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
安徽省合肥市辖区,是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位于合肥市主城区东南,总面积296.7平方千米(巢湖水域面积70平方千米)。2023年末,包河区
常住人口为131.2万人,
户籍人口80.7万人。截至2023年10月,包河区辖9个街道、2个镇、2个街道级大社区,区人民政府驻望湖街道。
历史沿革
包河区以合肥市原郊区为主。
1952年8月,分为东郊区和西郊区,
1955年1月,又合并为城郊区;
1960年3月,改为蜀山区,同年6月,改为北市区;
1963年5月,复名为郊区。
2002年,合肥市郊区更名为包河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2年,包河区辖原郊区的大圩1个乡,义兴、义城、骆岗、常青4个镇。从原西市区划入巢湖路、芜湖路、宁国路3个街道。原西市区稻香村、南七里站街道金寨路以东区域与原郊区常青镇金寨路以东区域合并,由常青镇政府管辖,镇政府驻地不变。原郊区城东乡分路口、周谷堆、五里庙3个村划归包河区骆岗镇管辖。调整后,包河区辖大圩1个乡,义兴、义城、骆岗、常青4个镇,巢湖路、芜湖路、宁国路3个街道。
2004年底,包河区辖5个街道、2个镇、1个乡:常青街道、宁国路街道、芜湖路街道、巢湖路街道、骆岗街道、义兴镇、义城镇、大圩乡。
2006年,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将肥西县烟墩乡整建制划归合肥市包河区管辖的批复》(民地字[2006]71号):同意将肥西县烟墩乡划归合肥市包河区管辖。
2007年4月,经省民政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包河区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现辖7个街道、2个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1个街道级社区:
常青街道、
芜湖路街道、
包公街道、
骆岗街道、
望湖街道、
淝河镇、
大圩镇、义城街道、
烟墩街道、
包河工业区(骆岗街道)、滨湖世纪社区、滨湖方兴社区。
2013年2月,滨湖世纪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
2015年2月,合肥包河工业园区更名为合肥包河经济开发区。
2015年5月,方兴社区服务中心正式挂牌。
2018年12月,设立同安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0月,包河区下辖9个街道、2个镇、2个街道级社区,区人民政府驻望湖街道包河大道11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包河区位于合肥市区东南部,中心地理坐标约在东经117°18′35″,北纬31°47′42″,地处长江、淮河之间、
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襟五河而带一湖——
包河、
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派河川流其间,区南紧临巢湖,区西紧临国家级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河区区域面积29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质
包河区地处
江淮丘陵地带,地势较平坦,北高南低。从地质构造来看,合肥地区处于燕山期断陷盆地之中,所见地层以中生代侏罗纪以来地层为主。由于远古时代河流下切缓和,侧移活动加强.河床附近和湖滨地带有堆积的松散的土层,形成平原.境内无山。地貌呈现出砾长石石英砂岩等质地。该区最具特点的地形地貌是大片的圩区,其中东大圩最有代表性。东大圩是沿南淝河右岸筑堤与西侧岗地之间形成广阔的圩区。圩区总面积约20平方千米,大堤长约13千米,圩内地面标高比南淝河和巢湖水平低2—3米。圩堤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2005年有近300年历史。
水文条件
包河区内水系主要有南淝河、十五里河、塘西河,南部紧临全国五大
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巢湖西半湖位于合肥市南部。巢湖西半湖约占巢湖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水岸线周长180千米。南淝河发源于江淮分水岭的将军岭南侧,全长70千米,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经合肥市区后,在包河区义城镇施口村注人巢湖。南淝河下游20多千米流经包河区。十五里河发源于大蜀山南麓,全长27.1千米,流城面积11.25平方千米,由西北流向东南,在包河区义城镇汪潦村注人巢湖.是合肥市西南部的主要行洪通道之一,其中下游13.7千米位于包河区境内。
气候条件
包河区的气候特点是: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夏季: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
梅雨季节。秋季: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冬季: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自然资源
1993年11月,郊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确认全区土地总面积为38719.01公顷。各类土地面积分别为:耕地19363.02公顷,园地89.8公顷,林地38.9公顷,居民点及工矿7456.22公顷,交通用地1280.8公顷,水域9459.05公顷(其中巢湖水域面积4131.63公顷),未利用土地1031.22公顷。
2002年区划调整,包河区土地总面积为20910.39公顷。各类土地面积分别为:农用地11021.88公顷(其中耕地8392.53公顷,园地31.48公顷,林地165.79公顷;其他农用地2432.08公顷);
建设用地5233.57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4313.66公顷,交通用地633.0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86.83公顷);未利用土地4654.53公顷(其中巢湖水域面积4131.63公顷)。
2004年12月—2005年9月,根据合肥市开展的市辖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情况,确认包河区土地总面积为20925.19公顷。各类土地面积分别为:农用地9525.17公顷(其中耕地6011.6公顷,园地92.42公顷,林地1236.22公顷,牧草地4.83公顷,其他农用地2180.I公顷);建设用地6657.93公顷(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5983.6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61.07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13.19公顷);未利用土地4742.09公顷(其中巢湖水域面积4131.63公顷)。
人口
2023年末,包河区户籍人口80.7万人,比上年增加0.63万人,总户数29万户。全年出生人口8197人,出生男女性别比111.1:100,死亡人口1456人。常住人口131.2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99.55%,提高0.03个百分点。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生产总值165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亿元,下降1.1%;第二产业增加值437.9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214.1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26.4:73.3。按常住人口算,人均GDP为132558元,比上年增加1926元。
