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
军事、
政治、后勤和装备等方面的建设。国家武装力量建设的主体,国防建设的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军队建设的范围和内容由简单走向复杂,并逐渐规范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古代,军队建设是与战争的发生发展相联系的。有了战争就逐步有了组建军队和建设军队的实践,通过军队建设和战争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步加深了对养兵和用兵规律性的认识,并形成制度固定下来。早在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已有军人为王服役、奉王命出征、违法惩处等方面的条款。公元前6~5世纪,古代波斯、希腊、罗马等国家在军队的领导指挥、编制、装备、训练、校阅、管理和兵员补充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公元15世纪以后,随着火器的发展,军队改进编制,建立炮兵,统一训练和纪律,设置军队行政管理机构,实行募兵制和征兵制等相结合的兵役制度。18世纪末至19世纪,军队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火器逐渐成为军队作战的主要兵器装备,战争规模显著扩大,军队建设的内容也日趋扩大。具有代表性的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军队改革军事指挥体制,完善步兵师和骑兵师的编制,并把步兵、骑兵、炮兵合编到师、军的建制中,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独立作战能力。进入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大量用于军事领域,促进了军队建设的迅猛发展,多数国家在军队体制、指挥系统、军队编组、武器装备、训练管理、后方补给及兵役动员等方面都有全面的更新。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以后,随着核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发了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军队建设的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以
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组建了
中国工农红军,军队建设是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条件下进行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队建设是在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展开的。人民军队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人民军队由抗日战争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132万余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以及西北、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原五大军区。兵力达到530余万人。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夺取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现由战争年代向相对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战略转变中,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建立与发展了海军、空军和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确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精简整编,加强技术兵种建设;正式颁布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实行
义务兵役制、薪金制、军衔制等制度;实行全军正规统一的教育训练;建立配套的干部培训体系,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迅速提高。1966年组建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文化大革命”时期,军队建设虽受到一定的干扰和破坏,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不仅保持了军队自身稳定,还取得了氢弹、运载火箭、核潜艇的试验成功。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军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提出了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任务。军队建设实现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进一步确立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实行精简整编,军队建设向“精兵、合成、高效”的目标发展;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全面增强部队合同作战、快速反应、电子对抗、后勤保障、野战生存能力;完善法规制度,全军各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不断前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增强,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加大后勤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综合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军队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中获得新的发展;武器装备建设获得重大发展,
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尤其是尖端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1993年,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提出为标志,军队建设又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主要
表现在:①实行
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制定了与国家跨世纪发展相适应的军队建设规划,军队建设取得丰硕成果。②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总要求,使军队建设有了具体的实践性标准。③体制编制的调整和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军队建设向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发展;完善与军队建设各个方面相配套的军事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④围绕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完善指挥军官培训体制,加速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⑤努力推进以大联勤为主要标志的后勤建设与改革,提高后勤保障的及时性、合理性、便捷性。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突出重点的武器装备建设方针,武器和装备有了新的发展,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实现祖国统一的整体防卫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指导,正确把握国家安全环境和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其内容是:①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即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②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进行军队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军队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全面转型,为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奠定基础。③正确处理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军队建设的投入,使军队现代化建设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把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④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和本色。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军,保证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⑤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对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理论的创新,加速培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推进以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为重点的人才战略工程。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⑥高度重视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加快以“杀手锏”装备为重点的武器装备体系建设。⑦科学实施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在优化力量结构特别是军兵种内部结构、完善作战力量编成上,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在联合训练体制和联合保障体制上狠下功夫。⑧把军事斗争准备作为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合理确定军队现代化建设资源投向和投量,注重主要战略方向建设,兼顾其他战略方向建设,以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为重点,协调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⑨把军事训练作为治军建军的重要方式,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积极稳妥地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训练的路子,根据不同部队的作战任务实施分类指导,切实加强训练的针对性。⑩把依法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军队建设任务。把部队作风建设作为从严治军的核心内容,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进一步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军、带兵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推进军队正规化建设。⑪高度重视抓基础、打基础的工作。进一步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和《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建设部队,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
信息化战争的建设目标,提高基层建设的起点,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建设基层党支部,坚持依法指导,提高各级领导机关抓基层的能力。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2015年5月,《
中国的军事战略》国防白皮书指出,要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全面深化军队改革,并提出一系列军队建设新举措。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弘扬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确保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②推进现代后勤建设。深化后勤政策制度和后勤保障力量改革,优化战略后勤布势,创新保障模式,发展新型保障手段,充实战备物资储备,集成建设后勤信息系统,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精心组织供应保障,建设保障打赢
现代化战争的后勤、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后勤和向信息化转型的后勤。③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装备体系。④抓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完善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人才群体。⑤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着眼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⑥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加强作战问题研究,深入探索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创新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展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理论,形成与打赢未来战争相适应的先进军事理论体系。⑦强化战略管理。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强化规划编制统筹协调,健全规划编制体系,构建规划管理工作机制;加强战略资源统筹监管,强化重大项目过程监管和风险控制;健全完善战略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和配套标准规范。从而为军队建设全局及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最新战略部署。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战斗力构成要素和军队建设的内涵。各国军队都从本国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确立以信息化为重点的军队建设目标,提高军队建设的科技含量,不断改进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改变军队树状指挥体制为网络状指挥体制;改进现有的武器装备和发展新的武器系统,在发展武器装备性能的同时,把发展装备的重点转向信息化系统和信息化装备,加快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建设;组建新的军种、兵种,使之能在陆地、水面、水下、空中及外层空间遂行各种作战任务;更加强调精干、联合、多能、高效,建立小型化、轻型化、多能化部队,发展数字化部队,提高军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强化部队训练、院校教育和军事职业教育,提高官兵军事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