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本
文物术语
也就是版本类型。亦称
刊本
、椠本、镌本。均指
雕版
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
雕版印刷术
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
雕版印刷
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
国子监
校刻“
九经
”。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
西夏
,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
词语解释
刻本
[block-printed edition]
刻版印刷
的书籍版本
刻本是用
雕版印刷
的方法印装的书籍。
刻本分类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地域,刻书者、刻版形体及
印刷技术
的不同,产生了许多型式各异的刻本。
从时代上区别的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国刻本;
因地域不同,有
浙本
(浙江地区刻本)、
闽本
(福建地区刻本,因以
建宁府
建安、
建阳
两县为中心,故又称建本)、
蜀本
(
四川地区
刻本)、
平水本
(山西平水刻本)等,具体又分为杭州本、越州本、
婺州
本、
衢州
本、潭州本、赣州本、池州本、建阳本、
麻沙本
等;
按照书籍刻印的主体又分为
官刻本
(我国古代政府各机关
雕版
印行的书籍)、
家刻本
、
坊刻本
(指一般
书商
刻印的书),官刻本因所刻单位不同分
监本
、
经厂本
、
藩府本
、
书院本
以及各种名称的刻本,比如宋有
崇文院
本、秘书监本、茶
盐司
本、
安抚使
本、
转运使
本、仓台本、计台本、漕院本、
公使库
本、
郡斋本
、
太医局
本等。
坊刻
和
家刻
都是私人
刻书
;
从刻版形体上来区别的有
大字本
、
小字本
、
书帕本
、
黑口
本、白口本、十行本、八行本、
影刻本
(又称
影刊
,其方法是先照原
书影
摹,然后在版上雕)、
巾箱本
(版本较小的古书,巾箱是古时装头巾的小策;因该书型特小可装在巾箱里,极便携带,
故名
)等;
从印刷技术上区别的有写刻、朱墨印、几色
套印
等,因版印技术不同,有墨印本、
朱印本
、
蓝印本
、
套印本
等不同称谓。因版刻印的早晚不同,有初刻本、
覆刻本
、
影刻本
、
初印本
、
后印本
、重修本、递修本等不同称谓。按书籍流通情况又有
通行本
、
旧刻本
、
残本
、善本、孤本等分别。
刻本的出现和流通对保存、传播祖国
文化遗产
起了极大作用。
参考资料
刻本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0 18:22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刻本分类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