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文丛”是连续出版的思想文化类丛书,收录中国大陆(内地)儒生的学术研究专著和实践者的弘道文集。“儒生文丛”秉持儒家立场,坚持民间性、思想性、公益性,以弘扬儒学、提携后学为目标,旨在促进各界对儒家的全面了解,推动中国学术繁荣、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
文丛信息
“儒生文丛”第一辑
文丛主编:任重
第一辑书目(三册):2012年9月出版
壹.《儒教重建——主张与回应》(任重、刘明主编)
贰.《儒学复兴——继绝与再生》(任重、刘明主编)
叁.《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任重、刘明主编)
“儒生文丛”第二辑
第二辑书目(七册):2013年10月出版
贰.《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余东海著)
叁.《追望儒风》(米湾著)
肆.《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张晚林著)
陆.《闲先贤之道》(陈乔见著)
柒.《政治儒学评论集》(任重主编)
“儒生文丛”第三辑
第三辑书目(八册):2015年4月出版
壹.《一体微行:知止堂义学五周年回眸》(胡晖莹著)
贰.《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王正著)
叁.《孔孟仁学论纲》(万光军著)
肆.《月窟居笔记》(范必萱著)
伍.《天下归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刘伟著)
陆.《从祠庙到孔教》(陈彦军著)
柒.《经世三论》(齐义虎著)
捌.《汉学读本》(吴飞著)
文丛序文
儒生者,信奉
儒家价值之读书人也。“儒生文丛”者,儒家读书人之心声见于言说者也。近世以降,斯文扫地;礼崩乐坏,学绝道丧。国人等儒学于土苴,士夫视孔道为寇仇,遂使五千年尧舜故国不复有儒家读书人,亿万万中华神胄不复有儒生也!然则,所谓儒生者,儒家价值之担当者也;儒家价值者,神州中国之托命者也;中国不复有儒生,是儒家价值无担当,中国之命无所托也。悲乎!中国五千年之大变局,未有甚于中国之无儒生也!中国之无儒生,非特儒家价值无担当,且中国国性不复存;中国国性不复存,中国沦为非驴非马之国矣;中国沦为非驴非马之国,中国之慧命又何所寄乎!呜呼,痛矣!寅恪翁之言也!
所幸天运往还,儒道再兴,儒生之见于神州大地,数十载于兹矣。今日中国文化之复兴,端赖今日儒生之努力,而儒家价值之担当与夫中国慧命之所托,亦端赖今日儒生之兴起也。归来乎,儒生!未来中国之所望也!
“儒生文丛”主编任重君,儒生也。倾一己之力,编辑“儒生文丛”,欲使国人知晓数十年来儒家回归、儒教重建与儒学复兴之历程,进而欲使今日之中国知晓当今儒生之心声。故“儒生文丛”之刊出,不特有助于中国文化之复兴,于当今中国之世道人心,亦大有补益也。
壬辰夏,余山居,任重君索序于余,余乐为之序云。
盘山叟蒋庆
于龙场阳明精舍俟圣园之无闷居
第一辑具体书目简介
壹.《儒教重建——主张与回应》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470-3
作者:任重 刘明
出版日期:2012-09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95
字数:310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学生、学者及其他大众。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对儒教重建的关注,是当代“大陆新儒家”的一大突出特点。中国自古儒、释、道三教合一,儒教居三教之首。在传统向现代交替的过程中,儒教是否宗教、儒教是否该重建、儒教在今天应该是何种形态等命题成为学术思想界的热点,不断引发讨论。本书选辑了当代儒家新锐对儒教有关问题的深入讨论和最新看法,忧思为国,立意高远,为中国现代精神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多名儒学大家文章之合集,其中包括诸家的演讲文稿、与会文稿、访录文稿以及文字文章等,内容丰富、文字精彩,充分展现了我国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舒晓国学大家们的拳拳赤子之心与之竭虑殚精的良苦用心,对于晓以现世碌碌之众人,遑论所谓知识分子亦或平民百姓皆有醍醐灌顶之良效,与混沌中之众人意义不可谓不十分重大。见诸于今日,各大宗教普传于我中华大地,而我国之精粹则鲜有闻着,五千年文化之使命已见危矣。故此,闲诸等有识之士奔走呼告,欲重建儒教,其言似耸听,然其情之真切感人深甚。本书集大陆与台湾地区众儒学大家思想之精华,殚中华精神文明巍巍之竭虑,于现世众迷醉西方
文明与金色美酒之世人有呼告惊醒之大义,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自明,毋庸赘言。
【图书目录】
■甲编
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蒋庆)
儒教之公民宗教说(陈明)
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张祥龙)
论儒教的体制化和儒教的改新(彭永捷)
中国前途与儒教重建(王达三)
儒教现代改制构想(周北辰)
■乙编
重建儒教也是一个好事情——庞朴先生访谈录(王达三)
当代中国儒学宗教新走向--杜维明先生访谈录(宋元)
我对儒教复兴信心十足——蒋庆先生访谈录(刘敬文)
儒教不是恢复而是重构——陈明先生访谈录(刘敬文)
■丙编
历史的任务与儒教的自我主张(唐文明)
认识儒教(彭永捷)
关于把儒家定义为“宗教”的现实意义(陈勇)
回溯历史,重建儒教(温厉)
儒教怎样灵根再植(王正)
创建一个体制化的儒教(魏德东)
儒教不复兴才是一种威胁(王达三)
真正的儒教并不可怕(齐义虎)
我们的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什么?——《儒教研究通讯》编后三篇(王心竹)
在今天为什么要重建儒教(杜吹剑)
■丁编
“重建儒教”:一个学术史描述——以方克立、张祥龙对蒋庆的评论为主线(杨海文)
儒教建设十年扫描:理论方案、组织实践与未来趋势(董琳利)
儒教只能走民间化的道路——中国大陆关于儒教问题的最新讨论(韩星)
儒学“第四次浪潮”:激辩儒教(陈占彪)
儒家、基督教、自由主义:相互宽容或者冲突?——试析曲阜教堂事件的观念和政治意义 (秋风)
【书之跋】
对儒教重建的关注,是当代“大陆新儒家”的一大突出特点。中国今天虽然已无亡国、亡种之忧,但亡教的危险依然存在。从历史来看,中国文化遭受过两次
外来文化的全面侵袭和挑战。第一次是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外来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带来严重冲击,但儒生奋起反抗,努力以儒化佛,最终使佛教中国化,形成了儒释道和谐并存的中华文化格局。第二次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力进入中国,亦使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次较之佛教进入中国最大的不同是“圣经伴着军舰走”,即基督教背后有着一个比中国更强大的政治实体,并且其对宗教文化的输出有着明确的政治意图,给予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支持。所以,这较之第一次的危局更为严重,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交流。中国这次能否以儒化耶,不容乐观。
毋庸置疑,受西风长期侵袭,中国文化价值观自近代以来就处于混乱状态。尽管中国曾经是闻名于世的文化大国,可惜自近代以来,伴随着国势衰微,并在一波又一波的文化激进思潮的冲击下,中国文化受到整体性破坏,长期处于“花果飘零”的惨淡境地。今日中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国家文化实力与之并不匹配,整个社会亦无一个明确而有力的文化价值体系。文化的迷失必然导致道德混乱。于是,为官者不顾廉耻,为商者不守诚信,为富者不讲仁义,为民者不懂礼仪,这不是危言耸听,而已成为世风的真实写照。
文化价值的混乱必然影响到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则又与政治认同紧密关联。今天的中国各界之所以久久未能在政治认同上达成一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文化价值上各行其是,没有形成文化认同。如何实现重建文化认同这个目标,窃以为至关重要者是重建儒教。
