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1916-1985),原名
童天鉴,
安徽省
无为市开城镇羊山人,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
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
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人生经历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
安徽省
无为市
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
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
文学丛报》、《新诗歌》的编辑工作。 1935 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
1936年出版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的短诗集《中国牧歌》和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写农民反抗斗争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这两部书都被国民党政府列为
禁书,作者险遭逮捕。
1937年春到东京学日文。“七.七事变”后,回上海写
抗战诗歌。是年秋,去武汉,写成《给战斗者》。该诗表达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鼓舞了人民的战斗意志,是当时公认的优秀政治抒情诗。年底,到八路军领导的
西北战地服务团当
战地记者。
1938年春夏,到延安与文艺界同仁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日(8月7日)。其诗作《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是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到敌后
晋察冀边区当战地记者。参加过百团大战。
1940年创作《名将录》。
1941年任晋察冀边区文协副主任,被选为边区参议员。1943年任盂平县抗联和县委宣传部长。1944年创作《太原谣》。
1945年任冀晋边区《新群众》杂志社长兼主编,创作著名
叙事诗《
戎冠秀》及《赶车传》,出版《民歌杂抄》。
1946年任雁北地委宣传部长、秘书长,参加
土改复查,创作《宋村纪事》。
1948年冬,任张家口市委宣传部长。
1949年兼任
察哈尔省文联主任,参加过第一次全国
文代会,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创作部部长、文学研究室主任、《
诗刊》编委等。
1950年任全国文联研究会主任。
1951年任中央文学研究所秘书长兼研究员。在赴朝鲜慰问
中国人民志愿军期间,任二分团秘书长。
1953年,中央文学研究所改为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后,任主任。是年,再次去朝鲜前线,以记者身份进入
板门店谈判帐篷内,写成散文集《板门店记事》。
1954年出访东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等国。次年写作《欧游札记》。
1956年到内蒙
包头及黄河两岸访问,写出《马头琴歌集》一书。
1957年到云南访问,写有《芒市见闻》。年底,到
张家口市
怀来县花园乡南水泉大队蹲点,创作街头诗、
诗传单。
1958年兼任河北省文联主席。
1964年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到
开罗参加亚非作家大会。“文化大革命”后期,任
河北省文艺组党组书记兼组长。
1978年出席第五届全国人大。以后,任河北省人大常委。
1985年病逝。
《
赶车传》(第一部)有德、捷两个译本。《
田间诗选》有朝文译本。日本、
苏联、法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蒙古等10多个国家翻译了田间的不少短诗,如《
给战斗者》、《斯大林颂》和《鹿》等。
诗歌特点
田间(1916-1985)从一开始作诗就注意诗的
战斗性。他的《未名集》、《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都表现了农村的苦难。1937年12月,他发表了长诗《
给战斗者》,这是他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富于战斗性和
现实性依然是他这部长诗的思想特色。这部诗的
艺术特色是:诗句短促、节奏强劲、语言质朴、铿锵有力,全诗跌宕有致。
创作道路
他写第一部诗集《未明集》中的作品时,还不到二十岁。由于创作时距长达三四年,因此这些诗作的情况也不一样。它们大多描写工人、农民、兵士等受苦者的命运,含有真切的感情,又表达了作者反抗的愿望,也有一些则缺乏向往和希望。在语言上,田间的诗作大多朴实明朗,可以看出他当时追求大众化,学习民歌的努力,也有少数诗句比较晦涩欧化。但不论内容或语言上如何存在差异,这些诗歌具有明显的特点:出发于现实,有所为而作。正如作者在《我怎样写诗的(代序)》中写的:“没有诳语,诚实的灵魂,解剖在
草纸上,……”这是对他早年诗歌特点的确切的自评。
写于抗战前的集子还有《中国牧歌》和《中国农村的故事》等。《中国牧歌》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和斗争,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日益深切的关心,诗集的情绪比《未明集》强烈,反映生活也较为充实。作者热爱农村,呼喊着“田野,我底母亲”(注:《中国牧歌·唱给田野》),向往农村中新鲜活跃的生命力。但
侵略战争给祖国农村、尤其是东北大地带来了苦难,诗歌发出了激昂的呼声,号召斗争:“在中国,养育吧,斗争的火焰”(注:《中国牧歌·走向中国田野的歌》),“射击吧,东北的民众呵”(注:《中国牧歌·松花江》)。这些诗歌的句子是“燃烧”、“粗野”、“愤怒”的(注:《中国牧歌·诗,我的诗呵(跋语)》),充满了对苦难的抗议和反侵略斗争的激愤。作于一九三六年夏的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共分三部:《饥饿》、《扬子江上》、《去》,它以高昂的情绪,激动的语言,揭露和控诉着农村中的不平:农民的饥饿,母亲的哭泣,地主的欺压,
