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县,位于
云南省西南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东接
景洪市,东北邻普洱市
思茅区,西北靠
澜沧县,西部和南部与
缅甸接壤,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总面积5368.0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常住人口35.97万人,城镇化率为36.98%。截至2024年4月,勐海县辖6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勐海镇景管路272号。
历史沿革
汉代前,隶属昆明、嵩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
西汉,隶属益州郡。
东汉光和年间,划归永昌郡。
唐南诏时,隶银生节度。
宋朝,属景陇王国。淳熙七年(1180年),境内设九勐土司地。
元朝,属彻里路军民总管府。
明朝,属车里宣慰使司。隆庆四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将辖区划为十二版纳本县境内设四个版纳。
清朝,沿袭明制。顺治十八年(1661年),境内重置九勐土司地。
民国元年(1912年),改设勐海、勐遮、勐混3个区。民国二年(1913年),置第三区行政分局,属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境内设勐遮、勐混(实驻勐海)两个区。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区设佛海县、南峤县、宁江设治局,属普洱道。
1950年2月,县境解放;5月,设佛海、南峤两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行政专员公署。
1953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9月,撤销县的建制,设立勐海、勐遮、勐混、勐阿、曼敦(后改西定)5个版纳和格朗和爱尼族自治区、布朗山区(已批设布朗山布朗族自治区,但未设立)。
1957年,十二版纳合并为5个县级版纳时称版纳勐海和版纳勐遮。
1958年,恢复县制,设勐海、勐遮两县;11月;两县合并为勐海县,隶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勐海县辖6个镇、5个乡:
勐海镇、
打洛镇、
勐遮镇、
勐混镇、
勐满镇、
勐阿镇、
勐宋乡、
勐往乡、
格朗和哈尼族乡、
布朗山布朗族乡、
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勐海镇景管路27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海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之间,东接
景洪市,东北邻
普洱市思茅区,西北靠
澜沧县,西部和南部与
缅甸接壤。东西最大横距76.2千米,南北相距114.50千米,国境线长146.56千米,总面积5368.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勐海县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怒江山脉向南延伸的余脉部。境内地势四周高峻,中部平缓,山峰、丘陵、平坝相互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峻,中部平缓。最高点在县境东部勐宋乡的滑竹梁子主峰,海拔2429米,属州内第一高峰。最低点为县境西南的南桔河与南览河交汇处,海拔535米。
气候
勐海县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秋季多阴雨天气,冬春季天气晴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形成年无四季之分、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全县各乡镇年平均气温在16.2~22.8℃之间。县城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8.9℃。各乡镇年降雨量在943~1504毫米之间,县城城区年降雨量为1318.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日照时数为2032.8小时,县城城区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内有雾108.3天。
水文
勐海县境内流程2.5千米以上常年河流159条,总长约1868千米,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有澜沧江、南览河、流沙河、勐往河、南果河、曼点河、南阿河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4年6月,勐海县有耕地71008.45公顷,园地100974.71公顷,林地321080.99公顷,草地6894.14公顷,湿地44.4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119.2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101.8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77.87公顷。
水资源
勐海县年平均径流总量为29.4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5.59亿立方米,地表水水资源总量22.82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建有水库90座,总库容15591.9万立方米。
林业资源
勐海县林业用地面积36.8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8.69%;非林业用地面积16.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31.31%。林业用地面积按地类划分:有林地面积29.8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1%;灌木林地面积3.86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46%;宜林荒山2.4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65%;其它林地0.69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98%。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勐海县植物资源丰富,内有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5000种左右,约占全国3万种的1/6,占全省的1/3。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8种,占全国保护种类的15%,在高等植物有246科,1471属,3893种、变种和亚种;其中蕨类植物47科94属,262种和变种;种子植物共217科,1377属,3631种、变种和亚种。已知的有经济价值的有20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000多种,油料植物136种,香料植物62种,鞣科植物60种,染料植物12科,淀粉植物39种,树胶树脂植物32种,纤维植物90种,野生水果花卉、观赏植物共134种,还有热带珍贵速生用材树种,如团花、顶果木、八宝树、清香木、滇石梓、山桂花(合果木)、红椿和中国珍贵的望天树、版纳青梅等保护树种,由于未受到冰川的破坏,保留着冰川时期的孓遗植物,如桫椤、鸡毛松、苏铁、竹柏等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种。
动物资源
勐海县有陆生野生动物361种,其中哺乳动物有9目27科67种,鸟类有16目44科249种,爬行动物有3目11科45种,昆虫类有27目92科1136种。其中,现有野牛、亚洲象、印支虎、豹猫、云豹、云猫、金猫、蜂猴、孔雀雉、绿孔雀、穿山甲、豚尾猴、大灵猫、小灵猫、熊狸、熊猴、猕猴、岩羊、水鹿、白娴、眼镜王蛇、缅甸岩蟒、缅甸陆龟、凹甲陆龟、大壁虎、园鼻巨蜥、红胸角雉、灰腹角雉、凤头蜂鹰、凤头鹰雕、蛇雕、鹰雕、林雕、雕鸮、林雕鸮、班头鸺鹠、鹰鸮、短耳鸮、红隼、燕隼、游隼、亚历山大鹦鹉、灰头鹦鹉、画眉、银耳相思鸟等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陆生野生动物50余种。县域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州级自然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辖区内自然保护区面积64281.2平方千米。
矿产资源
