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混镇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辖镇
勐混镇,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处勐海县东南部,东连格朗和哈尼族乡,东南与景洪市交界,南邻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南接打洛镇,西、北连勐遮镇,东北邻勐海镇。勐混镇距县城17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352.5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勐混镇户籍人口为33306人。
历史沿革
勐混原为一土司地。
明隆庆四年(1570年)设12版纳时,勐混、勐板为一版纳,称版纳勐混。
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区,称第二区(勐混)。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区改乡,称勐混乡。
1950年6月,勐混乡改区。
1953年,改称版纳勐混。
1958年3月,改勐混区公所;同年12月,改勐混公社。
1959年,改勐混区公所。
1968年,改勐混区革委会。
1969年,改为曙光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6年,改名勐混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恢复勐混区公所。
1987年,改勐混乡。
2003年,乡改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勐混镇辖勐混、曼扫、曼国、曼蚌、曼赛、曼冈、贺开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1个村民小组。有75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勐混镇辖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南开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混镇地处勐海县东南部,东连格朗和哈尼族乡,东南与景洪市交界,南邻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南接打洛镇,西、北连勐遮镇,东北邻勐海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4.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8.5千米。辖区总面积352.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勐混镇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狭长,东部为高山,西北为低山和缓坡、丘陵。境内沟谷纵横,河网密布,坝子地势平坦。主要山脉有阿珠各脚、广冈香、忙弄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阿珠各脚,海拔1987米;最低点位于南开河下游出境处,海拔1181米。
气候
勐混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9.6℃,1月平均气温14℃,极端最低气温1.5℃(2010年12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2.2℃,极端最高气温35.2℃(2009年9月11日)。最低月均气温7℃(2012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0.5℃(2010年4月)。平均气温年较差8.8℃。年平均降水量1250.8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10月,7月最多。
水文
勐混镇境内河道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南开河、南混河、南养河、南卡河、南歪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南开河,自东南向西北穿过勐混坝子中部,上游称南卡河,自布朗山布朗族乡入境,常年河,全长47千米,流域面积509.2平方千米。南开河、南混河、南养河、南歪河,年均流量分别为5.5立方米/秒、5立方米/秒、2.5立方米/秒、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勐混镇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山体滑坡等。洪涝每2~4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5~9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2008年8月2日发生在勐混周边地区及南开河上游一带的布朗山布朗族乡班章村民委员会等地,因连绵不断的雨水造成大面积山体滑坡,勐混镇曼蚌、曼国、景勐混、曼赛、贺开、曼扫、曼冈、拉八厅8个村民委员会46个村民小组2035户农户12947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547.1万元。
自然资源
勐混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金、煤、铜、铅、锡、沙金等,储量不详。已经开发的有安乐勐良勐兴铜矿、尹家山铜矿点、八落回头山铅锌矿点。
人口
2011年末,勐混镇辖区总人口3.2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72人,城镇化率3.6%。另有流动人口624人。总人口中,男性1.59万人,占49.4%;女性1.63万人,占50.30%。总人口中,以傣族为主,达2.02万人,占62.73%;汉族900人,占2.8%;还有哈尼、拉祜、布朗、回、彝、景颇、佤、白、壮、苗等少数民族达1.11万人,占34.47%。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傣、哈尼、拉祜、布朗4个民族,其中傣族2.02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4.53%;哈尼族5200人,占16.61%;拉祜族4000人,占12.77%;布朗族1400人,占4.4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30‰,人口死亡率6.22‰,人口自然增长率5.08‰。
2017年末,勐混镇常住人口为32402人。
截至2019年末,勐混镇户籍人口为3330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勐混镇财政总收入666.36万元,比上年增长32.97%。
2011年,勐混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378元。
2019年,勐混镇有工业企业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2011年,勐混镇耕地面积8.10万亩,其中水田5.85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茶叶、蔬菜等。主要品种有青菜、白菜、萝卜、洋丝瓜、莲花白、莴笋、菠菜、洋花菜、西红柿、茄子、空心菜等。2011年,勐混镇农业总产值1.64亿元。2011年,勐混镇生产粮食3万吨。2011年,勐混镇甘蔗种植面积1.99万亩,产量9.34万吨;茶叶种植面积4.35万亩,干毛茶产量1555吨;蔬菜种植面积5419亩,冬作开发2.56万亩。
2011年,勐混镇累计完成造林831.9万亩,其中竹林678.3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5.3万株,林木覆盖率44.3%。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893亩,产量6866吨,主要品种有香蕉172吨,橘子6005吨,梨2吨,芭蕉666吨。
2011年,勐混镇有大型农业机械27台(套)。
工业
2011年,勐混镇有乡镇企业335家,乡镇企业总产值0.51亿元。民办企业主要涉及碾米、烤酒、制砖瓦、木材加工、缝衣、编织等。
商业
2011年,勐混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74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勐混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6亿元,比上年增长0.14%;人均储蓄3357.22元;各项贷款余额1.21亿元,比上年增长0.04%。
邮电业
2011年,勐混镇邮政业务收入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
交通运输
勐混镇有328省道、景混公路、国道214线和省道302线过境。
2016年,勐混镇有7个村81个村民小组通公路,通车率100%。全镇有小汽车2327辆、摩托车10619辆。客运站1个,开通勐海至勐混公交车。
2011年,勐混镇农村拥有各种车辆981辆,其中拖拉机187辆、农用车153辆、汽车541辆、微型客货两用车40辆、微型客车60辆。辖区7个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车率达100%。
2011年,勐混镇镇区道路长度4.2千米;道路铺装面积81.9万平方米;桥梁1座,总长度5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勐混镇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人;村文化活动室27个,农村文艺宣传队81个,老年协会1个;图书室1个,藏书2000册。
