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位错:一个刃位错附近的
晶面排列情况,图中黑线代表
伯格斯矢量方向,蓝线为
位错线。 刃位错附近的原子排列情况,沿平行于位错线方向观察若一个晶面在
晶体内部突然终止于某
一条线处,则称这种不规则排列为一个刃位错。
基本介绍
刃位错附近的原子面会发生朝位错线方向的扭曲。刃位错可由两个量唯一地确定:第一个是位错线,即多余半原子面终结的那一条直线;第二个是
伯格斯矢量(Burgers vector,简称伯氏矢量或
柏氏矢量),它描述了位错导致的原子面扭曲的大小和方向。对刃位错而言,
其伯氏矢量方向垂直于位错线的方向。
利用
弹性力学理论可求得刃位错导致的
应力场为:其中 μ 为材料的
剪切模量,b 为伯格斯矢量,ν 为
泊松比,x 和 y 为
直角坐标分量。 从上述解中可以看出,在含有多余半原子面的一侧(y > 0),材料承受压应力(σxx < 0);在多余半原子面“消失”的一侧(y < 0),材料承受拉应力(σxx > 0)。
概念
位错又可称为差排(英语:dislocation),在
材料科学中,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
晶体学缺陷)。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一种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
分界线,其存在对材料的
物理性能,尤其是
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位错”这一概念最早由
意大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维托·伏尔特拉(Vito Volterra)于1905年提出。
理想位错主要有两种形式:刃位错(edge dislocations)和 螺位错(screw dislocations)。混合位错(mixed dislocations)介乎前面两者之间。
一个刃位错(b = 伯格斯矢量)数学上,位错属于一种拓扑缺陷,有时称为“
孤立子”或“孤子”。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实际晶体中位错的行为:可以在晶体中移动位置,但自身的种类和特征在移动中保持不变;方向(伯格斯矢量)相反的两个位错移动到同一点,则会双双消失,或称“湮灭”,若没有与其他位错发生作用或移到
晶体表面,那么任何单个位错都不会自行“消失”(即
伯格斯矢量始终保持守恒)。
位错是晶体中最为常见的缺陷之一,它对晶体材料的各种性质都有程度不同的影响,很早就被人们关注和研究,有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大量的
实验研究成果。
晶体在结晶时受到杂质﹑温度变化或振动产生的
应力作用,或由于晶体受到打击﹑切削﹑研磨等
机械应力的作用,使晶体内部质点排列变形,原子行间相互滑移,而不再符合
理想晶体的有秩序的排列,由此形成的缺陷称位错。位错是原子的一种特殊组态,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
晶格缺陷,因为它在一个方向上尺寸较长,所以被称为线状缺陷。位错的假说是在30年代为了解释金属的
塑性变形而提出来的,50年代得到证实。位错的存在对晶体的生长、相变、扩散、形变、断裂、以及其他许多物理
化学性质都有重要影响,了解位错的结构及性质,对研究和了解金属尤为重要,对了解陶瓷等
多晶体中晶界的性质和
烧结机理,也是不可缺少的。
分类
从
位错的
几何结构来看,可将它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错和螺型错。二者都属于线缺陷。
刃型位错设有一
简单立方结构的晶体,在
切应力 的作用下发生局部滑移,发生局部滑移后晶体内在垂直方向出现了一个多余的半原子面,显然在晶格内产生了缺陷,这就是位错,这种位错在晶体中有一个刀刃状的多余半原子面,所以称为刃型位错。位错线的上部邻近范围受到压应力,而下部邻近范围受到拉应力,离位错线较远处原子排列正常。通常称晶体上半部多出原子面的位错为正刃型位错,用符号“┴”表示,反之为负刃型位错,用“┬”表示。当然这种规定都是相对的。
特点
刃位错特点
(1).
刃型位错有一个额外的半原子面。一般把多出的半原子面在
滑移面上边的称为正刃型位错,记为“┻”;而把多出在下边的称为负刃型位错,记为“┳”。其实这种正、负之分只具相对意义而无本质的区别。
(2).刃型位错线可理解为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它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是
折线或曲线,但它必与滑移方向相垂直,也垂直于
滑移矢量。
(3).滑移面必定是同时包含有位错线和滑移矢量的平面,在其他面上不能滑移。由于在刃型位错中,位错线与滑移矢量互相垂直,因此,由它们所构成的平面只有一个。
(4).晶体中存在刃型位错之后,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
弹性畸变,既有
切应变,又有
正应变。就正刃型位错而言,滑移面上方点阵受到
压应力,下方点阵受到
拉应力:负刃型位错与此相反。
(5).在位错线周围的过渡区(畸变区)每个原子具有较大的
平均能量。但该区只有几个
原子间距宽,畸变区是狭长的管道,所以刃型位错是
线缺陷。
关联
刃位错与螺位错存在着很多区别,它们主要的不同点是:
(1)刃型位错具有一个额外的半原子面,而
螺型位错无;
(2)刃型位错必须与滑移方向垂直,也垂直与
滑移矢量;而螺型位错
线与滑移矢量平行,且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互相垂直。
(3)刃型位错的滑移线不一定是直线,可以是
折线或曲线;而螺位错的
滑移线一定是直线。
(4)刃位错的滑移面只有一个,其不能在其他面上进行滑移;而螺位错的滑移面不是唯一的。
(5)刃位错周围的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既有切应变,又有正应变,螺位错只有切应变而无正应变
刃位错的攀移
刃位错
刃位错的攀移位错可以在包含了其伯格斯矢量和位错线的平面内滑移。螺位错的伯氏矢量平行于位错线,因此它可以在位错线所在的任何平面内滑移。而刃位错的伯氏矢量垂直于位错线,所以它只有一个滑移面。但刃位错还有一种在垂直于其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方式,这就是攀移,即构成刃位错的多余半原子面的伸长或缩短。
攀移的
驱动力来自于晶格中
空位的运动。如图1所示,若一个空位移到了刃
位错滑移面上与位错线相邻的位置上,则位错核心处的原子将有可能“跃迁”到空位处,造成半原子面(位错核心)向上移动一个原子间距,这一刃位错“吸收”空位的过程称为正攀移。若反之,有原子填充到半原子面下方,造成位错核心向下移动一个原子间距,则称为负攀移。
由于正攀移导致了多余半原子面的退缩,所以将使晶体在垂直半原子面方向收缩;反之,负攀移将使晶体在垂直半原子面方向膨胀。因此,在垂直半原子面方向施加的压应力会促使正攀移的发生,反之拉应力则会促使负攀移的发生。这是攀移与
滑移在力学影响上的主要差别,因为滑移是由
剪应力而非
正应力促成的。
位错的滑移与
攀移另一处差异在于温度
相关性。温度的升高能大大增加
位错攀移的概率。相比而言,温度对滑移的影响则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