勐海县有18种矿产资源,共探明和发现大小矿(床)点104个,采矿权37个,其中,中型矿山4个,小型矿山33个;探矿权40个。矿种主要有独居石、磷钇矿、锆英石、钛铁矿、金、锰、铁、铅、锌、锡、铜、煤、花岗石、石灰石、砂岩、粘土、矿泉水、地热水。已勘查矿种资源有1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金10.158吨(金属量),铁矿石4160.47万吨,锰矿石4611.16万吨,铅锌矿石19.05万吨,原煤182.46万吨,重稀土矿矿砂4541.03万立方米,轻稀土矿矿砂11072.31万立方米,锆英石砂矿11072.31万立方米,建筑用花岗岩2301.23万立方米,砖瓦用页岩639.50万立方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常住人口35.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0万人。出生率为9.51‰,死亡率为9.78‰;自然增长率为-0.27‰。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6.98%,比上年末提高1.28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勐海县世居傣、哈尼、拉祜、布朗等8个少数民族,其中布朗、拉祜、景颇、佤4个民族属直过民族;是中国布朗族人口最多的县。
经济
综述
2022年,勐海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9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增速为可比价计算,下同)。
2023年,勐海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98.80亿元,比上年增长3.7%(增速为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52.05亿元,下降8.9%;第三产业增加值94.79亿元,增长11.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1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1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68%。
第一产业
2023年,勐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884万元,比上年增长4.8%(增速为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616322万元,增长5.2%;林业产值32491万元,增长1.0%;牧业产值53458万元,增长2.0%;渔业产值43637万元,增长8.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5067万元,比上年增长4.8%。
2023年,勐海县粮食播种面积达70.08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面积基本持平。粮豆总产量达29.99万吨,比上年增加0.07万吨,增产0.2%。蔬菜种植面积达14.03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产量11.84万吨,增产5.0%;水果种植面积(全社会口径)31.75万亩,比上年增加8.16万亩,产量43.06万吨,增产29.7%;茶叶种植面积90.6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3.86万吨,增产1.3%。甘蔗种植面积16.85万亩,比上年减少3.63万亩,产量87.47万吨,减产16.5%;橡胶种植面积36.31万亩,比上年减少0.43万亩,干胶产量1.51万吨,增产1.3%。
2023年,勐海县肉类总产量达7973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4348吨,下降1.5%;牛肉产量1395吨,增长0.6%;羊肉产量58吨,增长9.4%;禽肉产量2172吨,增长8.8%,禽蛋产量2125吨,下降4.4%。年末生猪存栏7.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7.4%;生猪出栏6.19万头,比上年增长0.5%。年末大牲畜存栏1.7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9.1%;大牲畜出栏1.15万头,比上年增长2.6%。年末山羊存栏0.6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5.0%;山羊出栏0.34万头,比上年增长3.4%。年末家禽存栏149.5万羽,比上年末增长1.2%。水产品养殖面积5.53万亩,比上年增长8.8%,产量2.66万吨,增长4.6%。
第二产业
2023年,勐海县工业增加值达373223万元,比上年下降17.3%(增速为可比价,下同)。规模以上工业下降24.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下降29.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4.8%。分行业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1.2%;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4.7%;酒、饮料和精制茶加工业下降2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4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1.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1923万元,比上年下降3.9%;实现利润总额140536万元,比上年增长33.6%。
2023年,勐海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7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完成总产值1744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1.20%;实现利润-1658.5万元,税金476.4万元。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勐海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0892万元,比上年长增13.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8735万元,增长32.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1969万元,增长23.6%;金融业增加值128910万元,增长10.9%;房地产业增加值196470万元,增长4.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304万元,增长87.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5048万元,增长11.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7.3%,利润总额下降78.4%。
2023年,勐海县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2308.34万元,比上年增长-2.20%;邮政函件业务1.35万件,包裹业务0.14万件,报纸杂志订销业务累计249.47万份;快递业务量43.03万件,快递业务收入427.72万元。
国内贸易
2023年,勐海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8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3.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8036万元,增长12.2%;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830万元,增长2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486247万元,增长13.6%;餐饮收入92619元,增长13.7%。
房地产业
2023年,勐海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比上年下降45.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41.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46.8%。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371833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0%;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2711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0%,商品房屋销售额98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8%。