2023年,包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5.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6亿元,下降5.6%;第二产业增加值444.0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1286.83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3:25.6:74.1。按常住人口算,人均GDP为134688元。
第一产业
2023年,包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334万元,比上年下降5.6%。其中,农业54988万元,下降4.6%;林业5153万元,下降13.8%;渔业316万元,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1877万元,下降9.6%。全年蔬菜播种面积41701.4亩,比上年减少7.87%;产量65590.7吨,比上年减少6.1%。全年水果产量29737吨,比上年下降3.6%。
第二产业
2023年,包河区95户规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0亿元,比上年增长0.9%。2023年末产值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43户,共完成工业产值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6.0%。
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区2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2个实现正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290.2亿元,与上年持平;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66.8亿元,增长0.2%;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62.2亿元,增长15.5%。
2023年,包河区2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区63家高新技术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比上年增长9.4%。
2023年,包河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89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利润总额39.2 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97.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房屋竣工面积616.4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7%。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5.4万人,比上年下降28.9%。
第三产业
2023年,包河区
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6%。工业投资下降1.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60.3亿元,比上年下降0.5%。商品房销售面积26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5%。
全区共有在库5000万元以上项目331个,个数比上年增加7个;共完成投资64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5个,完成投资587.4亿元,增长11.3%。
2023年,包河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450家。全年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8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限额以上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596.6亿元;限额以下商贸单位实现零售额559.2亿元。全区限上商品零售额总量前三类行业分别是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和粮油食品类。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74.6亿元,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37亿元,增长25.3%;粮油食品类零售额77.8亿元,下降12.6%。
2023年,包河区33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四大类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1.3亿元、90.1亿元、57.1亿元、38.1亿元,分别增长4.4%、-6.1%、34.8%、-2.9%,共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6.7%。
2023年,包河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65亿元,比上年下降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9.08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分税种看,增值税19.06亿元,下降4.61%;企业所得税6.68亿元,下降1.31%;个人所得税2.44亿元,增长5.42%;
城市维护建设税2.33亿元,下降13.55%;
土地增值税12.74亿元,下降28.50%。
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技
2023年末,包河区共有51所中小学,其中高中2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30所,高中在校学生3277人、初中在校学生28349人、小学在校学生97319人,教师总数6775(在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53.41%,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区拥有“全国文明校园”2所、“省级文明校园”5所、“市级文明校园”15所;省级特色学校3所,市级“新优质学校”12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校”30所。全年投入教育经费29.86亿元。(统计数据中不含民办学校和驻区高校附中)
2022年,包河区深入实施国家高企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组织全区性各类政策宣传和高企申报培训活动6次,参与企业近两千家,备案10家优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企培育库科技企业数量近800家。
全区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家,总数达622家,位居全市城区第一;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736家;申报高层次人才团队11个,院士工作站1家;科技成果登记985个,位列全市县区、开发区首位;摸排科技成果1000余项,推动转化落地近400项;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300亿元。区科技创新政策惠及278余家企业,总金额5584万元。
新增市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孵化器2家获得申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推荐,合肥云暨移动中心成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环高校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有效推进,与合工大签署协议,共建 “工大智谷”。丝绸大厦科大众创空间、科大花园众创空间和工大智谷孵化器纳入建设计划,总面积达1万平米。
