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汉语一级字,读作削(xuē或xiāo),在口语中单用时,读作xiāo时其本义为斜着刀切刮;用作
名词,指一种书刀,是古代用来削除简牍上的错字的工具;读作xuē时其本义为削弱,削减;又引申指删除、删改,由删除进一步引申指革除、免除、消除,又引申指消瘦的样子。
《
唐韵》《正韵》息约切《
集韵》思约切,𠀤相入声。《
说文》鞞也。从刀,肖声。一曰析也。《徐曰》今人音笑。刀之匣也。
又《
玉篇》刻治也。《增韵》
刮削也。《诗·大雅》削屡冯冯。《注》墙成而削治重复也。
又《集韵》仙妙切《正韵》蘇吊切,𠀤音笑。刀室也。《前汉·货殖传》质氏以酒削而鼎食。《注》师古曰:削谓刀劒室也。人有刀劒室,恶者为酒濯,令更新也。《集韵》本作韒,或作鞘𤿨。
又《集韵》《
韵会》《正韵》𠀤所敎切,音稍。《周礼·天官》家削之赋。《注》二百里家削。《疏》家削之赋者,谓二百里之内地名削,其中有大夫
采地,谓之家,故名家削。《
集韵》本作𨛍,
通作稍。
(削)鞞也。革部曰。鞞、刀室也。少仪曰。削授拊。史、汉货殖传曰。洒削。方言。劒削、自河而北
燕赵之闲谓之室。自关而东或谓之廓。或谓之削。自关而西谓之。廓卽郭。卽鞞。
今字作鞘。
玄应曰。
小尔雅作韒。从刀。肖声。息约切。按当依
广韵私妙切。二部。一曰析也。木部曰。析、破木也。析从斤。削从刀。皆训破木。凡侵削、削弱皆其引伸之义也。今音息约切。
◎
客家话:[梅县腔] siok7 [
东莞腔] siok7 [客英字典] siok7 [台湾四县腔] siok7 [客语拼音字汇] xiag5 xiog5 [
宝安腔] siok7 [
海陆丰腔] siok7 [陆丰腔] sio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