文化是民族的魂魄,宗教是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中国人深受儒教的影响,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儒家文化所提供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深深内化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安身立命,日用而不知。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因为以儒教之。如蒋庆先生所言:“儒教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与生命信仰的体现,儒教与中华民族、中国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故此,欲收拾人心,解决当今中国人的身心安顿问题,挽救道德沦丧的世风,抵御外来宗教肆无忌惮的入侵以及各种邪教的猖狂蔓延,除了重建儒教,力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别无选择。我们若能在文化建设上赓续道统,继承如毛泽东所言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伟大传统,必能以文化认同促进
民族融合,从而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万世功业。
需要强调的是,在重建儒教上,不能纠缠于儒教是否宗教这一学术伪问题,必须跳出旧有的儒教是不是宗教的二元对抗思维。在历史上,儒、释、道三教并称,而儒教居首,此乃公认的事实。如陈明先生所指出,今天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由“儒教是不是宗教”向“儒教是怎样一种宗教”转换。至于儒教在今天应该是何种形态,则需要不断探索。儒教是什么样的,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就是本书选辑有关儒教内容的原因,尽管可能有人认为这些内容与儒教无关。
当然,我们做的还很不够,需要继续加倍努力。
贰.《儒学复兴——继绝与再生》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469-7
作者:任重 刘明
出版日期:2012-09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73
字数:290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学生、学者及大众。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因为儒学是治世之学,与一般的儒学研究者不同,儒门中人学习、研究、
弘扬儒学,绝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有着明显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感。儒者、儒生、儒教徒对于儒学,不仅在理念上自觉认同,有明确的身份意识,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历史担当,立足当下,直面现实。本书所选编的当代“大陆新儒家”的思想探索成果,对当代中国所遇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乃“为往圣继绝学”,而非“纯学术”之作,值得一读。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多名儒学大家文章之合集,其中包括诸家的演讲文稿、与会文稿、访录文稿以及文字文章等,内容丰富、文字精彩,充分展现了我国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舒晓国学大家们的拳拳赤子之心与之竭虑殚精的良苦用心,对于晓以现世碌碌之众人,遑论所谓知识分子亦或平民百姓皆有醍醐灌顶之良效,与混沌中之众人意义不可谓不十分重大。
【 图书目录】
■甲编
儒学在当今中国有什么用?(蒋庆)
解决当代中国问题的关键是回归道统(秋风)
儒家,人类最好的家(余樟法)
■乙编
公民宗教与中华民族意识建构(陈明)
寻求中华民族新的制度结构(盛洪)
儒家原文化主导地位之含义——儒家复活的意识前提以及与印第安文化的对比(张祥龙)
天下思想与现代性的中国之路——中国问题·中国思想·中国道路论纲(陈赟)
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义理纲维(王瑞昌)
■丙编
“中国本位文化论”之重提与新诠(王达三)
儒法关系的共和意义(柯小刚)
儒家礼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重建(张新民)
■丁编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郭齐勇)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陈来)
论中华传统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基础(丁耘)
■戊编
注定做不了旁观者——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学(王心竹)
近20年我国大陆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胡治洪)
现代性焦虑下之迷思:近年来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郭晓东)
古今政教和解之征兆与前景(唐文明)
【书之跋】
儒学是治世之学,自然会吸引忧世者的关注。十年前,在下亦是心忧家国天下,对许多问题苦思不解,遂对一向倾慕的西学渐生怀疑,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文化经典。涉猎儒、道、墨、法诸家之后,终被儒家折服。我相信,很多朋友也是跟我有着同样的心路历程,是带着问题皈依儒门的。儒门中人学习、研究、弘扬儒学,有着明显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感。而且,与一般的儒学研究者不同的是,儒者、儒生、儒教徒对于儒学,不仅在理念上自觉认同,有明确的身份意识,而且还有着强烈的历史担当,立足当下,直面现实,绝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故此,我在编选本辑“儒生文丛”时,着重于当代儒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及思想探索,据此主题依次名集为《儒教重建——主张与回应》、《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儒学复兴——继绝与再生》。
自近代以来,国运多舛,道统中断,儒家学统亦遭灭顶之灾。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热、国学热,儒学也逐渐复起,但很多儒学研究者不但不认同儒学,而且对当代儒者(儒生)是思想探索不甚重视,并且以所谓的“学术规范”予以苛责和简单否定,有失尊敬。没有儒者,何来儒学?没有儒学,何来儒学研究者?如此简单的逻辑关系,有些人要么是想不明白,要么是故意视而不见,可悲可叹。职是之故,本辑所选编的当代大陆儒者的思想探索成果,是“为往圣继绝学”,而非纯学术之作,望识者鉴之。
我们的目的不是“纯学术”研究,而是成为学术研究的对象。
叁.《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
【书之简介】
ISBN:978-7-5620-4468-0
作者:任重 刘明
出版日期:2012-09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405
字数:430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中文专业学生、学者。
图书状态:上架
【内容简介】
尽管儒家在今天的中国已呈回归之势,但人们对他们的所作所为知之甚少。本书对“大陆新儒家”参与当代
文化建设的一些事件,如五十四位学者联署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十名青年博士生《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五十多个儒家团体《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十学者《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以及参与讨论读经、国学、教师节、通识教育、国服、礼仪、节日等热点问题,予以集中展示和说明,必将对当代文化建设和国民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推荐】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与冲击在逐渐加深,民众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显露。因此,在实现中国国富的同时,如何实现民强,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和众多学者研究的领域,而儒家回归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它以2004年至2010年发生的复兴儒家文化与抨击西方文化的热点事件为主线,展现众多学者对这些事件学术分析与看法,从而说明儒家回归中国之利。