对外经济
2023年,勐海县进出口贸易总值316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进口9279万美元,增长72.1%;出口22389万美元,增长5.6%。进出口货运量达806270吨,比上年增长45.9%。其中:进口货运量达372293吨,增长101.8%;出口货运量达433977吨,增长17.9%。
旅游业
2023年,勐海县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50.1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77%。其中:海外旅游者1700人次,增长118.23%;接待国内旅游者550.01万人次,下降5.78%。乡村旅游接待133.54万人次。全县旅游业累计总收入863256万元,比上年增长16.48%。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67610万元,比上年增长9.9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80037万元,增长9.59%;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84777万元,下降10.97%;财政性存款余额19167万元,增长66.4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52446万元,比上年增长19.82%,其中:住户贷款879328元,增长16.5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73118万元,增长25.24%。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67298万元,比上年增长9.9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79726万元,增长9.61%;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84777万元,下降10.97%;财政性存款余额19167万元,增长66.4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52439万元,比上年增长19.82%,其中:住户贷款879321万元,增长16.5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73118元,增长25.24%。
2023年,勐海县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008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5.22%。
交通运输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公路里程达3128.5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5.97千米,国道95.483千米,省道159.067千米,县道580.522千米,乡道843.068千米,村道1424.4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勐海县新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1户、备案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户,获批省级“星创天地”建设1家;获省专家工作站批准建站3家。全年发明有效专利78件。
教育事业
2023—2024学年初,勐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65所。其中:幼儿园110所(含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县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1所,一村一幼41所,停用学校代码及空壳一村一幼39所);小学39所(含民办空壳学校1所);普通中学13所(含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完全中3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本学年另设小学教学点37个(含停用学校代码小学教学点26个,空壳教学点3个)。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积共175.15万平方米。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381人,其中学前教育专任教师838人,小学1410人,初中784人,特殊教育学校9人,高中274人,中职66人。全县在校学生58199人,比上年增加676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生11258人(含国际学生32人),比上年减少633人;小学在校生28671人,比上年增加720人;初中在校生12978人,比上年增加8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780人(含国际学生5人),比上年减少58人;职业高中在校生1470人(含五年制大专中职段174人、国际学生20人),比上年减少156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数42人,同比上年增加3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0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初中毛入学率111.75%;残疾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72%。教育投入经费92315.208万元,享受免学杂费的学生达87150人次。
文化事业
2023年,勐海县开展“戏曲艺术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61场,惠及群众195.16万人次(线上190万人次、线下5.16万人次);累计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92余期,培训学员3680人次;举办“非遗进校园”“中国自然遗产日”“书香勐海阅读”等活动16期期,受益群众1800人次。举办“艺韵茶乡”“清廉勐海”等主题书画摄影展览7期,展出作品660件,观展浏览19.8万人次(线下1.2万人次、线上18.6万人次);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写春联、送祝福活动,为城区、社区、村寨写送春联3600套。
体育事业
2023年,勐海县共有体育场地面积800796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5平方米。业余运动队2198支8万余人;全县组织全民健身活动32次,参加人数10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县级篮球、足球、陀螺等各类运动22次,参加人数2万余人;组队参加州级以上运动会6次,团队获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2枚。个人获得: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8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4个,其中医院13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4个,民营医院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门诊部(所)2个,村卫生室9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数2464张(实有床位数235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6.29张;卫生技术人员31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2人,注册护士1496人,在执业(助理)医师中: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58人,中级职称222人,初级职称65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30人。全年诊疗1843898人次(2022年全年诊疗1786294人次),比上年增长3.22%。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5145人。