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纪念馆位于
凤凰山半山腰,面对达城,背靠大山。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仿唐风格,配以2000平方米的广场和青石石梯、浮雕护栏,整个纪念馆简洁而大气,令人耳目一新。
进入元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元稹塑像和元稹贬谪
达州之时创作的震古烁今的长篇叙事诗《
连昌宫词》,市民们倍感亲切,纷纷在此合影留念。纪念馆的主展区——元稹遗韵共分元稹传略、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与
通州和影响与传承情四个展区。沿
凤凰山黄角树至公墓路或经元稹纪念馆一路上行,便可抵达“元稹诗廊”。走近诗廊。便可见“元稹诗廊”书法横匾和圆拱门两边的元稹诗句联。横匾乃行书而为,厚重而拙朴,遒劲有力;楹联乃隶书所作,凝练而开张,端庄古雅。长廊依山的粉墙上,一块块石碑,整齐地排列有序,横幅竖幅,团扇斗方,错落有致,落落大方,青石白字,尽显古朴清雅之境。
元稹(779年-831年,或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
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
洛阳人(今河南
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
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
白居易共同提倡“
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
白居易并称“
元白”。元稹8 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登书判出类拔萃,授秘书省
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母
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
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元和四年(809)为
监察御史。因触犯
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
通州(今四川
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
员外郎。次年靠
宦官崔潭峻援引,擢
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821)迁
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
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为
尚书左丞,五年,逝于武昌军
节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
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
元白”,号为“
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
乐府诗创作,多受
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
李绅。与
白居易齐名,并称
元白,同为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作有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由。有《
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代表作有《
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
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
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
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
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
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
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
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