【图书目录】
■2004读经大讨论
读经、儒教与中国文化的复兴——2004年蒋庆先生访谈录(杜吹剑)
现代化外衣下的蒙昧主义(秋风)
蒙昧的教育理念与传统观——评薛涌先生的反读经观点(刘海波)
为什么不能读经?(秋风)
中国正步入“读经时代”——陈四益《读经启蒙》读后(王达三)
再辩读经(刘海波)
我看“读经”(韩星)
大陆读经十年回顾(海印子)
■2005国学大讨论
“国学院”成立的期待与疑虑(陈明)
“国学”名义简论(米湾)
关于“国学”:超越“1840”以来的“集体无意识” (石勇)
糟蹋国学,用意何在?——评薛涌氏《
中国文化的边界》一文(王达三)
2005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国学、祭孔、儒教(王心竹)
国学建设的中道(秋风)
■2006教师节改期建议书
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汤一介等)
思想界缘何因孔子和教师节集体呛声?(龙仲言)
关于定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的提议(张立文)
理应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耿硎)
教师节改期不仅仅是个文化问题(韩严)
以孔诞为教师节:文化和意义生成(石勇)
孔子: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焦虑——兼评《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王达三)
孔子诞辰应当为“中国文化节”(冼岩)
■2006洋节“十博士”倡议书
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十博士生)
关于十博士生联署的《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的最终说明(王达三)
对“十位博士生联署《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评点(陈明)
慎对耶诞节――我署名的原因及希望(陈乔见)
“十博士生”的“文化本能”与“圣诞节”的商业化(石勇)
我为什么要支持十博士生抵制基督教“圣诞节”(耿硎)
警惕和防范中国耶教化是中国文化的最后底线——答
香港商业电台主持人潘小涛先生问(王达三)
关于把“圣诞节”正名为“耶诞节”的思考和建议(王达三)
从韩愈谏迎佛骨到博士反对过圣诞节(庄华毅)
十位博士对在哪儿,错在哪儿(秋风)
洋节在中国(杜吹剑)
拒绝香蕉化,过我中国节(王达三)
■2008教育改革与通识教育讨论
中国大学“通识改革”与中国书院传统的回归(蒋庆)
反对中学文理分科,增加儒家经典教学——我对于教育部规划纲要的意见与建议(郭齐勇)
我们为什么需要传统(丁为祥)
“四书”进中学课堂确有必要(陈文新)
“四书”进中学课堂刍议(高华平)
也谈“四书”进中学课堂(卞孝萱)
四书五经何时进中小学课堂(苏文洋)
培养孩子们的中国心——从复兴私塾走向通识教育(王达三)
传统文化通识教育建言(柯小刚)
教改大讨论背景下的孟母堂(秋风)
私塾这些年(李勇刚)
■2008北京大学立孔子像争论
无孔子之北大无灵魂——北大校园立孔子像的建议(张祥龙)
以自由自治的名义在北大立座孔子像(秋风)
孔子走向了世界,为何不能走进北大校园?(吴稼祥)
孔子立像与北大精神(冼岩)
北大立孔子像又能如何?(王达三)
孔子进北大这事(陈明)
北大为什么不能接受捐赠的孔子像(韩星)
■2009电影《孔子》争议
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
圣人孔子之幸,中华文化之幸——复电影《孔子》剧组公开函
腾出点地方,欢迎孔子回来(王达三)
胡玫用《孔子》向历史与文化再一次致敬(青靖)
对文化祖先应当敬重(邱振刚)
中国电影为何老拿古人“开涮”?(周婷)
我为大片《孔子》捏把汗(许石林)
经典文化名人不宜戏说(张俊卿)
我们还没有学会尊重孔子(王达三)
■2010曲阜建教堂争议
尊重中华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郭齐勇等)
曲阜不宜建造大教堂(陈来)
文明对话?宗教自由?(赵景)
就曲阜建大教堂答《新快报》记者问(陈明)
争取儒教的合法宗教身份——就曲阜建耶教堂答《南风窗》记者问(陈明)
就曲阜建耶教堂答《南风窗》记者问(韩星)
对文化核心价值的维护必须怀抱敬意与责任——从曲阜修造建耶教大教堂事件谈起(张新民)
曲阜建教堂之儒耶冲突及化解之道(杜吹剑)
关于文明宽容、孔子学院与耶稣教堂(齐义虎)
站在作为弱者的儒家一边(秋风)
“死儒”和“活耶”的对话——尼山论坛的问题(赵宗来)
权力、媒体与言路之通塞——旁观曲阜“大教堂”事(温厉)
呼吁重视中国传统信仰的主导地位——从曲阜孔庙外建基督教教堂说起(赵宗来)
保持中国文化“道德性人文主义”的特色——反对在曲阜孔庙附近建造耶教大教堂(李存山)
彼此尊重才有文明和谐(齐义虎)
虚心的人与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蒋庆先生就曲阜耶教堂事件与儒教重建问题答北京诸道友问(任重)
■附录一:他们重新审视传统(韩福东)
■附录二:文化保守主义峰会现身阳明精舍(李琴)
■附录三:三件大事标志2004年文化保守主义在中国高调抬头(陈涛 曾进 老牛)
■附录四:“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二十一则(予沉等)
■附录五:那些读书吹剑的日子(任重)
【书之跋】
自皈依儒门以来,我们一直为弘扬儒学尽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书所辑录的一些活动记录,就是我们参与其中所做工作的点滴凝结。将《那些读书吹剑的日子》一文附录为背景材料,或许能让大家看得更明白些。十年前,我们弘扬儒学,没有人指导,也没有经验,完全靠自觉、责任和热情。时至今日,最大感受是:只要将其当成自己的事情,不求名利,不图回报,自然而然就会内化于自己的生命,其乐无穷——诚如陈明先生在我于儒学联合论坛上发的《那些读书吹剑的日子》一文后面跟帖所言:“当时只道是寻常,却自有一股内力充盈其间,那是青春脉搏与文化生命的双重变奏。感谢时代,感谢夫子开创的传统,使生活有方向生命有意义。”于我心有戚戚焉。
同时,南水(肖自强)兄亦在《那些读书吹剑的日子》一文后面跟帖道:“这几年在儒家判别和正名上我有趋严的变化,但在行动上一向很宽,有时甚至悬置判别和正名,因为实践的后果往往出人所料,无论是一场名义上的行动,还是一场鱼龙混杂的行动,如果从没有这个名义转到了有这个名义,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转折。有了名义及其合法性,循名责实也就有了坚实的名义基础。在这一点上,我和唐文明兄一直有共识,即首先要有人至少在名义上认为自己是儒家,才有讨论何为儒家的基础。如果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儒家,关于何为儒家的讨论恐怕连所谓的学术价值也都没有。可以说这十多年里,吹剑兄及其朋友、及其同仁最大的意义便在于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说:我是儒家。儒家不再是一个污名。”的确如此,吾与南水兄。
另有的深刻感受是,做事不同于做学问,不可求完美,但求能尽己所能;也无一定之规,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尽力去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即使在网上转发一篇文章,在网站论坛回复一个帖子,也是弘道。个人的力量如涓涓细流,但若大家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则成大江大河。
令人欣慰的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日益复兴,儒家已呈回归之势,这在我们十年前投身儒门时简直是难以想象,真可谓天不丧斯文也!今天,将我们的观点和行动向世人予以集中说明,既是总结,也是对下一个阶段的期待。
第二辑具体书目简介
壹.《儒家宪政主义传统》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799-5
作者:姚中秋
