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个
二级学院,是
北航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院系之一。
历史沿革
1952年,飞机构造与设计教研室成立,由7所著名大学航空系的相关专业合并而成,后发展成飞机系。
1952年,空气动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的前身空气动力学教研室(103教研室)成立;1963年成立空气动力学研究室(第一研究室);1970年103教研室、第一研究室、导弹飞行力学教研室(原608教研室)合并成立了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教研室即506教研室;1978年底,506教研室又分为506教研室、509教研室和第一研究室;1985年,506教研室和第一研究室合并成立流体力学研究所。
1952年,飞行器结构强度系的前身飞机构造与强度计算教研室成立;1970年改名为507、508教研室。
1959年,人机与环境工程系的前身高空设备教研室成立,1970年改名为505教研室。
1978年,飞行力学与飞行安全系的前身飞行力学教研室成立,后改为飞行力学与控制系。
1985年,北京航空馆成立,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2012年,更名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2009年,动力学与控制系划归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理学院一般力学研究室。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6个系、3个本科专业。
系:飞机系、空气动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飞行器结构强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人机与环境工程系、飞行力学与控制系、动力学与控制系
本科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程力学
学科建设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设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7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点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6个,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1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1个,国防特色支撑性骨干学科2个,国防特色支撑性基础学科2个,国防特色紧缺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流学科奖(A+类)、力学获得(A-类),两个学科被列入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师资力量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成立之初汇集了
沈元、
屠守锷、
陆士嘉、
王德荣、
王俊奎、
张桂联、何庆芝、
徐鑫福、
吴礼义、
徐华舫等国内外航空航天及力学领域著名专家与学者;拥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其中双聘1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双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共有专任教师总人数172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66人;学院还聘请了顾诵芬、管德、唐长红等院士以及吴光辉、孙兵、陈迎春等航空航天领域著名专家担任兼职博导。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飞行器动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王晋军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孙茂、闫超、郭早阳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向锦武、杨春信、杨超、林贵平、王立新、王延奎、王青云、潘兵、陈玉丽
教学建设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1个。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航空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科学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航空航天概论
国家级精品课程:航空航天概论、飞机总体设计、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航空航天概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北京市精品教材:电子设备热设计、换热器原理与设计、人机系统计算机仿真、人机工程
北京市精品课程:飞行力学
(注上述名单可能不全)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0-2012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名单3个、2000-2011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的名单8个。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21世纪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1年),基础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飞行器设计基础部)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人机工效与环境控制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实验室:航空器先进设计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粉体技术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就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飞机系曾先后研制了国内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蜜蜂”系列轻型飞机、第一架共轴式无人直升机、临近空间浮空器等型号,为国内第一架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某长航时大型无人机的成功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上百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人机与环境工程系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航天“863”、“921”项目、航空预研项目以及其它国防型号任务200多项;流体力学研究所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973、863、教育部重大项目、装备预研计划等,参与了国内各类飞行器型号的技术攻关;飞行器结构强度系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国防“973”和“863”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装备预研计划等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国内各类飞行器型号的结构强度方面的分析、计算和试验任务;飞行力学与控制系承担了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总装重点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和军用航空及民用航空预研项目;动力学与控制系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课题以及航天预研和工程项目多项,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对充液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东方红三号卫星动力学平台。
学术资源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基础上扩建而成,是中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综合科技馆,拥有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珍藏了30余架新中国成立前的美、苏等国飞机和导弹,特别是“黑寡妇”战斗机世界仅存2架。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生社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是全院研究生的群众性组织,在院党委的直接领导和院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等各类学术活动,举办摄影大赛,研究生篮球赛、研究生足球赛、“星空杯”师生羽毛球赛,研究生迎新晚会、元旦晚会等文艺晚会等活动。
北航-611所校园俱乐部”是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航工业611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由北航在校学生自行创办的高校非营利性学生社团。旨在加强北航与611所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俱乐部会员以及更多的北航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科研水平的平台。
北航AIAA学生分会推动航空和航天领域中科学、技术、工艺的进步,并培养和鼓励为此事业而奋斗的学生们的专业精神。协助北航在校AIAA学生会员了解认识AIAA协会,并成为会员们在学生时代参与AIAA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据2018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半个多世纪以来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包括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李沛瑶等国家领导人;中央委员、中央军民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
金壮龙,中央委员、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袁家军等一大批治国栋梁;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王永志、“神舟”五号飞船总设计师
戚发轫、航空重点型号总设计师
唐长红等18位两院院士;以及大族激光董事长
高云峰、新湖期货董事长
马文胜等一大批优秀年轻企业家。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2日,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授予“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90517团支部入选“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表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