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揆一 (1878年12月3日一1950年11月1日),字霖生,湖南省湘潭县人,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八斗冲,中国民主革命家。
生平概述
刘揆一,字霖生,原籍湖南衡山,1878年12月3日(清光绪四年十一月初十)生。其父刘方尧务农,太平天国时被征募为湘军乡勇,后充湘潭县知事公署刑房差役,称籍湘潭。由于职务关系,他和会党常有接触,同情他们“反清复明”的宗旨。刘揆一也因此和哥老会早有交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在湘潭附近活动的哥老会首领马福益遭清政府搜捕。刘揆一奉父命向马报信,马得免于难,二人从此建立了友谊。刘也因而成为以后华兴会、同盟会和会党之间的一个联系人。
刘揆一幼年入私塾,后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1903年春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在这里与黄兴结识,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进行反清活动,并一起参加留日学生反对沙皇俄国侵占我东北三省而组织的“拒俄义勇队”(以后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
同年6月,军国民教育会推举黄兴等人回国运动起义。黄与刘揆一商量进行办法,刘说:“种族革命,固非运动军学界不为功,而欲收发难速效,则宜采用哥老会党。以彼辈本为反对满清而早有团结,且其执法好义……足为吾辈革命所取法。”并且介绍了马福益的情况。黄兴认为言之有理,当即决定由刘揆一与马联络,相约三个月后会于长沙。
黄兴、刘揆一相继回国后,11月4日在长沙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决定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方针,首先在湖南发动起义。为了便于联络会党,又建立了外围组织同仇会,邀马福益等会党头目参加。1904年春,刘揆一、黄兴与马福益在湘潭秘密会晤,共同制定了发动长沙起义的计划。他们决定11月16日(阴历十月初十)西太后七十岁生日那天,在长沙祝寿会场安放炸弹炸死到场的文武官员,乘机攻占长沙。起义主力为省城武备学堂学生中的华兴会员及其联络的军队,同时发动各地会党分五路响应。会后,刘揆一到醴陵渌江中学担任监督,暗中负责调度会党及联络军队。他和黄兴等人还变卖家产,充作这次起义活动的经费。他们仿照日本军制,将会党编成革命军旅,黄兴以同仇会的会长兼任大将;刘揆一为中将,掌理陆军事务;马福益为少将,掌理会党事务。
9月24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浏阳普集市例开牛马交易大会,参加者达数万人,半数是哥老会员。哥老会把这天作为拜盟宣誓的日子。同仇会选定这一天为马福益举行少将授予仪式,由刘揆一代表黄兴给马长枪二十支,手枪四十支,马四十匹,并监督宣誓。“仪式庄严,观者如堵”,“自是哥老会相继入会者,不下十万人”,革命声势大振。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积极进行的时候,不幸因事机不密,为湘抚陆元鼎侦知。黄兴和刘揆一被通缉,11月初相继逃亡上海,马福益亦逃往广西。起义未经发动,即遭失败。黄、刘抵沪后,在英租界余庆里十二号华兴会秘密联络机关,重新聚集党人,共谋再举。不料11月19日在上海发生了万福华枪击广西巡抚王之春事件,余庆里机关遭破坏,黄、刘又被迫离沪,亡命日本。
1905年7月,孙中山由欧洲到日本,在东京与黄兴会晤。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都认为有必要将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联合起来。但东京的华兴会成员对合并有不同看法,黄兴在7月29日邀集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等人商谈,刘“主张不入孙会”。由于意见不能统一,最后决定入会与否,听任个人自由。刘揆一因持异议,同盟会成立时没有参加,直至1907年1月他才加入。2月,他代理东京本部执行部庶务干事。同年,孙中山与黄兴先后到安南(今越南)组织中国南方的武装起义,刘以庶务干事代行总理职务,留驻东京,直到辛亥革命。其主要工作是筹划会务,发展会员,为前方武装起义调遣人员和购运枪械等。