出版日期:2013-08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248
字数:185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儒学研究者,儒学爱好者,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读者大众,对中国近代思想史有研究和兴趣的学者和读者大众,对中国近代宪政思想有研究和兴趣的学者和读者大众。
图书状态:上架
【内容简介】
笔者近年提出“儒家宪政论”,本书收录五篇论文,为此命题提供思想史的初步论证。全书着力探讨中国历史上两个立宪时刻儒家之理念筹划和政治实践,即汉初儒家进入政体、驯化秦制,与近百年来儒家构建现代国家。就前者,重点解读董仲舒“天人三策”,阐明其天道治理观之宪政主义意涵。就后者,通过思想史的梳理,揭明现代中国存在着一个保守——宪政主义的思想与政治传统,且这一旨在实现中国文明之新生转进的儒家宪政传统,构成现代中国历史之正宗。
【作者简介】
姚中秋,笔名秋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弘道书院院长,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近年为学,接续经史传统,推明治道,著《
华夏治理秩序史》、《
重新发现儒家》、《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国史纲目》等。
贰.《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647-9
作者:余东海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292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儒学初学者以及对儒学感兴趣的学者和读者大众。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共两部。从儒家道统的角度,对先秦历史和历代政权进行梳理和评判。第一部:大同王道的原始模式(尧舜禹);第二部:小康王道的三代实践(夏商周)。《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旨在:集儒家外王学之大成,揭道德实践史之真相,破先秦政治史之天荒。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关于中华政治、历史和儒家义理之书,道眼烛史,新见叠出。
【作者简介】
余东海,笔名萧瑶,原名余樟法,号东海老人,曾用名东海一枭。男,1964年12月10日生,原籍浙江,现居广西。陆续出版有新旧诗集九册,儒学《大良知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另有儒学系列《论语点睛》、《平书---儒家雄起来》待出。
叁.《追望儒风》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934-0
作者:米湾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319
字数:240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国学、儒学研习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来课余之暇各种机缘下所撰文字,篇幅所限,儒学史研究之作不与焉。约二十万言,或议或叙,或文或白,修短随意,不拘一格,其要则欲追武前修,跂望儒风也。略分六部分:儒学视野中之现实问题;儒学讲演;儒者传论;时论短评;游访纪事;实用文笔。得也失也,达者鉴之。
【作者简介】
米湾,本名王瑞昌,字乃徵,豫之鲁阳人。
西南政法学院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及哲学博士。现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研习儒学、国学,著有《陈确评传》,译有《自由与传统:柏克政治论文选》等。
肆.《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731-5
作者:张晚林
出版日期:2013-08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437
字数:325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国学、儒学研习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浸润圣学之心得与体会,固然与其精研儒家经典有关,但绝非徒从读书得来,更有其切磋砥砺之功,故非有切身之痛痒,谨策之信仰,不可读其书也。本书内容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校正了社会大众对儒家相关义理之误解,以确立儒学之纲目与信仰;第二部分痛斥当代职业化教育对儒家教育精神的背离,以期回到儒家之人文精神之中,既而阐道翼教,匡扶人心;第三部分乃以心性学重述儒家之婚姻伦理精神,以对当代社会把美学形态之爱情作为唯一基点的婚姻观之批判,由此而修身齐家,谐和社会;第四部分资儒家之根本义理,以隽永之小品文,思考当今社会之相关问题,其形式虽短小精微,但其道理却博厚悠长;第五部分乃作者与友人之论争与讲辞,以见作者捍卫与宣扬儒学圣教之决心与情怀。总之,本书乃作者用“心”之验,而非“才”气之作,有心者当善会也。
【作者简介】
张晚林,号抱经堂。男,1968年10月21日生于湖北大冶之世代农家。大学时代曾研修理工科,毕业后进工厂当技术工七载,其间自修
中国古典文学,1997年以来,通过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逐渐窥见了圣学之堂奥,既而欲罢不能。现为
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出版有《
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另有《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即将出版。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创办弘毅知行会,宣扬儒学圣教,践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伍.《“亲亲相隐”问题研究及其他》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5108-4
作者:林桂榛
出版日期:2013-11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361
字数:270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哲学研究者、中国法制史研究者、儒家思想研究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亲亲相隐”问题是横跨文史哲法诸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疑难问题,本书对孔子“父子相为隐,直在其中矣”何语义、唐律以来中国古代法制或律典中的“亲属得相容隐”何内容、“亲属得相容隐”与“干名犯义”两律制何区别、“亲属得相容隐”和汉律“亲亲得相首匿”何区别、柏拉图或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是否赞成Euthyphro“告父杀人”为绝对虔敬或公正及何理由等作了系统辨正,以“不显”及“知而不言(隐默)”训正“隐”,以“视”及“辨别是非”训正“直”,以“容许什么样亲属对犯案人什么样行为保持沉默不发”训正唐律以来的“亲属得相容隐”律条,指出“亲属得相容隐”、“亲亲得相首匿”是权利设置而“干名犯义”等不许告亲尤告尊亲是义务设置且“亲属得相容隐”仅仅是指言语行为容隐而非指其他行为容隐,跟“亲亲得相首匿”等容许藏匿亲属完全有别。此破解了经学、哲学、法学界一大学术疑案及系列诬枉,亦同时辨正邓晓芒等论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中国古代律学、法制的系列谬说。本书另有《孟子》“徒法不能以自行”究竟何意、儒家思想与人权话语的交集、儒家应该向基督教学习什么、儒家书院的文化功能与重建前景等专论,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思想锐利,见解独辟,于儒家礼乐刑政问题多有阐发及辨正。
【作者简介】
林桂榛,男,哲学博士,一九七四年三月生于赣南兴国县,华南师范大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武汉大学博士,为学效法清代朴学,推崇思想史、学说史、观念史、制度史、生活史等历史考证,无文史哲法诸局限或门户之固陋,曾任杭州师范学院助教、讲师,现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问学中国经史与汉前诸子,致思礼乐刑政与东亚文明,并自名其论为“自由仁敩与民邦政治”。
