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囊是,是由上、下行的传导束密集而成,可分三部:
前脚(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
后脚(豆状核与丘脑之间)、前后脚汇合处为膝。
内囊膝有
皮质脑干束,后脚有
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
听辐射和
视辐射。 当内囊损伤广泛时,患者会出现偏身感觉丧失(丘脑中央辐射受损),对侧
偏瘫(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受损)和
偏盲(视辐射受损)的“三偏”
症状。由于内囊前支和膝部有运动神经纤维通过,后支有感觉
神经纤维和视、听放射纤维通过,也就是说,我们所感知的各种外界刺激及大脑皮层下达的各种命令,上上下下的信息交流,相当大一部分都是从内囊通过的,所以,内囊是一个关键的交通道口,重要的解剖部位,如果一旦这个部位出血,就会出现典型的“三偏征”。 内囊的血液供应来自豆纹动脉,是
大脑中动脉的一个分支。大脑中动脉是
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
血流量大。而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管腔纤细,管腔压力较高,极易形成微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就会破裂出血,所以,
内囊出血的急性期,病人常常头和眼转向病灶一侧,。若血肿直接压迫
丘脑,或破入脑室,病情凶险。患者迅速陷入昏迷,并常伴有高烧,呼吸循环紊乱及消化道出血等危象。
意识清醒的病人,由于锥体束受累,常出现病灶对侧偏身不同程度的
运动障碍,如鼻唇沟变浅,呼吸时瘫痪一侧面颊鼓起较高,伸舌偏向偏瘫侧,病灶对侧上
下肢瘫痪等。偏瘫肢体常常上肢重于下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数周之后,肌张力渐渐增强,由弛缓性瘫痪逐渐转变为
痉挛性瘫痪,上肢屈曲、内收,下肢强直,腿反射亢进,呈典型的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由于内囊后支的感觉传导纤维受累,可出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如视放射也受累,则出现病灶对侧偏盲,即构成内囊损害的三偏(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 症状。主侧半球病变常伴有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