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蔫系数
土壤水分常数
萎蔫系数(wilting coefficient)亦称凋萎系数、凋萎点,是重要的土壤水分常数之一。萎蔫系数依土壤不同而异,粘土的萎蔫系数比砂土的高。指生长在湿润土壤上的作物经过长期的干旱后,因吸水不足以补偿蒸腾消耗而叶片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
概念
萎蔫系数是重要的土壤水分常数之一。指生长在湿润土壤上的作物经过长期的干旱后,因吸水不足以补偿蒸腾消耗而叶片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最初在下午或日落后叶片尚可逐渐恢复充涨,以后在日出前也不能恢复充涨,最后甚至在灌溉或降水供给一些水分后也不能恢复。这时的土水势一般为-15巴,大体相当于萎蔫叶片的水势。作物在这种情况下称为永久萎蔫,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此时土壤中的水分活动已基本接近于零。
意义
萎蔫系数是个理想化的概念,因它是在水汽饱和的大气中不发生蒸腾的条件下植物不恢复充涨时的土壤含水量,而在田间除极特殊情况,作物是必须进行蒸腾的。事实上,植物是否表现水分不足以至萎蔫,并不单纯取决于土壤含水量或土水势,还取决于植物吸水率能否满足不断蒸腾的需要和气候因素。这个过程是动态的,而萎蔫系数显然不能完全满足这个动态过程的要求。然而对大多数土壤、植物和气候条件来说,它仍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值,也是了解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土壤改良和灌溉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
特点
萎蔫系数可由于砂土和粘土等土壤性质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一定土壤上,若为中生植物,即使种类不同也可得到大致相同的数值。规定有效水的下限作为萎蔫系数的标准值是重要的。永久萎蔫点在-10—20巴(bar)。因为相对含水量的幅度较小,所以不用植物的平均值-15巴来表示所测定的含水量,而是多以永久萎蔫的百分率来表示。
测定方法
确定土壤的萎蔫系数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就是在实验室中用生物方法测定;间接法是先测出土壤的吸湿系数,再乘以1.5(或2)。直接法精度不容易控制,而且耗时较多。间接法需要测定土壤的吸湿系数。在实验室中测定吸湿系数需要高精密的试验仪器(精度为0. 0001g的电子天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21:50
目录
概述
概念
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