帝国主义的著杀……。长诗以扬子江象征祖国和人民,呼吁它觉醒,号召它战斗,并相信“人民的春天”将“踏着战斗的路回来”。长诗写作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要求日益高涨之际,民族的愤怒,阶级的仇恨,都在诗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农民军队”的歌颂,并“寄托着对红军的希望”(注:《家》,1962年第4期《
安徽文学》)。
和当时一些有成就的作者一样,田间通过这两部诗集,把自己的深厚感情呈献给祖国的农村、原野,关切着农民问题这个中国革命的基本课题。这两部诗集也反映了作者更善于表现的是激昂高亢的情绪、坚定强烈的斗志,但在当时还缺少凝炼成熟的形象。
抗战开始后,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都有了较大的进展。一九三八年初写的《论我们时代的歌颂》(注:《
给战斗者》诗集的《代序》),表现出他要为保卫祖国的战士自觉地创作出“情绪饱满”的能反映现实苦难和斗争的好诗的愿望,并进一步表示了参加到实际斗争中去的决心。不久,他就去到延安,同年冬天,又过封锁钱,以后较长期生活、战斗于晋察翼边区。在延安和
抗日民主根据地,田间都是当时
街头诗运动的“
积极分子,是发起人和坚持人之一”(注:《写在〈给战斗者〉的末页》,见1959年版《
给战斗者》),他写出了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品。如曾经传诵一时的《义勇军》。
艺术成就
新中国建立后,田间诗作题材广泛,大体可分为表现
朝鲜战争和
海防前线、国际友谊、
少数民族生活、农村生活等四类。先后出版有《抗战诗抄》、《一杆红旗》、《誓辞》、《田间短诗选》、《非洲游记》等。长篇叙事诗《赶车传》是田间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通过贫农石不烂
寻找乐园的过程,描绘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这部诗的艺术特点是,结构灵活,除第一、七部外,其余五部皆以五个人名为题,每一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独立成章,这样便于对每个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进行刻画。句法采用六言和
七言三拍的格式,明快严谨,朗朗上口。在叙事主人公之外,诗人还塑造了一个
抒情主人公,让他在每部诗中或咏怀,或议论,或谴责,以增强叙事诗的抒情效果。
评价
田间是抗战前夕诗坛上崛起的新星,田间从延安到
晋察冀,一直是
街头诗运动的积极推动者。他这时期写的街头诗,像《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
诗行简短,寓意深长,在朴素的诗句里,充满着火热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他以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新诗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
闻一多谈论田间的诗作时,曾以本诗集内的街头诗《多一些》等为例,肯定作者是抗战“时代的鼓手”,并指出他诗歌中具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欲”,“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注:《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见《
闻一多全集》(三),1948年
开明书店版)。
作为中国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诗人田间是有独特魅力的。任何具有起码
民族自尊心的中国读者,只要认真投入地去读田间的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样以
中华民族凛然的崇高气节和无辜者的鲜血凝铸成的诗章,心灵不可能不被深深地震撼。
他是一位战斗诗人,曾有“时代的鼓手”的美誉。
作品欣赏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自由,向我们来了》——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需战争呵!
九月的窗外,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骸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作品集
未明集(短诗集)1935,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中国牧歌(短诗集)1936,诗人社
中国农村的故事(叙事长诗)1936,诗人社
呈在大风沙里奔走的岗卫们(诗集)1938,生活
给战斗者(诗集)1943,希望社
赶车传(第1部,长诗)1949,
新华书店;上下卷,1959-1961,作家
抗战诗抄(短诗集)1950,新华书店
短歌(诗集)1950,
群益一竿红旗(叙事长诗)1951,工人
拍碗图(中篇小说)1951,三联
我的短诗选(诗集)1952,人文
誓词(诗集)1953,新文艺
板门店纪事(散文集)1953,人文
汽笛(诗集)1956,作家
欧游札记(散文集)1956,作家
长诗三首(上下集)1957,作家
1958年的个(街头诗集)1958,中青
东风歌(和社员唱合集)1959,作家
火花集(散文集)1959,百花
英雄歌(诗集)1959,上海文艺
英雄战歌(长诗)1959,作家
田间诗抄(诗集)1959,人文
田间短诗选1960,人文
太阳和花(诗集)1965,作家
清明(诗集)1978,河北人民
云南行(诗集)1982,云南人民
离宫及其他(诗集)1983,花山
青春中国(诗集)1984,陕西人民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