文化和卫生
2022年,32个区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挂牌运营。包河凤凰剧院正式运营。完成95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基本实现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区文化馆评为“长三角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区图书馆荣获“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服务绩效在全省免费开放综合评比中均获第一名。
文化惠民深入人心。成功举办“国乐印象”合肥市民族管弦乐新年音乐会、“悠悠庐州情”中秋音乐会、“奋进新征程”包河区民族管弦乐音乐会等各类文化活动50余场,参加省市演出10余场,组织包河区首届美术展等各类展览10场。完成31场“送戏进万村”演出活动。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现场观众近40万人,参与演出2.6万人。歌曲《真得味》、舞蹈《城光》获安徽群星奖,合唱《我真的到合肥了》获全国群星奖入围奖,歌曲《梦想起航》获安徽省优秀原创歌曲奖。图书馆充分发挥总馆龙头带动作用,上下结合,统筹联动,依托各分馆阵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动实现“全域覆盖、全时服务、全龄共享、全民参与”的立体式阅读服务新模式。全年区图书馆累计进馆读者34万人次,办理读者证9190张,文献流通超57.7万册次,数字资源点击量1010886人次,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35余场,超过12.95万人次参与。
2022年,我区持续推进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谋划全省首家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管理中心建设,启动项目设计、功能设置、专项债申报等工作。持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提升工程,完成烟墩、包公、万年埠等3家中心新址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推进同安中心新址建设。进一步创新改革发展思维,在烟墩-滨湖世纪社区范围内,率先试点实施全市首个一体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团化管理模式,探索具有包河特色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路径,进一步激发基层机构活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快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全面开展幼儿涂氟、窝沟封闭等项目,积极开展健康口腔进校园等科普活动。联合区教体局,加快推进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
2023年,包河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达1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2%;医疗和药品总收入31542万元,比上年增长44.03%。全年共完成学龄前儿童局部涂氟项目17905人,学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7658人,新增托育机构托位数2907个。
社会保障
2023年,包河区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新增
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9074人,医疗保险参保685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7.8%,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率99.91%。全年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45362人,领取养老金38940人,发放率100%。全年共保障低保对象32378人次,发放资金2717.72万元。
婚俗改革
2021年9月15日,包河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
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三年,自2021年9月起至2024年9月止。
交通运输
包河区位处交通枢纽中心,合肥高铁南站、合肥港综合码头、全省最大汽车客运站坐落区内,地铁1、4、5号线穿境而过,高铁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杭州、武汉,3个半小时到北京、福州。
风景名胜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渡江战役纪念馆,于2008年10月26日在合肥滨湖新区的巢湖之滨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规划场地成半岛状突出巢湖,犹如一艘巨型战舰。纪念馆已于2012年4月份正式开馆。
著名人物
包拯(999-1062),字希仁,汉族,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
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
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
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包河区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2018》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9月21日,包河区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名单。
2019年10月,包河区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41名;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
2019年11月,包河区被评为“可持续创新强区”。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58。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0年 9月10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排名第31位。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8月17日,入选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赛迪百强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2年2月,入选安徽省卫生县城(区)名单。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2023年8月,入选2023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4。
2023年11月,入选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7。
2024年8月,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33。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36。
2024年12月,入选2024全国百强区综合发展指数“全国百强区”名单中排名第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