全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9772人,比上年末增加2750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参保6477人,比上年末减少176人;企业在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1252人,比上年末增加2222人。职工参保离退休人员12043人,其中:机关事业离退休人员3633人,企业离退休人员8410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211人,增加1274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40579人。2023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5506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84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554人。2023年全县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283人。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际缴费333906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1539人(在职20284人、退休11255人),比上年末增加562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8539人,比上年末增加49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2367人,比上年末增加244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待遇支出总额为54181万元,门诊及住院享受人次达142.57万人次。
截至2023年末,勐海县收养性福利机构有:社会福利院1个,农村敬老院5个,床位458张,年末在院人数90人,老年服务设施34个。有城市居民638户857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453.4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36人、1.68万元,增长4.38%、0.37%;有农村居民2923户567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资金1826.7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48人、减少318.14万元,增长2.68%、下降14.83%。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勐海”系傣语,古名“勐咳(hai)”,意为丢失猎犬的平坝地方。傣族首领召孩征服土著民族后,改称“勐孩”,衍为“勐海”,意为勇敢的人住的平坝地方。“勐”意为“平坝”和“地区”。“海”一说意为“厉害”或“恶”,此说恐误。一说县内有湖,故名“海”。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2月,勐海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景真八角亭、曼短佛寺。
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于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八角亭是一座佛教建筑物,傣语称“窝苏”,是景真地区中心佛寺“瓦拉扎滩”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这座八角亭是佛教徙们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仿照他戴的金丝台帽“卡钟罕”建筑的。它是中心佛寺处理宗教事务的议事亭,同时也是举行和尚晋升为佛爷的的场所。傣历每月15和30两日,景真地区的佛爷都要集中亭内,听高僧授经和商定宗教重大活动,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是一座中心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民委员会曼短村。据傣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傣历312年(950年),现存大殿为清代建筑。曼短佛寺由大殿、僧房、鼓房、戒堂、佛塔和山门组成,占地面积2149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殿面阔四间,宽14米,长19.4米,建筑面积271.6平方米,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
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弹唱)
布朗族弹唱是布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歌形式,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乡、西定乡、打洛镇、勐满镇等布朗族聚居区。它源于布朗族先民的歌唱,是在布朗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傣族音乐而形成的。布朗族弹唱有“索”“甚”“拽”“宰”“团曼”五种基本曲调,一般为男女对唱,男子边唱边弹奏四弦琴,女子则接以对应的词句,唱腔圆润委婉,旋律清甜优美,歌词多反映男女恋慕之情。主要用于重大节庆、婚丧嫁娶等场合,演唱涉及本民族迁徙历史、生产知识、祭祀等内容,此外也会唱一些山歌、情歌、劳动生活和儿歌等。
民风民俗
勐海县境内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拉祜族“拉祜扩节”、布朗族“桑康节”等节庆,傣族赞哈、古乐、绘画,哈尼族采茶、竹竿舞,布朗族情歌弹唱,拉祜族芦笙舞,都集中展示了当地独特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
风景名胜
综述
勐海县是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大益庄园景区(4A级)、勐景来景区(4A级)、独树成林景区(4A级),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打洛镇勐景来村、曼掌村,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勐巴拉国际旅游度假区,省级特色小镇1个:勐巴拉雨林小镇,省级旅游名镇2个:勐海镇、打洛镇,省级旅游名村4个:打洛镇勐景来村、打洛镇曼掌村、勐海镇曼板村、勐混镇曼召村。
主要景点
大益庄园景区
大益庄园景区坐落于云南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1500亩普洱茶科研基地的茶山之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庄园内保存有大量完好的茶马古道滇藏线上收集整理的珍贵文物,有古街、马帮驿站、滇西民居、西域天堂、渡口、中缅战争二战纪念馆等全实景茶马古道展示景点。设有纯手工制茶坊、茶叶博物馆、普洱科研体验中心等设施。
勐景来景区
勐景来景区位于昆洛公路距打洛镇2千米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来寨临南为中缅界河打洛江,寨中立有225界碑,占地5.6平方千米,其间有水田百余亩,鱼塘若干,田园风光真实自然。景区内游览内容主要包括寨门、塔林、佛寺、傣族传统文化陈列馆、村寨、“干栏式”傣楼、界碑等人文景观及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有神树、神泉、情侣树、古树奇观、孔雀河、界河等自然景观;有古法榨糖、慢轮制陶、傣锦制作、傣纸制作、传统酿酒、打铁、傣舞等传统技艺展示与体验。
独树成林景区
独树成林景区位于打洛镇南打洛边贸开发区内,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缅甸小勐拉接壤,生长着一棵独树成林的大榕树,已有900多年了,树幅地面面积120平方米,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勐海县被云南省教育厅拟评为“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
2022年1月26日,勐海县被评选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2年8月,勐海县被授予“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
2024年1月,勐海县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