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池乡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辖乡,位于县境北部,与平阳县交界,距苍南县城3.5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1.1万。县(城)朝(阳)公路过境,南接104国道。辖9个村委会。有乳品厂、罐头厂、建材厂、食品厂、茶叶初制厂等企业,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兼产水果,并发展畜牧业,是奶牛基地,家庭工业有烧砖瓦、花岗岩开采、
塑料编织袋加工等。
历史沿革
1911年,凤池地域属南港归仁乡,1935年隶属第三区(南港)管辖,1938年属南港区,1940年改属
灵溪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沿袭旧制,仍属灵溪区管辖。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改称灵溪公社凤池大队,1959年成立凤池管理区,1961年改称凤池公社。1981年苍南建县,凤池属之。1984年政社分设,复为凤池乡。2005年末,凤池乡下辖双益、浦内洪、水月、垟岙、徐溪、板岙、湾旦、大坡、白水共9个村。2011年撤销凤池乡建制,改为凤池社区,其行政区域并入
灵溪镇经济发展
2005年,全乡耕地5792.4亩,人均收入2140元,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50万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税100万,同比增长6%。
农业经济
积极推广早稻优良
品种——浙2杂交水稻新品种培植,不断推广两季培育和单季稻种植,2005年全年粮食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达12500亩;扩大湾旦、
双益村600亩蔬菜、草莓基地建设;发展浦内洪
淡水养殖武昌鱼、淡水沙鱼、鲤鱼200亩;扩大白水山羊养殖场、洋岙奶牛基地,规范浦内洪肉猪养殖基地1500头,发放农业贷款241.5万元。新增规划速生杨树1962亩,先后建立了马蹄笋股份制基地8个,面积1300多亩;杨梅基地4个500多亩,板栗基地2个150亩,共计3000多亩;早香茶基地50亩、葡萄基地100亩。
工业经济
乳品业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蒙古包”、“赛娜”品牌荣获ISO9002质量体系验证后,唱响大江南北。引资、引企略显成效,2005年全乡共有大小工业、企业19家,同比增加2家。
招商引资
2006年,凤池乡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县城郊区的比较优势,依托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建设,抓好项目谋划,精心包装,积极推介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就业空间广的富民强乡项目。2006年引进了
板岙村的家具配套厂、白水采石场以及大坡利民建材厂、徐溪村华源食品厂等民营企业,共引资金1250万元,全面完成县下达的商引资工作任务。同时积极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充分利用灵溪工业园区大企业的产业链和市场营销网络,引进和发展附属中小加工业。积极扶持原有的中小企业,以信息和技术为载体,加大技改投入,努力帮助这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着力抓好奶制品行业的整体改造,加强矿山开采管理,确保经济良性运行。
富民攻坚
2006年,凤池乡实施“富民攻坚三年计划”,认真落实“1+8”扶持政策,不断推进小康乡建设进程。一是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深入实施“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民专业技能、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快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型。全年开展农民培训7期,培训转移农民395人。二是以整村搬迁为重点,加快下山异地脱贫步伐,启动实施双益扶贫小区二期工程,规划安置凤池、藻溪等山区下山移民182户,611人,扶贫安置小区建设已经做好25亩土地征用手续,有关工程建设一景立项动工。三是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和示范基地的带动,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巩固已开发效益农业基地,建立凤池乡生态畜牧农业项目库,进行规范管理,跟踪服务,并利用市科技特派员,进行各面科技培训。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发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浙闽农贸综合市场为依托,大力发展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高效
