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蒺藜
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中国在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
基本概念
铁蒺藜,中国古代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亦称蒺藜。有4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凡着地均有一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故名。在古代战争中,将铁蒺藜撒布在地,用以迟滞敌军行动。有的铁蒺藜中心有孔,可用绳串连,以便敷设和收取。
铁蒺藜制造简易,敷设方便。除用铁铸造外,也可以用竹、木代替。2000多年以来,它一直是战争中应用的障碍器材。
历史沿革
战国
战国时期已使用铁蒺藜,常用于城市防御战。有《墨子·备城门》记载,“皆积参石、蒺藜”,又有《六韬·虎韬》所述:“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
秦汉以后,铁蒺藜成为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除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外,部队驻营时,也有营区四周布设。
宋代
宋代以后,铁蒺藜的种类逐渐增多,如布设在水中的“铁菱角”,联缀于木板上的“地涩”,拦马用的“蹄”,在刺上涂敷毒药的“鬼箭”等。
《宋史·扈再兴传》中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金兵攻枣阳,宋将扈再兴“夜以铁蒺藜密布地,黎明佯遁,金人驰中蒺藜者十踣七八”。
明代
明朝军队广泛使用铁蒺藜。据戚继光《纪效新书》中记载,在戚继光的军队中,每名藤牌手、挨牌手“各带蒺藜十串,每串六个接连”,便于野战布营。明军战船上也装载大量铁蒺藜,大型船1000枚,中型船800枚。交战时,向敌船投掷,使敌人在船上难于行动和作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24 13:01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念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