陆.《闲先贤之道》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869-5
作者:陈乔见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300
字数:225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哲学、儒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哲学、儒学工作者,相关专业研究者,尤其是对“亲亲互隐”问题有研究和有兴趣的学者和读者大众。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以儒家义理为中心,以儒学辩诬为羽翼,以中西比较为背景,辅以学术评论和短议,对儒家伦理尤其是“亲亲互隐”、仁义孝弟、公私观念等皆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阐释,对中西哲学中的论说方式、思维方式、家庭观念、伦理特质等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作者秉持独立思考之精神,不苟同于学术权威,不苟合于流俗之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闲先圣之道,阐儒学之蕴,解现实之惑的思想旨趣和现实关怀。
【作者简介】
陈乔见,1979年生,云南陆良人,汉族,先后求学于云南大学(2002年获历史学士)、复旦大学(2005年获哲学硕士)、武汉大学(2008年获哲学博士),2008年至201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做博士后,2010年留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为副教授。主要研究儒家哲学和先秦子学,致思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曾在《学术月刊》、《孔子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合著)、《哲学门》、《鹅湖》(台湾)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二十篇。
柒.《政治儒学评论集》
【图书信息】
ISBN:978-7-5620-4946-3
作者:任重
出版日期:2013-09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359
字数:280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人文学院、儒学专业研究生,儒学研究者,尤其是对政治儒学、公羊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研究和有兴趣的学者和读者大众。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以蒋庆先生“政治儒学”思想为中心,收录了来自各界的学术论文和思想性评论。共编为三部分:甲编为儒门内部批评;乙编为较有明显思想立场的儒门外部批评;丙编为较中立的评论。收录的文章,主要是针对蒋庆先生《公羊学引论》和《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两部专著以及有关文章。
“政治儒学”的提出,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争论,因此,本书的汇编,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学术界各方对“政治儒学”的反应和评论,从而更好的理解“政治儒学”、儒学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中是如何被认知和发展的。
【主编简介】
任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笔名杜吹剑、耿硎、读书吹剑。二〇〇四至二〇〇七年,参与创办儒学联合论坛网站并任总版主,同时任《原道》辑刊编委。二〇〇六年,参与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网站并曾任总版主。二〇〇六年,创办电子刊物《儒家邮报》并任执行主编。二〇〇八年,创办儒家中国网站和《儒生》集刊并任主编。二〇一二年,主编“儒生文丛”。曾发起联署五十四位学者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十名青年博士生《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五十多个儒家团体《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十学者《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
第三辑具体书目简介
壹.《一体微行:知止堂义学五周年回眸》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3254-4
作者:胡晖莹
出版日期:2015-03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66
字数:212千字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工薪族”女性于2008年8月,在江苏南通创办了一所公益性的周末儿童传统文化学习机构——
知止堂义学。5年来,知止堂的义工老师累计服务时间达2000多小时,有上千名学生在此受益。本书以女性的视角与思维,讲述了知止堂5年来的成长故事。在唠家常式的叙述中,回忆了学堂创办初期的困境、如何获得社会的理解、如何办学、如何与政府开展互动等,使知止堂集小爱成大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公益机构、儿童传统文化学习机构。
【作者简介】胡晖莹,女,1971年生,江苏南通人,字子佩,号知止轩。知止堂义学主事。
【图书目录】
序言
■2008年(戊子年)
起步篇
民俗活动篇
寓教于乐篇
教学问答篇
■2009年(己丑年)
民俗活动篇
特色课程篇
宣传篇
文艺演出篇
交流篇
教学思考篇
公益活动篇
■2010年(庚寅年)
民俗活动篇
宣传篇
文艺演出篇
交流篇
特色课程篇
教学思考篇
■2011年(辛卯年)
民俗活动篇
文艺演出篇
交流篇
特色课程篇
公益篇
教学思考篇
学子练笔篇
■2012年(壬辰年)
民俗活动篇
文艺演出篇
交流篇
公益活动篇
特色课程篇
学子练笔篇
教学思考篇
■2013年(癸巳年)
民俗活动篇
特色课程篇
文艺演出篇
交流篇
公益活动篇
学子练笔篇
教学思考篇
贰.《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3479-1
作者:王正
出版日期:2015-08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50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工夫论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尤其是内圣的方法。先秦儒者们提出了克己复礼、慎独、浩然之气、虚壹而静以及大小六艺等培养道德主体、完成道德实践、提升人格境界以及习得外王技艺的丰富方法。本书探讨在儒家思想及实践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工夫论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对之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发前人所未发,不仅具有推动儒学研究的学术价值,也具有推动道德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王正,1983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文学与哲学双学士,山东大学哲学硕士(师从颜炳罡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师从李存山研究员),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杜维明教授)。现就职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注释有张伯驹《素月楼联语》(华文出版社2012年版)。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何谓工夫论?
