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应---
安岳石刻创始人,川安岳是中国石刻艺术之乡。但人们知道安岳石刻创始人是谁吗?他就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一一玄应;玄应又亲自到云居山(现安岳圆觉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崖造像区组织石工雕刻毗卢佛像龛、释迦佛像龛。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据《安岳县志》记载,玄应是唐代有德行的著名高僧,于唐玄宗开元一年(公元713年)踏遍名山古刹,从北至南,来到普州安岳,四方募化功德,修建栖露寺(今安岳大云山千佛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天,玄应脑子里浮现出安岳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庞大石窟艺术造像群,眼前红光闪耀,久久不能消失。第二天玄应一早起来,念完晨经,做完早课,便召集众僧商议,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议论纷纷。玄应倡导:“普州安岳,人杰地灵,石刻造像,北方有云岗、龙门,南方应是我普州安岳。民众忧于病患,吾想在此山崖四周雕塑佛道神像,永葆太平。再则,又继承祖先遗训,弘扬佛。”众僧皆响应,“我等愿随大师。”
大师释门玄应不辞劳苦,不分昼夜,精心思考,制作了干佛寺、
卧佛院、圆觉洞等处摩崖石刻造像的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
成就及荣誉
唐开元三年,玄应祖师便号召僧人四面八方募化功德,动员当地民众出资,并亲自请来能工巧匠20余人研究石刻造像内容,制作蓝图,在反复研究后,作出了大云山(现今安岳千佛寺)、跑马滩(现今安岳卧佛沟、云居山现今安岳圆觉桐)石窟造像的决定。在众僧及当地能工巧匠的支持下,玄应率领工匠在安岳栖露寺大云山周围岩壁上展开了十分艰苦的石刻雕凿战斗。首先凿“释迦说法龛”。宣传释迦说法,普渡众生,乞求苍天保佑天下太平。劝告世人从善。卫匠们起早摸黑,不分天晴下雨,刮风下雪。不到半,10余名匠人按照玄应设计的方案,刻完了释迦说法龛,另外刻了三世佛、干佛、三观音,一佛四菩萨。个个雕得惟妙惟肖,形象生动。
相关故事
在雕凿北崖造像时,正值开元十六年间,天大旱,田里庄稼只有三成收,第二年青黄不接时,农民生活困难,石匠饿得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玄应指导雕刻的“药师经变龛”工程也进度缓慢。正当玄应为此事十分郁闷时,普州司仓参军来到大云山。看到好友玄应脸上愁眉紧锁,便问道:“大师,有何难处?”玄应雕刻佛教造像深得这参军支持,两人相逢无话不说,当了解到玄应为工程进度慢,石工生活问题焦虑。参军便对玄应及工匠们说:只要你等齐心协力,决心造就栖露寺菩萨像,我便资助粮五石,三月内如果完工“药师经变龛”,及北岩的数龛造像,我再拨出五石粮。参军这一席话,众工匠顿时干劲倍增,不到三月,便完成了北崖的石窟造像。第71号龛上还留下玄应的题记。经过数年努力,完成了南崖的几龛唐代造像。
个人作品
据现今
安岳卧佛院第46号窟内题记考证,唐开元十年,高僧玄应就带领工匠来到青山绿水山湾,组织雕塑卧佛沟造像。后来人们称此地为卧佛沟。摩崖造像及石刻经文刻于呈几字形的卧佛沟南、北岩,分布在长1165米,宽5米的岩壁上。释迦牟尼涅槃窟选择在北崖,将巨型全身释迦涅槃像刻于石区面5米高的石崖上,主要内容把释迦牟尼涅槃时众弟子守候在他身边,阿难闻讯赶来为他把脉,力士拗哭的情景,根据山势走向,玄应大胆创新,打破佛教仪轨,将释迦牟尼像背北面南,头东脚西,左侧而卧刻凿于石壁上,历时数月,精雕细刻,终于宠成了这一盛唐时期最为壮观的释迦牟尼涅槃变窟,整个佛像长23米。故历史上称为卧佛。被当今石刻专家称为中国盛唐时期同类题材造像之最。
社会评价
开元二十年间,玄应准备陆续在南崖凿出15个洞窟将自己从都城洛阳带来的大唐三藏经,吩咐大弟子李慧刻于石壁上。大弟子李慧不解地问道:“师傅,刻一、二种经文就够了,何必刻这么多呢?”玄应说:“徒儿啊!你有所不知,将三藏从印度取回的真经全部刻于石壁上,一是可以作为后世校正佛经参考的版本,二是以防因社会动乱,时局变迁,佛经被毁”。接着又嘱咐李慧:“如果我哪天去了天堂,你一定带领众师弟完成大业”。李慧遂安排能工巧匠,日夜奋战,经过数年努力,直到天宝年间,才终于将《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目经序》、《佛名经》、《大佛涅槃经》等20余种经文全部雕刻于洞窟中,刻经面积达130余平方来,石刻经文40余万字。至今已1200多年了,卧佛沟经文洞内仍留存有玄应的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