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君展(1900年11月5日-1976年1月3日),女,原名启荣,湖南省长沙县人,出生于一个
官宦世家,祖父
劳崇光曾任
两广总督,父亲是很有才学的名士。1918年她考入湖南
周南女中。
人物生平
1900年11月5日(农历9月14日),劳君展出生在长沙显赫的富贵之家,祖父
劳崇光曾任
两广总督,父亲是很有才学的名士,兄长也很受社会上尊敬。君展原名启荣,自幼好学,熟读古书,她是家中的宠儿。在当时的社会,她的人生道路自然可以作千金小姐,当阔太太,进入权贵富豪之家,享受一个女人需要的一切,但她蔑视财富和权势,从不追求个人享受,以自己的智慧选择了人生道路的起点。
1918年她考入湖南
周南女中。这是一所私立学校,由社会名流
朱剑凡先生创立。朱先生系湖南人,是明朝皇族的后裔,为爱国志士。他曾留学日本,深感中国妇女受封建压迫毫无社会地位,他宣扬新思想,鼓励独立思考,支持
妇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劳君展和
蔡畅是周南女中第一班的学生,她们很快成为知心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有关国家前途的话题。
五四运动在湖南燃起烈火,周南女中成为进步青年的先锋队。
五四运动期间,任长沙学联宣传部长,创办《
女界钟》杂志,加入毛泽东创建的
新民学会。
1919年秋考入上海东南大学。同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入
里昂大学专攻数学。
1921年初,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到欧洲考察学习,将同行的女学生劳君展(启荣)等介绍给先期赴法勤工俭学的
许德珩,希望许德珩为她们补习法文。
1924年暑假,获得
里昂大学硕士学位,进入
巴黎大学,跟从
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25年4月16日在巴黎中国饭馆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徐悲鸿、
刘半农等34人到会祝贺,
蔡元培题赠贺词:“爱心同结,互助互利。学术事业,勤奋不已”。婚后,工作于
居里夫人的镭研究所,成为其亲密助手。
1926年毕业于巴黎大学。
1927年回国后,任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不久,蒋汪合流,她和丈夫颠沛流离于上海、广州、北平等地,先后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上海
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教学之余,曾翻译出版《积分学纲要》,与
严济慈合译《法国高等数学大纲》等著作。
1932年底,国民党特务在北京大学逮捕进步师生,她动员著名记者
萨空了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罪行,又请
宋庆龄、
蔡元培、
鲁迅等知名人士多方奔走营救,使
许德珩、
侯外庐等进步师生获释出狱。
1936年参加北平文化界救国会。
1945年参与筹备成立
九三学社。1945年
毛泽东赴
重庆谈判期间,分别会见了
许德珩、劳君展和
梁希、
潘菽、
金善宝、
涂长望等九三学社先贤,鼓励他们把“民主科学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
政治组织。1945年9月3日,日本向盟国签定降书,为纪念世界民主力量击败法西斯,许德珩夫妇与朋友们在重庆青年大厦举行庆祝大会,并决定将
民主与
科学座谈会改为九三座谈会,后又改为
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成立大会在青年大厦召开,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九三学社缘起、宣言及主张等。
1947年5、6月间,劳君展与学生一起积极投身到“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学生运动中去,终被解聘。
1949年3月25日,
许德珩夫妇侍立于西苑机场,欢迎
毛泽东、
周恩来等中共领导进入北平城。这天晚上,被邀参加毛泽东主席在
颐和园乐寿堂举办的宴会,开怀畅谈,一直到第二天清早。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参事,九三学社第二届中央理事、第三至五届中央常委、北京市分社副主任委员。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微积分教程》。
1976年1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人物事件
著名科学家
居里夫人,以她辉煌的成就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博得全世界的尊崇,仰慕她名望的人很多,而她亲自培养的学生很少。她的中国籍女学生名叫劳君展。
图为1922年劳君展与旅法勤工俭学好友摄于法国,右起:
许德珩、劳君展、魏璧、
吴孟班。
主要成就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任中共组建的北平妇女救国会委员。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她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支持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的家是
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人
彭真、杨秀峰、
徐冰等经常召集重要会议的场所。每当在她家开会,她都精心筹划安排,以保安全。当她得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物资奇缺,特别是因缺乏计时怀表而不利于指挥作战的情况,即将仅有的积蓄全部拿出,购买钢笔、怀表、布鞋及其他物品,交中共北方局负责人徐冰转送延安。对此义举,毛泽东曾亲自致信感谢说:“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是完全一致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参加了全国各党派妇女代表大会,后赴重庆开展
抗日活动。
1944年,她参加了由高级知识分子组织的民主科学座谈会,经常聚会讨论时局和实现
全民抗战的对策。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曾邀请她与丈夫
许德珩到
红岩嘴
八路军办事处共进午餐。老友相逢,叙谈颇多。告别时,她不无忧虑地说:“重庆气候不好,山城不可久留,早作归计为好。”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高层领导的安全计,她奔波于各大专院校间,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广泛开展工作,争取他们对中共代表团的同情与支持。抗战胜利后,她和丈夫联络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九三学社,是该社创始人之一。后任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积极支持和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
人物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教授,高教部研究员,教育部参事。她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三至五届
中央委员会常委,全国妇联执委,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了许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