二研究先秦儒家工夫论的现代意义
第二节对研究现状的考察
一第一期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综述
二第二期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儒家工夫论的起源
第一节西周以前宗教思想中的工夫论意涵
一“慎厥身,修思永”——工夫修养论的先声
二殷商宗教的人文转化及其中的工夫论意涵
三“德”与工夫论
第二节西周“以德配天”视野下的工夫论先声
一“以德配天”
二礼乐文明与工夫论
三西周的教育制度
第三节春秋时期德礼之间的工夫论萌芽
一现实与理想的裂痕
二德礼的追求
三君子的风范
■第二章孔子的工夫论思想
第一节为何需要工夫?工夫何以可能?
一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二“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
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道德主体性的确立
第二节孔子的工夫论
一“克己复礼”
二“修己以敬”
三“博文约礼”
四学思之间
五孝悌忠信的具体实践工夫
六“中庸”与“畏天命”
第三节孔子工夫论的目标
一“君子不器”
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三“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第三章孔门弟子的工夫论
第一节颜回之仁闵子骞、冉雍、伯牛之德行
一颜子之好学与愚
二颜子之仁与乐
三闵子骞、冉雍、冉耕之德行
第二节子路之勇冉有之艺
一子路之信
二子路之勇
三冉有之艺
第三节子贡之智宰我之辩
一子贡之《诗》学
二子贡之由器跻道
三宰我之才
第四节子夏之学子游之礼
一子夏之“博学近思”
二子夏之由经学而明道
三子游之礼学
四子游之“大同小康”
第五节曾子之内省
一“三省”之工夫
二“弘毅”与“守约”
三曾子之孝道
四曾子与《大学》
第六节其他孔门后学的工夫论
一子张的弘大之学
二有子的孝悌之学
三曾点之狂、原宪之狷
四其他弟子工夫论简述
■第四章思孟学派的工夫论思想
第一节子思的工夫论
一《中庸》——子思之学的义理架构
二源性明德以立本
三“慎独”“诚意”以修心
四畅情节欲以修身
第二节孟子之心性修养论
一君子立志
二“求放心”
三“尽心”、“知性”、“知天”
四“存心”、“养性”、“事天”
第三节孟子之修身“践形”论
一反求诸己与“知言”
二“不动心”与“浩然之气”
三“践形”与实现仁道
■第五章荀子的工夫论思想
第一节荀子工夫论的理论背景
一由知别类而生仁
二以仁发义而制礼
三三个问题
第二节“虚壹而静”以“解蔽”“知道”
一心之功用——思
二“虚壹而静”以“解蔽”
三养心治气
第三节“积学”“师法”以“化性起伪”
一“积学”与“师法”
二“化性起伪”
三工夫论的目标——“尽伦尽制”的圣王
■后记
叁.《孔孟仁学论纲》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3842-3
作者:万光军
出版日期:2016-02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83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本书从仁学角度对孔子、孟子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大体包括“仁之形上考察”“何为仁”“仁何为”“仁之全德与展开”四个方面,展示了孔子、孟子思想的相同与差异、形上与形下、内涵与外延、理论与现实、传统与现在等诸多维度,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孔子、孟子自觉建构儒学,尤其是形上体系的诸多努力与重要建树,为进一步了解儒学、理解儒学、推进儒学提供了一种可能。
【作者简介】万光军,男,1973年生,山东新泰人。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后,哲学研究所所长,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004—2008年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获
博士学位,导师为杨国荣教授;2009—2012年于山东大学哲社学院做博士后,导师为颜炳罡教授。2013—2014年访学于
清华大学哲学系,导师为万俊人教授。
已在《孔子研究》《孔孟学报》《国学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海内外刊物发表文章60篇,出版专著《
孟子仁义思想研究》《
德才兼备通论》两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仁之形上考察
第一节 仁学研究之回顾
第二节 仁之形上考察
第三节 仁之有与无、有形与无形、人之仁与天之仁
第四节 天与命、性与命的区分
第五节 “仁,天之尊爵”与内在超越
第六节 “天生德”与“天将降大任”
第八节 从“我有天志”到“万物皆备于我”
■第二章 何为仁
第一节 自觉自信的仁爱宣言:“我欲仁,斯仁至矣”与“仁者爱人”
第二节 人的本质是社会性之确立:“鸟兽不可与同群”与“人异禽兽”
第三节 对血缘、地域的超越:“
四海之内皆兄弟”与仁义内在
第四节 对自我的超越:“修己以敬”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五节 对感性、身体的超越:孔颜乐处与“先立乎其大”
第六节 对功利的超越:“君子喻于义”与“何必曰利”
第七节 对环境的超越:“何陋之有”与“忧患生”
■第三章 仁何为
第一节 为仁的方向:“为仁由己”与“求在我”
第二节 为仁的动力:“内自省”与“集夜气”
第三节 仁者的视野:“博施济众”与“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第四节 仁之方:“优等推”与“差等推”
第五节 仁者的坚持:“恒其德”与“不可自暴自弃”
第六节 仁者的证成:“从心所欲不逾矩”与“浩然正气大丈夫”
第七节 仁者的状态:“仁者不忧”与“仁者无敌”
第八节 乐的人生境界:“仁者乐”与“众乐乐”
■第四章 仁之全德与展开
第一节 仁与礼:孔子的道德与政治
第二节 仁与政:孟子的道德政治化
第三节 仁与智:孔子的理想人格
第四节 仁与义:孟子的理想人格
第五节 仁与勇:仁者必有勇与三种勇、文王武王之勇
第六节 仁与孝:孔孟理解的现实家庭
第七节 立足现实有所超越的孔孟仁学
■小 结 大其心而观之
■后 记
