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是指专门从事戏剧文学写作的作家。这些作品可能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或是不可能上演的舞台
剧本,或是只以剧本对话形式的纯粹文学创作。最早的剧作家可追溯到西元前五世纪的
希腊时期,当时的剧作家多是以喜剧写作为主。
中国最早的剧作家因资料很少,已不可考,可知的是自隋代开始有管理
百戏的制度,而最早的剧本为
南宋时期的《
张协状元》。这出剧本作者有一说为南宋温州的
九山书会。
而在中国古诗词四大类中,
唐诗宋词元曲,元代的剧作达到了巅峰状态。并且,剧作家也是文化职业之一,其他文化职业包括作家,翻译家,诗人等。
英语里的“剧作家”(
playwright)一词首先出现于英国剧作家
本·琼森的讽刺诗《致编剧》(To Playwright)。“Play-wright”一词有“编写表演的工匠”的意思,暗讽当时在剧场里工作的二流散文作家。因为当时的剧作家多数采用
格律诗体裁,并自称为诗人,这种做法一直延至19世纪早期。尽管如此,现代“playwright”一词已没有贬意。
夏衍(1900-1995),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
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
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
浙江省
余杭县(今浙江杭州)
彭埠镇严家弄,原名
沈乃熙,字端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杰出的革命文艺家、社会活动家和电影艺术家。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
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
西安市
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1929年毕业于
河南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酷爱
京剧,在校期间组建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并粉墨登场[2]。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自任院长、编剧和导演,并与
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共同改革豫剧的表演、音乐、服装及化妆。1935年开始编写剧本,在20余年中创作、
改编剧本58部,他的多数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思想内容比较健康、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
戏剧家,著有《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
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
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
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
文明戏的观众,
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孙庆升:《曹禺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曹禺的妻子
李玉茹是著名
京剧旦角演员。
吴祖光又名吴召石、吴韶,现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原籍江苏武进,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生于北京
东城小草厂的一所
大宅院里,家庭为吴祖光提供了一个文学的环境。其父
吴瀛,曾参加创办故宫博物院,精于诗文书画、篆刻和古文物鉴赏,对吴祖光的文学生涯有深刻影响,同年吴祖光毕业于北京
孔德学校。在中法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应聘任南京戏剧专科学校
校长室秘书。1934年发表的小说《宫娥怨》,是其处女作。七七事变后,随剧校到湖南、四川担任语文和中国
戏剧史的教学。1936年于
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
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
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
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
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
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
新民晚报》“
夜光杯”副刊和
《清明》杂志,还创作《
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
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
国魂》、《
莫负青春》、《
山河泪》、《春风秋雨》和《
风雪夜归人》等电影。
新中国成立后,
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
红旗歌》和
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
梅兰芳舞台艺术》、《
洛神》、《
荒山泪》,为梅兰芳、
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
新凤霞合作改编了
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
闯江湖》、《
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