经济作物及畜禽饲养业,淡水养殖业,力争使土地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大力培育扶持以湾旦草莓、大坡马蹄笋、徐溪槟榔芋、双益火龙果等特色农业生产大户、农业产业化基地,使之上规模上档次、出成效。四是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及时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服务。五是大力加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原有二个水库要搞好治理排险工作,加大河道疏浚,做好凤溪小流域治理前期设计等工作,并逐年加以实施,进一步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六是依法保护耕地,严厉打击任何违法占用和毁坏耕地的行为。立足原有耕地的保护和改造,因地制宜地搞好宅基地整理和荒山的综合开发。七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加强农村新社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梯度缩并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编制和实施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调整和优化村庄布局。加快旧村改造,规范农居建设,全面推进“改路、改水、改厕”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抓好乡、村的绿化、美化和净化工作。加大双益安置小区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大坡、双益、板岙等村新农村示范创建。切实抓好垟岙至灵溪西山、大坡至渔池等行政村的交通网建设前期规划工作。
基础设施
2005年共投入50多万元,更换王家山水库启闭机,并进行库底清淤;拆建前山洋水闸,维修板岙、湾旦水闸,上报洋岙村龙船头水闸修建方案;砌石扩坡加固凤溪龙船头险段和板岙溪部分险段800米;建设标准农田1500亩,其中机耕路2150米、水渠2600米、机埠头2座、涵洞15处,整理杂宅地和农地120亩;投入抗旱资金5万元,确保5000多亩农田灌溉,新增电动机抽水机50台。投资14万元架设双益新村供电线路1100米,配备一台200千瓦变压器;在三夏之前,全面整修农排线路,改装各村路口和机埠头的机埠箱,确保抗旱期间安全用电。改善村民生活居住环境,投入15万元新建简易棚校舍280平方米,投入2.5万元改建各村生活用水,并维修大坡水厂,解决650多人饮水问题。投入4万元进行测量设计、评审、并实施,完成大坡溪头边和洋岙村龙船头新村规划。投入5.6万元新建白水、洋岙两公厕,使全乡村村有公厕,改变农村卫生环境。
2005年,按照县城大郊区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要求,在灵凤公路与104线,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构成主干线双“十”基础上,再显乡村公路网状联络布局。规划宽10米长3KM的凤岙公路,从104线城中路口纵向贯穿浦内洪、水月、洋岙与灵凤公路并排插进,两路间安插浦内洪、徐溪、洋岙、板岙四条主要机耕路对接,形成网状布局。2005年全乡上报灵内线——浦内洪、灵内线——双益、山脚——徐溪、灵内线——板岙、灵内线——湾旦、溪头——白水六条机耕路路面硬化计划,除灵内线——板岙外另五条机耕路都已测量完毕,图纸设计,会审也已完成,12月11日对白水、徐溪、双益五条机耕路约3公里路面硬化进行招投标,总投资约80万元。8月投入103万完成灵凤公路双益段和大坡段的砂改砼工程,2005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2006年,凤池乡积极协助中铁十二局工程部做好线外便道及施工用地政策处理工作,共借用土地11.28亩、改移各种管径自来水管道6条长450米、改移各种电力通信线路10处,积极协助县指挥部后期征迁工作和“三改”工程建设工作,补征战场建设用地5.48亩,因道路改线需拆迁房屋12间,计拆迁建筑面积1226.8平方米,做好凤池乡学校(中学部)二期拆迁搬移工作,共支付土地征用和各项
拆迁补偿费134.92万元。全年为铁路建设共召开村两委扩大会议10次,召开村民协调会议及拆迁户会议8次,切实解决征地难、拆迁难等问题,为温福铁路建设无障碍施工营造良好的环境。
社会事业
计生工作
2005年出生率为11%,控制在县定人口出生率11.23%的指标范围内;婴儿
出生性别比为100︰120,达到县定的指标100︰120;全年落实四项手术129例,综合避孕(女扎)16例,当年出生当年结扎15例,当年出生当年放环35例,综合避孕率达90.88%,当年出生一孩放环率达100%,当年二孩出生结扎率达100%,达到县定指标要求;引产2例,人流43例,引产占补救措施4.45%;计划外怀孕占育龄妇女2.09%,低于2.5%的县定指标;一年二次“三查”到位率分别为96.85%、91.96%;流动人口办验证率为99%,育龄妇女办验证率为99%,达到县定指标要求。经年度二次暗访和“四优一满意”创建工作,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落实较为理想。
森林防火
全乡生态林2.8万亩,2005年有林地达到175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3%。2005年共完成封山育林3000亩。政府与各村、护林员,村与户层层签订了森林防火责任书,签订率达98%以上。在中小学开展了“森林防火五个一”教育宣传活动,播放森林防火专题电影6场,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充实扑救队伍及护林员,增置扑火工具。防火期间加强值班、设卡检查,并组织人员巡逻检查,严格控制火源,实行乡村户三道防线,堵截野外用火,对森林火灾肇事者予以严肃处理。
扶贫工作
2003年,乡政府制定了2003—2007年凤池乡扶贫奔小康的工作规划,对全乡各村收入1000元以下的特困户与1200—1000元收入的贫困户进行了挂钩脱贫。设立了776户脱贫造册建立档案,分别由全乡354名党员干部挂靠帮扶,脱贫致富。投入45万帮助村民下山异地脱贫,落实了乡中心村两大异地脱贫点建设。配套了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安置了88户264个村民。2005年外出劳动人口共2455人,比2004年新增352人。注重培育和巩固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2005年全乡农业已形成发展较具规划的示范户20多户,他们在凤池乡效益农业发展中起到“领头雁”作用。对全乡600多户农户发展种养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5年全乡农业产值比2004年增加了350万元。
五保社保