这时,同盟会领导涣散,内部几次发生分裂,刘揆一为顾全大局,做了一些排难解纷的工作。1907年6月,章炳麟、张继等人在东京就孙中山离日前接受日人赠款及潮、惠起义失败等事攻击孙,要求刘召开会议罢免孙的总理职务,改选黄兴继任。刘揆一认为,孙中山“留给《民报》社维持费二千元,余悉以供潮惠党军急需,诚非得已”,而且孙、黄当时正筹划在广东发动新的起义,“万一因‘总理’二字而有误会,使党军前途顿生阻力,非独陷害孙、黄二公,实不啻全体党员之自杀”。因而力排众议,没有同意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接着刘师培又提议改组同盟会本部,援引日本社会党员北辉次郎、和田三郎充本部干事,刘揆一又予以制止。面对同盟会东京本部日益严重的混乱状况和倒孙风潮,刘揆一曾写信给冯自由、胡汉民,请他们劝孙中山向本部引咎道歉,遭孙拒绝。这时,黄兴也给刘揆一等人写信,解释经费的用途,维护孙中山的威信,同时拒任同盟会总理,倒孙风潮才暂平息。1909年9月,因经费问题陶成章联合李燮和等人发表“七省同盟会员匿名书”,列举孙中山“罪状”,进行攻击。11月,刘揆一和黄兴、谭人凤联合致函李燮和,逐条为孙中山申辩,又以同盟会庶务名义,发表致各报社通函,否认陶等人函件的效力,使陶等人谋划未能得逞。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刘揆一从日本回国。10月28日,黄兴由上海赶到汉口,亲赴前线督师,刘也到汉口前线任督战员。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中不少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同盟会的任务已完成。刘揆一也提出“自今以后,务皆以提倡共和民国政体、组织中华民国政党为共同统一之宗旨”,主张把同盟会和各立宪派组织的名义“一律取消,化除畛域,共建新猷”。1912年3月,同盟会转变为公开的、以从事议会政治为目的的“政党”,刘为十干事之一。同盟会阁员与袁系阁员一起,组成了民国第一任以唐绍仪为总理的“混合内阁”。袁世凯就任临时总统后,公然违背《临时约法》,破坏内阁制度。宋教仁为了坚持政党内阁的主张,辞去农林总长职,同盟会其他阁员也一齐退出内阁。刘揆一不同意这种做法,8月2日,他接受袁世凯的任命,当了陆徵祥内阁的工商总长。为了不受同盟会关于会员不得参加非政党内阁的决定约束,他在8月8日登报脱离同盟会。启事称“此次置身国务员中,虽实行个人主张,亦以国势所趋,别有苦意。惟格于党议,只得自请脱党”。25日,同盟会改名国民党,9月,陆徵祥辞职。国民党推举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组阁,以全体阁员加入国民党为条件,力图组成国民党的“政党内阁”,刘揆一继续留任工商总长。他又表示“我本系老同盟,若全体加入,我自然复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指使人暗杀了宋教仁,刘揆一南下上海吊唁,遭孙中山、黄兴及其他国民党员冷遇。返京后他另组“相友会”,表示不与国民党合作。后来由于内阁改组,又因工商部私借外债受到攻击,7月,袁世凯准他辞去工商总长职。
1915年12月,护国战争在云南发动,全国纷起讨袁,刘揆一也响应参加。1916年初,他在天津创办《公民日报》,刊登反帝制的言论。3月,报馆因此被查封。
同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刘揆一曾一度担任国会议员,到1918年国会解散。此后便没有固定职务,
五四运动前后,刘揆一赋闲家中,但接触了进步书刊,同情学生的革命行动和孙中山的护法运动,为留法勤工俭学筹集过经费。北伐战争前夕,他曾赴广州投入革命洪流,和国民党及共产党领导人都有接触和往来。大革命失败后,他思想彷徨,莫知所从,寓居北京,闭门著书,1929年出版了《黄兴传记》,记述了黄兴革命活动的历史。1932年他到南京,受聘为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纂修。
1933年,蒋介石邀请一些名流、学者参加政府工作,刘揆一被聘任行政院顾问。“九一八”以后,他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常写诗词加以讽刺。1934年,他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救国方略之我见》,主张恢复“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这引起蒋介石的反感,不久即被解除顾问职务。从此,他隐退家园,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绝少往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
1950年11月1日,刘揆一在湘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