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惠
大学教授、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汉语大字典》编委
刘君惠,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名道龢,以字行,号佩蘅,中共党员,教授。1912年10月27日(夏历民国元年9月18日)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属成都市),祖籍四川乐至县。祖父忠台世代务农于乐至县,父亲长赋初在乡务农,后至成都经商。
简介
1919年2月,刘君惠入读成都私立存粹小学校,父亲去世,与寡母相依为命,1924年在成都诸葛井街的杜氏私塾读书,直到1925年8月;之后分别就读于私立大成学校小学部、私立大成中学校;1930年8月起,在四川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就读,三年毕业后于1933年8月考入四川大学中国语文学系;193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之后,刘君惠曾任成都多所中学如私立蜀华中学、协进中学、省立成都中学、成都师范的教员(绝大多数系兼任)。从1940年8月起,通过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闻宥(字在宥,1901—1985,江苏松江[现属上海]人)的推荐,受聘为内迁成都的私立金陵大学中文系讲师;三年后晋升副教授,同时由于老师蜀中大儒华阳林山腴思进(字,时四川大学教授,1873-1953,华阳县人)、赵少咸二先生之荐,并受聘为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讲师。其间,迫于生计,兼了成城中学、敬业中学、天府中学课。
抗战胜利后,随金陵大学于1946年迁校南京,8月受聘为中文系教授,曾至上海、杭州等地一游,挥赋旧体诗多首;次年8月回川,此后历任重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重庆私立南林学院及中国公学教授,一度兼任南林学院代院长,其间多次支持学生运动,如1949年4月重庆大中学生“反饥饿争生存”大游行等(如撰写对联“不自由毋宁死,有杀身以成仁”、“争革命争生存,与高尔基一路;不目逃不肤挠,为漆雕氏之儒”及签名、提供经济支持)。1949年6月回到成都,在省立成都中学、济川中各任了一班语文课,作了兼任教员。
解放后,刘君惠主要任教于四川师大中文系(他应校长王兆军、军代表黄天祥之聘,1950年2月就任三台川北大学教授,院系调整后从1953年8月起任南充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汉语教研组主任,1956年8月随校迁成都),1951年初赴蓬溪、遂宁、潼南、安岳、乐至等五县传达有关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并担任川北区土改工作团安岳工作队队长;同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任四川师范学院教育工会主席、南充市教育工会主席,以及南充市首届工人代表会议代表、四川省首届工人代表会议代表、川北区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57年错划为一般右派分子,受到不公平对待,曾入图书馆工作。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撤销错误处分。1979年1月平反。1980年5月当选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训诂学会理事会理事。刘君惠先生于1990年2月退休,1999年10月去世。与吴宓交好。
学术小传
先生名道龢,字君惠,号佩蘅,以字行。四川成都人。1912年10月27日(壬子年庚戌月丙子日,农历九月十八日)生。
先生1937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中文系,毕生从事教育工作。1937年至1941年任四川省立成都师范学校教员,1941年至1947年任四川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47年至1948年任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教授,1948年至1949年任中国公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南林文法学院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代院长,1949年以後任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先生曾从蜀中鸿儒赵少咸先生问学,早年受章炳麟学术思想影响甚钜,对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均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先生在金陵大学文学院主编的《斯文》月刊及金陵大学文学研究会会刊上发表有关我国历史文献的论文,同期主讲训诂学和诸子专书研究,撰有《诸子学导论》,编辑《训诂学名著选编》,著有《方言疏证续补》等;在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院刊发表《龙山十二论》,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先生精力聚于汉语、汉语学和汉语学史。在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先后讲授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为研究生主讲训诂学;1955年由四川师范学院印行教材《古汉语》与《古汉语参考资料》,1980年撰成《训诂学略例》于1984年由成都中医学院印行,参编《汉语大字典》并担任编委,撰写《庄子字义疏证》。先生一生发表过很多重要论文,影响深远者如《论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释例》、《论王念孙方言疏证补》、《读黄侃论学杂著》、《诗豳风七月新探——兼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是尊重古训,还是墨守古训》等。
先生1999年10月31日辞世,享年88岁。
先生治学之座右铭曰:审名实、重佐证、守规律、戒妄牵、断情感、汰华辞。1986年夏,先生缀朱熹句“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为联,颂祝张永言先生寿,其题记曰:“永言同志穷研故训,博综文史,新知培养,旧学商量,探索愈深,涉猎益广,徴九服之异言,考六代之绝语,辨章风谣,曲通万殊,烛照之匠,自成一家矣。”此言先生亦足当之。
先生擅书法、精音律、谙熟医书,作诗填词则终生不辍。
先生为人儒雅方正、温柔敦厚,可谓高山景行;先生治学博古通今、中西融通,堪称精严淹博。(华学诚先生撰)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训诂与词汇、中国文化史。
作品
主要论著:《扬雄方言研究》(与李恕豪、华学诚等合作)、《训诂学略例》《论王国维(尔雅草木鸟兽虫鱼释例)》《〈诗·豳风·七月〉新探——兼论语言与文化的联系》等。
高邮王氏纪念馆落成敬赋此诗以纪盛事
一宅巍然邑里尊,
山川图画影犹存。
乔木百年故家在,
喜见恂恂七代孙。
高邮之学传世久,
自魏以来末尝有。
金声玉振条始终,
能令郑朱齐俛首。
汉宋纷纷迹已陈,
段王筚路启艰辛。
经学藩篱须尽撤,
一任群吹万窍新。
审音肯下亭林拜,
转语服膺东原戴。
心画心声探毫芒,
超然别字三苍外。
轩绝代寻遗徽,
故训声音宛转推。
汉家小学开新面,
固应树作里程碑。
读史当循唯物论,
譬如挚裘五指顿。
会须提耳洗筝琶,
不许成心师方寸。
前修未密后如何,
坐对霜红感逝波。
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益嵯峨。
伫听响彻遏云歌。
参考资料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网.四川师范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3 15:0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