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
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获得集体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矢志不渝
38年前的八步沙,风沙漫天,沙进田无。面对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人,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那一年,郭朝明年纪最大,有61岁,而最小的张润元也已年近50。
六老汉在沙漠里栽下一万亩树苗。本来能成活七成,然而一场风沙过去,活过来的树苗连30%都不到。六老汉在失败中摸索,他们发现,草墩子旁边的树苗成活率很好。第二年就在树窝周围埋上麦草,把沙子固定住,树苗的成活率明显提高。“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也成为最经济实用的治沙工程技术措施。
六老汉用十年的时间,征服了曾经每年以7.5米速度向南推移的八步沙,4万多亩沙丘披上绿装,周围7800亩土地和4个村镇得以保护。
在六老汉的眼里,八步沙就是他们的“命”。即便是90年代面临资金困难,没有经济收入的时候,他们守着千万元的绿色财产,也没伐一根柴、没拔一棵草。
薪火相传
1991年、1992年,贺老汉、石老汉因过度劳累和肝病相继离世,郭老汉和罗老汉于2005年和2018年先后去世。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四个走了,两个年纪大了,但7.5万亩的八步沙才治了一半。
六老汉曾约定:不论多苦多累,六家人必须要有一个继承人,把八步沙管下去。为了完成父辈人的遗愿,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接过了治沙接力棒,成为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
在第二代治沙人的努力下,2003年,7.5万亩八步沙的治理任务完成。如今的八步沙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远离林场25公里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自2003年至2019年,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造林成活率65%以上,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60%以上。
郭朝明的孙子郭玺也是林场的一员,他和林场的一群大学生参与到防沙治沙的事业中,成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第三代治沙人的治沙方式,在父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多年来,八步沙三代愚公已经累计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八步沙林场发展为古浪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甘肃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0年,八步沙林场实现了企业化转型,成立了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开始通过企业竞标国家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开始加快沙产业培育,探索“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林场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八步沙林场先后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干武铁路古浪段等植被恢复工程,带领八步沙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不仅扩大了治沙队伍,还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林场职工的年收入从以前的2000元左右增加到2019年的5万元。2015年,他们又承包了甘肃和内蒙古交界的麻黄塘治理任务,管护面积15.7万亩。
郭万刚他们也在探索将防沙治沙与产业富民相结合的路子。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八步沙林场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按地入股、效益分红、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化林业产业经营机制,他们在黄花滩移民区流转了2500多户贫困户的1.25万亩土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5000亩,还有枸杞红枣7500亩,帮助贫困移民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搬下来、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荣誉表彰
1999年,甘肃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古浪县委、县政府为“六老汉”和郭万刚及八步沙林场镌碑立传。
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八步沙林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
201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9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2019年9月25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获得“最美奋斗者”集体称号。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习近平评)
他们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生命奇迹,而八步沙的精神也将染绿更多沙丘。(《光明日报》评)
绿色在八步沙不断延展。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历经“六老汉”三代人38年的坚守,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人民日报》评)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38年来,三代治沙人持之以恒向荒漠与贫困发起挑战,一个个“誓将黄龙变绿洲”的治沙勇士,用生命与汗水,铸就了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甘肃日报》评)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向沙漠要“效益”,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人们凭借“让荒漠变绿洲”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治沙奇迹。(《经济日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4 21:18
目录
概述
矢志不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