炎武为名的“炎社”,激发师生爱国热情,反抗日本侵略。1932年
鲁迅曾在这里发表抗日演说,鼓舞了无数热血青年。警察围住学校,校长
陈垣递纸条示意鲁迅从后门离去。
辅仁大学曾涌现出无数英才。抗战时期,学子欧阳可详冒着生命危险给西山
抗日根据地送
发报机,不幸遭日寇枪击遇难,年仅21岁;著名的《
铁道游击队》中政委李正的原型是辅仁大学的学生文立征。1945年在山东临城的一次突袭中牺牲,年仅34岁。
除了这些英烈,刘少奇夫人
王光美、台湾“纸业大王”
吴祖坪、美国的高能物理学家
邓昌黎博士、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放射药物学家彭勤淄、美国
迈阿密大学化学研究所夏松谰、
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
叶嘉莹、日本驻华第一任大使
小川平四郎等,都曾是辅仁大学的学子。中国著名指挥家
李德伦、作家
萧乾等也都曾在这里就读。
1952年,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历史沿革
校址原为
涛贝勒府 ,以府邸为校舍。后在
府邸花园南部和
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
汉白玉拱门、绿琉璃屋顶、灰砖石外立面,中西合璧式风格。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原址现为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其遗址在
后海一带,规模并不大,可进入校区后花园散步。
1912年9月20日,天主教知名人士
马良(字相伯)、
英华(字敛之)二人曾联名上书
罗马教廷,请求在中国创办公教大学。
1913年,英敛之在香山
静宜园创办辅仁社。辅仁取《论语.颜渊》篇中“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意。主要为培养各省教会中的青年子弟,收有学员20余人,课程主要是学习“国学”。1917年冬,辅仁社停办。
1920年10月,美国教区
司铎、
俄亥俄州西顿大学教授、天主教本笃第三会士奥图尔博士( Rev.George Barry O'Toole )访问中国,与英敛之会面,商谈在中国创办公教大学之事。英敛之赠以1912年的《上教宗请兴学书》及1917年的《劝学罪言》一文。奥图尔往
罗马将在中国考察所得面陈教宗及本笃会总长斐德( Rt.Rev.Fidelis )。到1921年12月,教廷传信部长王劳松( Card.Van Rossum)转谕斐德总会长,教宗委美国本笃会在中国创办办公教大学之意。
1922年,教宗
本笃十五世逝世,庇约( Pius )十一世继任。他对中国文化素所重视。6月,传信部长要求全美本笃会各会院协助合作,促成北京公教大学的建立。后又任命
刚恒毅( Celo Constantini )
总主教为首任宗座驻华代表,着手创办公教大学。到1924年2月,教宗鼓励本笃会
会士来中国建校。1924年6月27日,
罗马教廷发布敕令,确定北京公教大学为一所教廷大学,并且赋予圣文森总院长筹建大学全权。
1924年8月,本笃会委请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 Pennsylvania )圣文森会院( Saint Vincent Archabbey )院长司泰莱( Aurelius Stehle )负责进行,其他各会院予以支援。司泰莱受命后, 1925年1月即任命发起人奥图尔为公教大学校长,教廷委司泰莱为监督,全权处理未来在北京设立公教大学一切事宜。
1925年2月,奥图尔来中国北京筹备建校工作;3月,以16万美金,永租李广桥西街10号原涛贝勒府,作为北京公教大学校址,计地 65 亩,原有房屋 600 余间。租定后,鸠工修葺,7月完工。1925年7月,在校内另辟一部开设国学
专修科,招收学生一班23人;10 月10 日正式开学,讲授
中国文学、历史、哲学、英文、数学等课,作为升入大学的预科,取名为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委派英敛之任社长。聘请四位著名学者
陈垣(
历史学家 ) 、张蔚西(
地理学家)、
郭家声(
前清进士)和
李泰棻(史学家)担任主讲。11月28日,辅仁社社长英敛之将辅仁社成立经过呈报
北洋政府教育部请准立案。
辅仁大学旧址
位于
定阜街路北。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辅仁大学建于1925年,校址原为
涛贝勒府,以府邸为校舍。后在府邸花园南部和马圈旧址建造辅仁大学新楼,1930年建成。新楼为2层
砖混结构,正门为三层,有四面围楼和中间楼房围成两个天井外墙磨砖对砖砌造,墙身厚重,
收分明显。
正门为汉白玉
大拱门,3个
歇山式屋顶,屋脊正中竖十字架,四角加歇山式
角楼。立面上混杂使用
中国古建筑手法,有绿
琉璃瓦屋顶、汉白玉
须弥座。杂有南方
封火墙、
封檐板和小泥仿木斗拱。辅仁大学前身为英华(《
大公报》主要创办人)、马良(毁家
兴学,创办
震旦学院)创立的辅仁社。
英马2人受天主教会之托办辅仁大学,美籍教士奥图尔任第一任校长,后由著名教育家、
广东省新会人陈垣出任校长,有政界、文化教育界名流
张继、
胡适、
傅增湘、翁文灏、
沈兼士等任董事,执教者多为卓有成就的学者。辅仁大学先后设文、理、教育3学院,规模最大时有4个学院、13个系、6个研究所。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辅仁大学,1952年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辅仁大学有知名校友50多人,其中有王光美、刘乃和、邓昌黎、叶嘉莹、邓肇豪等。
学校布局
如今走进已挂着“北京师范大学”门牌的原辅仁大学,一座
中国宫殿式的楼宇赫然在目,这座
两层楼围合而成的封闭院落便是大学主楼,东南西北四角各矗起一座三层角楼,整座建筑
中轴线明确,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国皇宫庄重森严的气势。在主楼正立面上,还使用了许多
中国古典建筑的细部做法,如汉白玉的须弥座、红色雕花的木制窗框、大门
墩柱上蹲伏的
石狮等,构成了中国宫殿的缩影。这座当时由陈垣校长高薪聘请的美国建筑师墨菲的作品,之后被誉为旧京三大中西合璧建筑之一。
由于校园,特别是主楼后面的后花园景色太美,许多
摄制组都把镜头瞄向了这里,从早期
张贤亮出演的电影《
在那遥远的地方》、
葛优主演的电视剧《
最佳拍档》,到后来的电影《
霸王别姬》、电视剧《
还珠格格》和电影《
云水谣》,都曾在这里取过景。因为剧组频繁造访这里,也给了这里的学生不少客串
群众演员,赚取外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