肆.《月窟居笔记》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4066-2
作者:范必萱
出版日期:2016-05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80
字数:210千字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20世纪90年代,儒者蒋庆在贵州龙场古镇、明代大儒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地方,建立了一所儒家书院——阳明精舍。这是自1905年中国书院制消失后,中国大陆修建的第一所民间书院。
作者在阳明精舍学习和服务多年,亲历了许多珍贵的学术场面。本书是作者对自己所见所闻和许多鲜为人知故事的真实记录,也是研究当代儒家的珍贵资料,读者可从中了解当代儒家书院的文化内涵和儒家文化的真精神。
【作者简介】
范必萱,女,1950年生。原为某机关单位正处级公务员,1998年与阳明精舍结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协助蒋庆先生管理精舍。曾任蒋庆先生学术助理,为蒋先生记录整理有关学术论文数十万字,主编出版《四书五经精华读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现为
安徽省朱子研究会理事、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图书目录】
■随笔散记篇
走近阳明精舍
上山的路
鉴性湖畔的月光
母亲不流泪
山火
有朋自远方来
永久的墨香
良知是有力量的
“学在民间,道在山林” ——2003年“一耽”游学侧记
龙场之会,儒门弦歌——“龙场会讲”亲历记
晨读晚唱 同契涵泳——2006年阳明精舍“丙戌会讲”印象
盘山观月
蛇缘
窝窝
古驿道上的遐想
星星点灯
伤别月窟居
难忘的箫声
祭冈田武彦先生
一篇佚文讲述的故事
助学
山规散记
山居闲趣
谈学论道篇
太和圣音
儒士社到访
洋儒家贝淡宁来访
人类的价值要在具体的历史文化中落实——蒋庆先生答邵玉书问道
要向大众传播真正的儒家价值——蒋庆先生答郭志刚问道
“盘山问学录”之女性问题
■后学印象篇
周北辰
王瑞昌
杨汝清
王达三
孟晓路
刘怀岗
王国雄
樊润东
李海超
姚舜雨
■后记
伍.《天下归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4318-2
作者:刘伟
出版日期:2016-08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332
字数:255千字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以明末清初“天崩地陷”的社会大动荡作为时代背景,以方氏易学中的“忧患意识”作为切入点,探讨方以智“贯通中西,炮鼎百家”的学术理路,着重分析方以智“寓义理于象数”,“质测”与“通几”,“资格”,“自由”与“共由”等重要观念,进而领悟这位“大伤心人”力主“坐集千古之智”以期“天下归仁”的良苦用心。
【作者简介】
刘伟,字百淞,1982年生,哲学博士,现为
安徽工程大学教师。服膺侯外庐学派,承接平民儒学。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
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图书目录】
■绪 言 /1
■第一章 方以智的易学著述及思想渊源 /19
第一节 对方以智易学著述的处理方式 /20
第二节 方以智家族易学的衍变历程 /32
第三节 忧患是方以智解《易》的契机 /46
■第二章 方以智的易学观及易学史观 /55
第一节 方以智的易学观 /55
第二节 方以智的易学史观 /68
■第三章 方以智对《周易》六十四卦名义的重新厘定 /84
■第四章 寓义理于象数的诠释范式 /137
第一节 万物皆数,数皆是理 /138
第二节 太极不落有无 /144
第三节 协调“四行”“四大”与“五行”之间的争论 /161
第四节 以“天人不相胜”解释“天人合一” /169
■第五章 重新解读《周易》卦序 /181
■第六章 方以智易学思想中的新精神 /251
第一节 作为新工具的“质测”与“通几” /252
第二节 “资格”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 /263
第三节 “宰理”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277
第四节 易学基础上的“自由” /295
■余 论 /303
■后 记 /311
陆.《从祠庙到孔教》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4433-2
作者:陈彦君
出版日期:2016-09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48
字数:192千字
装订:平装
读者对象:该领域的研究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既展示了作者本人体认儒学传统的学思历程,提供了一个当代儒学复兴的鲜活案例,同时也是一部从儒教视野探讨儒学实践方式和中国人生活世界的古今变迁的学术论集。现代
人文社会科学对中国传统祠庙已做了诸多研讨,本书则从朱子学发祥地泉州择选萧太傅信仰这样一个民间信仰来考察宋明以来儒学实践方式的变化,视角别具一格,并进而考察近代以来的孔教实践,力求从祠庙到孔教的变迁中看到儒学实践形式的现代改良。
【作者简介】
陈彦军,湖北枣阳人,197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儒教方向研究生毕业,现为三亚学院南海书院研究员、学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儒学儒教与大学教育,在《原道》、《儒学与古典学评论》、《国家治理》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主编出版《
民办大学的理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等。
【图书目录】
■第一编从儒学到儒教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正始玄学——重建政治秩序的努力 /3
儒臣与神明之际 /23
走出韦伯的“儒教”迷幛 /56
理解儒教的途径——读葛兰言《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65