1997年,勐混镇开通有线广播站。2011年末,有1套云南新闻广播节目,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47.5小时,广播覆盖率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8.8%。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勐混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493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7所,在校生2503人,专任教师14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1所,在校生1086人,专任教师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勐混镇中学。
2011年,勐混镇教育经费达1719.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6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50.23万元,比上年增长11.79%;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367.99万元,比上年增长9.31%。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勐混镇有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1个,各类科技人才38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勐混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47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5人、执业(助理)医师0.4人、注册护士0.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558人次,住院手术75台次,出院病人2081人次。2011年,勐混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49/10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3万人,参合率95.72%;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5‰。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勐混镇有体育场地29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地掷球、排球、篮球、陀螺、全民健身日活动、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4%。
社会保障
2011年,勐混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4户,人数205人,支出17.71万元,月人均72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0户,人数3138人,支出263.59万元,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人,支出2496元,比上年增长0.2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4人,支出9.98万元,比上年增长0.03%;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5人次,支出32.5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65人次,支出32.46万元。农村临时救助211户次,支出16.62万元。重点优抚对象108人,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和生活补助金32.06万元,比上年增长54.46%。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参保率分别达97%和100%,年内共减免医疗费132万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02.0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30人。
邮政电信
2011年,勐混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80个,乡村通邮率100%。
2011年,勐混镇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网络交换机1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门,固定电话用户20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0%;移动电话用户3800户,比上年增加9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7.5%;光缆线路总长70千米,主干电缆达2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000个,宽带接入用户1700户,比上年增加5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勐混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7千米,生产能力320吨/日,年生活用水11.6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70%,年人均生活用水32吨;排水管道1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项,污水处理厂2座,日污水处理能力54吨。排水暗渠长2千米。
2011年末,勐混镇有镇区35千伏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8150万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8条;用电负荷2598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459.25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3.45%,供电可靠率97.4%。
2011年末,勐混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195台,总容量5万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5条,总长度160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910万千瓦时,供电可靠率97.37%。农村用电量279万千瓦时。建有沼气池230口。全镇7个村民委员会81个村民小组均通电,通电率达100%。
2011年末,勐混镇境内水库有7座,总库容519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843万立万米,其中中型水库1座(纳达勐水库),总库容494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643万立万米;小型水库6座,总库容2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0万立万米。坝塘5座,总库容29万立方米。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勐混系傣语地名。勐即平坝或区域,混即倒退。勐混,意为河水倒转而流的坝子。
民族文化
傣族婚姻,上门入赘比较普遍。婚前,男女青年的社交及恋爱都较自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社交恋爱:傣语称“约骚”,当地汉族则叫“串姑娘”;丢包;对唱山歌。关系确定后,双方要互送定情物。男方告诉父母,托媒到女方家正式提亲,只要子女同意,双方父母均不会阻挠。定婚之后,须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礼一般在女方家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即“拴魂”,婚后从妻居,上门入赘,一般是从结婚那天起,先在女方家里住三年,然后,征得女方家里同意,丈夫带妻子回自己家里住三年,又回妻子家里住三年。如此往复,直到继承一方财产,建立新家庭为止。
传统工艺
手工造纸是傣家人保存完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曼召村的手工造纸是以当地一种叫“葛树”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捣碎、搅拌、过滤倒入模具晾晒的过程后便可制成一张张原始的手工造纸。2006年,傣族造纸工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傣家人都擅长编织,诸如竹笆、竹篓、篾盒、餐桌、竹凳等竹编用具。
制陶,傣语名曰“板磨”,俗称“土锅”,傣族制陶工艺被称为傣族文化的“活化石”,品种主要有锅、罐、甑、壶等,其中以土锅最有名。
风景名胜
勐混大白塔佛寺,由基达和尚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77年),1949年,右召玛哈丙重建,于1985年,有杜哈波甩臂再次组织重建。
贺开古茶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由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囡等组成,有古茶园面积16000亩。与产茶区老班章、南糯山毗邻,距勐海县城40千米,树龄达200—14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有16200多亩,数量达200多万株,是世界上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密度最高、保护最完好的古茶园。入选“2014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国家农业部2014中国美丽田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4: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