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一(1884—1906),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时期喜欢阅读进步书籍,1903年受革命潮流影响,加入
华兴会。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道一受黄兴委任为萍浏醴起义领导人。到达长沙后,刘道一将核心同志召到水陆洲船上秘密开会,商定了起义的具体计划。不幸的是,刘道一因在长沙、衡山等地运动新军、筹集军火,引起清政府注意,在从衡山返长沙途中被清军逮捕。面对严刑拷问,刘道一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在狱中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的诗句。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在长沙浏阳门外从容就义,年仅22岁。
人物生平
家族家世
1884年7月22日,刘道一生于湖南省湘潭县花萼乡八斗冲(今属白石铺乡广桥村)。刘道一,谱名吉唐,字炳生,自号锄非,又号培雄,华夏先烈。祖籍湖南
衡山,先祖刘宗汉康熙年间迁居湘潭,先居湘潭上八都杨柳冲三人垇,后在湘潭九都十甲广东桥下刘家湾建宅定居。他的后裔世代留居在湘潭,形成衡山迁湘潭刘氏。
其父刘方峣早年为湘军营勇时,因仗义释放被俘的太平军总制林迪荣,为避祸,改名鹏远,徒匿至湘潭县花萼乡八斗冲定居,后在湘潭县衙充刑房当差役。刘方峣有3个儿子,分别是刘谦唐、刘吉唐和刘六一。刘谦唐,即
刘揆一谱名。
倾心革命
刘道一幼时聪慧,成绩优异,幼年入私塾读《孟子》,能琅琅成诵,性格开朗,能言善辩,锋芒毕露。后入县城益智学堂学习,受革命潮流和兄长
刘揆一的影响,思想激进。读《
汉书·朱虚侯传》时,对“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句话非常欣赏,便自号“锄非”。后入长沙修业学校、湘潭美国教会学校。他尤其在政治上早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他极其关切祖国命运。
1904年,刘揆一、
吴禄贞等人发起成立了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刘道一亦加入其中。因其具有语言天赋,被华兴会内圈组织同仇会派去湘潭策动联络哥老会首领共图大业。刘道一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像会党同志宣扬革命道理。3月,刘道一考取官费生留日,入清华学校(即原东京大同学校)读书。在日期间,刘道一受到东京留学生革命气氛影响,逐渐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905年8月,刘道一参与了
中国同盟会的筹划工作,中国同盟会成立后被推为书记、干事。之后,革命党与
保皇派论战时,他积极参与其中,发表有《驱满酋必先杀汉奸论》等文章。12月,加入秋瑾等人组织的秘密革命团体“十人团”,随后又与秋瑾等人加入冯自由在横滨创办的“洪门三合会”,被封为“草鞋”(即将军)。
1906年奉命回国联络会党、新军,全盘负责组织和发动萍浏澧起义,这是
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本约于12月底清吏封印时发动,但是部分会党同志却迫不及待于12月4日率先发难于麻石,刘道一等人得知后只好紧急应对,在四处联络起义军的过程中,因疏于掩护被清兵抓获。
慷慨就义
1906年秋,刘道一奉派与
蔡绍南、
彭邦栋等回湖南,以图“运动新军,重振会党”,酝酿武装起义。他到长沙后,与蔡绍南约集革命同志数十人在
水陆洲(即
橘子洲)船上密会,传达
黄兴部署武装起义的意见。会后,刘道一留长沙掌握全局,负责与同盟会东京本部及各方面的联系,蔡绍南则前往萍乡一代联络会党,计划等军队策反成熟后,在阴历年底,清廷封印时举事。
1906年12月4日,蔡绍南、
龚春台等领导
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声势浩大,清廷震惊,急调湘、鄂、赣诸省五万兵丁
会剿。起义队伍纪律不严,指挥失灵,终于失败。当时,刘道一正在长沙运动新军,听到举事的消息后,日夜加紧准备,以便起义队伍攻取长沙时,新军及防营能开城响应。他先在长沙筹划,随后又往
衡山进行联络。但是他的行踪早已引起清廷地方政府的怀疑,不幸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
湖南巡抚岑春煊派兵逮捕,解送
臬司督同
长沙府审讯。
他在狱中屡遭酷刑,坚不吐实,威武不屈,大义凛然,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面对严刑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清吏无奈,以从他身上搜出一枚“锄非”二字印章为借口,于当年12月31日将他杀害于长沙
浏阳门外,年仅22岁。
黄兴在东京得知刘道一牺牲后,与
刘揆一相抱痛哭。孙中山闻讯,满含悲愤,作诗哀挽。刘道一的父亲刘方峣因悲愤过度而仆地中风,1个月后也病逝。刘道一的夫人曹庄当时正在长沙周氏家塾读书,闻信自杀,未成,2年后仍自缢殉节。
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
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著有《衡山正气集》。
领袖挽诗
刘道一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人, 他的壮烈牺牲和
萍浏醴起义的失败,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盟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孙中山、
黄兴都为他撰写挽诗,对他的功业给予极高的评价。他牺牲后,革命党人大多写有挽诗,至今尚存80多首。兹列孙中山和黄兴挽诗如下:七律·挽刘道一
孙文尚馀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七律·挽刘道一 黄兴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已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刘道一墓
中华民国成立后,经孙中山批准,供祀刘道一于大汉忠烈祠。1912年3月,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了“优恤刘道一令”,葬刘道一于长沙
岳麓山青枫峡,黄兴亲笔题写“烈士
刘道一墓”。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墓呈半圆形,底径3米,高0.5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碑三通,主碑刻
谭延闿 刘道一烈士就义80年后,
屈武先生为
烈士祠题词:“慷慨捐躯,刘郎不朽。赤心报国,岳麓千秋。”1983年,湖南省将
刘道一墓列为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