■第二编儒教与祠庙:闽南萧太傅信仰研究
■第一章导言 /75
一、现代中国反思 /75
二、祠庙 /78
■第二章泉州富美宫萧太傅信仰 /83
一、泉州、理学与祠庙 /83
二、泉郡富美宫 /87
三、萧太傅信仰状况 /90
■第三章萧望之:儒臣与神明的递嬗 /96
一、汉代儒臣萧望之 /96
二、神明萧太傅 /100
三、萧太傅信仰诸问题探索 /104
■第四章萧太傅信仰与宋明儒教重建 /109
一、儒教重建的汉宋之别 /109
二、儒教重建视野里的萧太傅信仰 /113
三、萧太傅信仰的历史功能 /117
■第五章祠庙转型 /123
一、祠庙的逝去与归来 /123
二、从民间信仰中救出祠庙 /125
■附录 /130
■第三编孔教:近代以来的儒学重建
化民成俗与共和肇造——读《康有为全集》札记 /135
文明再造——启蒙与救亡之外的胡适思考 /176
呼唤新孔子——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 /187
黄昏的起飞——评陈明《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204
一个人的文化复兴——陈明:儒学、儒家 /211
儒生任重——一人之行而儒门所望 /223
■后记/230
柒.《经世三论》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4477-6
作者:齐义虎
出版日期:2016-09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18
字数:212千字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什么是好的生活?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在哪里?荀子真的主张君主专制吗?西方真的文明吗?欧美政治模式真的不可超越吗?……本书作者以赤诚的情怀,凭借古典智慧的启迪,以究天人、通古今的气魄和格局,带给您不一样的分析和回答。
【作者简介】
齐义虎,男,字宜之,居号四毋斋,1978年生于天津。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教师,复旦大学政治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制度史。曾在《哲学门》《原道》《复旦政治学评论》《儒学与古典学评论》《天府新论》等书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图书目录】
■上篇政理思索
从文明与野蛮谈起 /3
什么是好的生活 /9
两种政治概念 /17
荀子政治思想辩白 /29
政治美学与美学政治 /89
古今中西之政治得失 /95
自由与自知 /109
自由主义批判 /124
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 /127
一样却又不一样的死 /134
■中篇儒学致用
“一”与“多”和“言”与“意” /141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评蒋庆先生之《
儒学的时代价值》 /145
离奇的到底是谁 /152
现代化困境下的儒法调和——评熊十力先生的《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 /160
再论儒家安顿女性 /167
乡贤制的定位 /172
从富人走向贵族——君子的投资之道(一) /174
赌场还是道场——君子的投资之道(二) /178
■下篇文教谏言
彼此尊重才有文明和谐 /185
关于文明宽容 /187
民间读经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189
百姓和政府需要什么样的官 /191
祭祀与踏青偕行 /195
我无为而民自正 /198
当羸弱的心遭遇威猛的龙 /201
一次跪拜引发的口水战 /203
拆了孔庙,何以“文昌” /206
祭祀孔子,重振斯文 /208
“孔子”的位置在哪里 /210
■后记 /212
捌.《汉学读本》
【图书信息】
ISBN:978-7-5130-4717-3
作者:吴飞
出版日期:2017-04
丛书名称:儒生文丛(第三辑),儒家网出品,任重主编
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1
开本:16
页数:227
装订:平装
图书状态:上架
【图书简介】
本书侧重汉魏经学及其运用。汉学篇,接续古学,以汉魏为源,借朱子为术,以申汉学义理。公羊旁议篇,自外近世公羊,重述汉朝家法。教育篇,开周礼学书单及学科设想。本书价值在考据与问难。如《孝经》郑司农注的论证,大一统、七等、进爵的考订,及文文山、方希直等节义问题的反复辩论。《周礼学大纲》是中西汇通的尝试,期待同道的重视与协作。
【作者简介】
吴飞,字笑非,济南人,号经礼堂。幼承庭训,业郑学,兼左传,略通公谷。长而结友,慕朱子,称陆王,矢志皇明。深衣抚琴,无愧郑君;幅巾锦带,不输缁黄。唯身短一尺,腰减一围,或不足为圣人执鞭。然读书竟日,隐几经年,尚得与前贤周旋耳。重要著作有《论语郑注疏》《孝经郑学疏》《春秋胡传比义》,现在朱子家礼研习会讲授《礼记郑注》《春秋四传》《大明律集解附例》。
【图书目录】
■汉学
大学及亲民论 /3
汉魂略说 /7
天下说 /22
汉学基础 /26
天人 /29
王心说 /30
后王说 /32
受命说 /34
君父 /39
君师长 /40
道学之变 /42
五伦疏 /45
经典中的五伦提纲 /49
古学治国说 /57
三世说正论 /59
通三统纰缪 /61
公羊非唯夫子说 /63
公羊尊王说 /65
公羊学说 /67
会盟结言辩 /70
公羊有成法说 /72
《春秋》、“三传”例说 /75
公羊学:功绩和经验 /77
赵氏孤儿义理分析 /81
文山晚节说 /90
春秋复仇说问答 /92
答方希直死节事 /97
答秦论 /99
天下为公说 /101
儒家非血缘宗族主义论 /103
蒙民氓 /107
文物 /109
述学 /110
学薄 /115
自述 /117
心学·理学·礼学·春秋学 /124
汉宋学说 /126
学则 /128
《五经正义》以降总评 /130
本孝 /132
《孝经》郑学疏的补充 /135
学经次第 /140
学理 /146
周礼学大纲 /152
古典义理提要 /166
官学与私学 /169
■公羊旁议
大一统疏 /173
七等疏 /177
通三统以救弊说 /181
秦朝非正,秦则诸夏 /182
君子德称 /184
■教育
取譬 /187
儒生 /188
也论幸福 /189
论抽象幸福 /193
古典学对家庭教育的启发 /195
周礼学重要著作提要 /202
礼乐精神与治学方法 /208
■跋 /227