2005年,全乡孤寡老人五保40户40人,每人每月50元,全年共付2.4万元,其中居住敬老院12人,分散居住28人。103户174人的特困和孤寡孤残人员列为保障对象,全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有60位优抚对象,定期补助发放优待金,其中重点优抚现役军人17位,每人每年2400元,共3.08万元。烈属、复员军人每人每月500元。解决特困退伍军人定补1人,解决烈属定期补助1人。全年共发放救济金78315万元。
民情活动
2005年9月份以来,乡党委按照县委要求深化民情制度,加大办理力度,各村都召开了村民(民情)质询会,增进了交流和理解,群众对民情办理也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些确实无法办理的事项也表示了理解;在提交民情分析协调会的办理事项,乡党委明确了责任人,限期办理并形成会议纪要(共13期)。2005年驻村干部共接待群众382人次,反映问题298件,现场解释办理181件,提交民情分析协调会117件(其中上报县民情中间站2件),都已得到妥善调处。
文明创建
2006年,凤池乡严格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思路,全面推进文化凤池建设。紧紧围绕凤池经济建设大局,加大宣传力度,为该乡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投入500多万元建设凤池乡九年制义务教育综合教学楼,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困难家庭助学力度,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问题。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通过抓“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典型示范,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活动,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三是抓亮丽工程建设,努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2006年在下派干部的联系下在徐溪村安装路灯21盏。四是严格进行了文化市场管理活动。对违反规定的场所给予整改或取缔,积极保护和支持健康有序的文化娱乐场所活动。五是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关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干部良好精神状态,树立革命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六是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投入50多万元加大了有线电视扩容量,增加入户率,提高覆盖面,实现村村通。
公共卫生
2006年,凤池乡共投入10万元资金,改造大坡、浦内洪等三座公厕,投入50多万元改建大坡、板岙、徐溪等村自来水管道,解决饮水难问题,同时开展垃圾集中处理活动,使乡、村等三个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了农村公共卫生防疫工作预案,因预案启动及时,2006年有效地防止一起霍乱疫情的入侵。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加深群众对农村合医疗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问题。据统计,2006年全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有4945人,其中五保参保人数 39 人,特困户参保人数 445人。
民生工程
2006年,凤池乡强化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把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致力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注重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006年9月在闲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邀请浙江大学环保系专家认真编制凤池生态乡总体规划,并经专家会审通过逐年付诸实施。二是坚持把“三沿”整治作为文明乡创建的重头戏,2006年共5次出动389人次在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对的违章建筑、残墙破棚、废品堆放、暴露垃圾、露天粪坑进行了专项整治,有力的解决了“脏乱差”顽疾。三是切实打好“青山白化”治理攻坚战。2006年乡委乡政府多次召开了班子会议,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调查、再发政府通知,加大宣传力度,使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移风易俗、殡葬改革思想深入人心,2006年共组织6次180多人拆除坟墓3座,绿化深埋42座,同时还专门组织人员不定期的进行检查,防止青山白化回潮。在生态公墓建设方面,
湾旦村占地10亩1000穴的生态墓已于2006年申报立项。
旅游胜地
岩下寺
岩下寺地处凤池乡岩下后(村后),帮名原称紫云道观。北距
石聚堂1.44 ,有小径相通。左右辅以两个湖泊;左为迷天紫云湖,右为五亩垅水库。寺后山上有脱靴岩、观海岩等奇石。左右坡都为巨型花岗垒积,石与石间留下各个罅隙,成为出入口,大小共18个,奇险者有“一线天”、“三低头”、“三折腰”。大门外小径侧邻深壑,壑中有一峰独起,形圆,当中簇拥桃、李等果树,据说是八仙在此宴会时遗下肴核长成,称为果盒岩。岩下寺与石聚堂景区毗邻。岩下寺景物幽深窈窕,远胜石聚堂,而石聚堂的雄奇瑰丽,又为岩下寺所不及。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